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5523897 上传时间:2017-12-14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0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 藏戏 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教师教法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2、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 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了解藏族的文化。2、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

2、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2板书课题二、读文,理清思路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

3、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1默读 8 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 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 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 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 816 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2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4自由读 17 和 18 自

4、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 自然段。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 和 18 自然段。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 自然段。4师生合读:21 自然段。四、了解藏戏的形成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2交流

5、、生发:(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 座铁索桥。通过 7 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 58 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 7 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五、总结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

6、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六、课后方思8*各具特色的民居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

7、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2出示词语认读:三、了解民居特点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客家民居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客家民居位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作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结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

8、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 1 米、高15 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5、客家民居中,

9、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3评议七、课后反思和田的维吾尔 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2、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41教学这篇略读课文。课前可以布置学

10、生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及和田地区的位置,搜集有关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资料,还可以搜集其他民族饶有趣味的风俗,在教学过程中交流。为了让学生对维吾尔族有更多兴趣了解,可以先从学生比较了解的阿凡提故事讲起,并告诉学生阿凡提就是维吾尔族人智慧的化身。2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学习时,要引导学生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和田维吾尔族的,写了哪些特点,体会作者对和田维吾尔族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3在感悟和理解课文之后,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一说感兴趣的原因,从而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领悟表达方法,提高欣赏和评价能力。

1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二、教学重难点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学准备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 (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

12、理清脉络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2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3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A轻声读第 1 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B找一找文中

13、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读一读 23 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A “民以食为天” ,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谁能想到” “谁又能想到”两个感叹句。看图片,认识烤肉、馕、 “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 )5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

14、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C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3)爱美的维吾尔族读一读第 5 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 “美不胜收” 。 (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 ,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 )B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

15、,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

16、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五、课后反思口语交际习作二 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过程与方法:(1)指导选材。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的民俗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的素材最丰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2)明确要求。一要民俗特点突出,二要内容具体,三要语句通顺。(3)指导构思。仔细回顾从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结合自己的选材想一想:自己准备怎样写,才能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才能凸现所写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