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月考试题诗词阅读分类汇编(含答案)(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550688 上传时间:2017-07-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月考试题诗词阅读分类汇编(含答案)(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月考试题诗词阅读分类汇编(含答案)(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月考试题诗词阅读分类汇编(含答案)(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月考试题诗词阅读分类汇编(含答案)(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月考试题诗词阅读分类汇编(含答案)(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月考试题诗词阅读分类汇编(含答案)(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月考试题诗词阅读分类汇编(含答案)(三)(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届高考语文复习月考试题诗词阅读分类汇编(三)(湖南桃江四中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 王 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 (明确诗眼,2 分)喧闹的泉声遇“危石”而哽咽,温暖的日色因树林的幽深而变冷。这“咽

2、”和“冷”充分点明和突出了深山的特点,烘托出幽静、悠远的冷清气氛。 (描述景象烘托的意境,2 分)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愿意远离世俗欲念的隐士情怀。(湖南湘西花垣边城高级中学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钟陵禁烟寄从弟李中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注:禁烟:指寒食节,这一天,家家禁止烟火,进行祭祖、踏青等活动。(1)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试就诗歌首句中“落絮飞花”和“日又西”两个意象加以分析。 (4 分) (2)试分析诗歌结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3 分) 参考答案:(1)“落絮飞花” ,描绘了柳絮漫天飞

3、舞、飘荡不定的情景,(1 分)寄托了作者远离亲人的飘零之感;(1 分)“日又西” ,写日出日落,日复一日,时间漫长,(1 分)突出了作者一。天处在思念亲人的情感煎熬之中。(1 分)(2)古人多用杜鹃啼鸣表示思乡,黄昏时分,杜鹃哀啼,自然引发诗人思归之情;(2 分)“忍听” ,即“不忍听” ,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愁情。(湖南雅礼中学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音

4、 mu。万兜鍪:千军万马。(1)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 分) (2)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形象。或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湖南益阳一中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答题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5、。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1)请简要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的景物(2 分) 。这样的画面呈现出怎样的气氛?(1 分)(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2 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 分)参考答案:(1)画面可描述为: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 ,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2)“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4 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

6、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湖南岳阳一中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山坡羊 述怀薛昂夫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注】瓜田:邵平秦时封东陵侯,汉初种瓜于长安东门。(1)简要描绘出“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的人物形象。(2)有曲评家认为末了“高,高处苦;低,低处苦“句有警戒意,请说说你的理解。参考答案:(1)一个身游宦海、倦于仕途,转而心系田园、难舍书琴且满心苦楚难言的封建老吏的形象。 (3

7、分) (2)作者用大实话说出自己难以摆脱名缰利索的痛苦,更向世人发出告戒: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为功名所困。 (4 分)(湖南永州一中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野步 (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步 (宋)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2) 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统一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 分)参考答案:(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

8、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阵阵秋风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 “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醉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一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的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了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910 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

9、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飕飗:形容风声。8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 分)9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请结合“动” “开”二字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6 分)参考答案:8运用了拟人、对比的手法。 (修辞手法各 1 分)拟人手法:作者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 ,也即诗题中的秋风,当它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诗人“君“,也即诗人。 (2 分)对比手法:秋风去年与诗人分别,而今听到秋蝉鸣叫又回到诗人身边,今昔对比形象而准确地点明秋风去而复还的特点。 (1 分)9. 颈联

10、描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 ,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一展骥足,奔驰疆场和鸷雕展翅蓝天,搏击长空的形象。 (2 分)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 ,还从侧面显示出秋风给它们带来了虎虎生气。 (2 分)感情:抒发了诗人不服老,还想为国立功的昂扬斗志和积极进取的豪情。 (2 分)(吉林实验中学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910 问题。昭君怨南宋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9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5 分)1

11、0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5 分)参考答案:9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进而写花枝旁逸、栽种在农家院内的姿态。10用了对比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 ,暗赞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洁品格、高尚情操。(吉林汪清县六中 2011 届高三 9 月月考)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观梅有感刘因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原不为梅花。注:王冕,元画家,诗人。刘因,宋末元初诗人,(1) 这两首诗所歌咏的形象是什么? (1 分)在语言运用上

12、有什么特点? (2 分)(2) 诗人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写它? (3 分)参考答案:(1)答“梅花”(1 分)。答“叙述性的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但却蕴含深意。 ”(2 分)(2)A、答出“虚实相间”得 1 分。解析:第一首由眼前的实景引发联想。第二首则属“虚”写“梅花” ,实则言志。B、再答出两待均是“托物言志”的写法,或“以梅喻人” , “以梅写志”或“以梅言志”均可再得 1 分。C、抒情不同。(1分)第一首诗由“墨池”展开联想。表达自清自慰的心性。第二首诗则是“观梅”感悟,侧重“书怀” ,表达个人感受。意味深远,含蓄绵长。(吉林延吉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

13、完成 89 题。途中见杏花吴 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注】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5 分)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 分)参考答案:8、 (5 分)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 。 (2 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2 分)表达 1 分。9、 (6 分)惜春之情(1 分) 。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

14、自落(1 分) ;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1 分) 。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 (1 分) 。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1 分);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1 分) 。故国之思(1 分) 。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1 分) ,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1 分) ,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江苏启东中学 2011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听 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

15、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注】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 ,急拨叫“促柱” 。9.这首诗题目是“听筝” ,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5 分) 10.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5 分)参考答案:9. (5 分)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 )修辞,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10. (5 分) “独”突出了孑然枯

16、坐、愁对孤灯的形象, “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江苏省南京 2011 届第一次学情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赵令畤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注释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 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1) “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3)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参考答案:(1)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