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5479915 上传时间:2017-12-1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政治经济学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政治经济学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政治经济学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政治经济学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篇 流通过程,第七章 社会总资本运行中的市场,第六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第五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第三章:单个生产过程m的生产第四章:再生产角度讲m的生产第五章:m的流通,单个资本的生产和流通,第六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前后章节的联系:,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掌握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理解社会总资本实现的条件(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掌握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Contents,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的条件,经济增长及其模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投入与产出,第一节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一、社会总资本(一)含义: 个别

2、资本: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就是个别资本或单个资本。 社会资本: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所组成的总和,即社会总资本。,个别资本与社会总资本,乙:机器,丙:燃料,丁:原料,戊:建筑商,Pm,A,社会总资本,甲: GW PWG,A:食品,B:纺织品,C:鞋子,D:服装,E:日化,工人:工资,资本家:m,(二)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运动的关系,1.含义: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商品资本)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它既是生产过程的结果,又是再生产过程的条件,也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

3、出发点:社会总产品,3.why? 社会总产品中既包括了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又包括了用于个人生活的消费资料。因此,只有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才能体现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和内容。4.考察的直接对象:商品资本的循环,(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A GW PW W G Pm g-w,商品资本循环公式是:,生产消费资本流通,个人生活消费一般商品流通,商品资本的运动揭示了社会资本运动的本质和特点,(一)核心问题是什么?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及其各组成部分的补偿,二、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二)社会总 产品的补偿,价值补偿: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出售

4、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于补偿再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且还要取得剩余价值。W G,即该卖的能够卖出去。,实物补偿:就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进一步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 G W(Pm, A),即该买的能够买进来。,1.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前提 只有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都得到补偿,同时获得剩余价值或资本增殖,才能重新购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社会再生产才能重新进行。2.实物补偿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关键 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要正常进行,最起码的条件就是要保证上一个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能够得到补偿和替换,否则,社会再生产

5、过程就会发生中断或者萎缩。,(三)为什么?,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更替和补偿过程,同时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因此,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即实现问题,就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研究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核心问题就是要说明生产社会总产品时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能否从社会总产品中得到补偿,这种补偿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在什么条件下才能顺利实现这样补偿,其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更是这个核心问题的核心。 所以,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也叫实现论。,1.社会总产品的构成理论,(四)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原理,社会总产品 的实物构成(使用价值的构成),生产资料:用于补偿生产中已经消耗的Pm;用于扩

6、大再生产的追加Pm,生活资料:用于满足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生活需要。,社会总产品 的价值构成,W= c + v + m,是物化劳动转移的旧价值,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的Pm价值,是工人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v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的可变资本价值;m用于资本家的消费或积累,2.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理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3.两个划分的意义:,正是实物构成及其两大部类的划分,才指明了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途径:两大部类之间以及各部类内部的交换;正是价值构成才有可能依据它们各自的性质和用途去发现它们实现的途径和补偿的来源。,两个划分还指明了社会总产品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的相互联系及其制约关

7、系,是进一步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理论前提,1.马克思的产业结构理论 马克思把国民经济中的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划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资料生产的第部类和消费资料生产的第部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产业结构和社会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两大部类理论通常也被称为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三、两大部类与产业结构的划分,(1)理论的提出: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阿伦G.费希尔和柯林克拉克(2)划分的依据:以西方的社会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将社会上的所有部门按照经济互动的先后顺序或层次分为三次产业:第一次产业的属性是取自于自然,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狩猎业和采矿业等;第二次产业则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包括制造

8、业、建筑业、煤气、电力、供水等工业部门;第三次产业则是繁衍于有形物质生产活动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包括商业、运输业、公用事业、金融保险业、信息业等。(3)划分的意义: 三次产业的划分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重视发展那些在国民经济中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的非物质生产部门,有着积极作用。,2.西方的三次产业的划分理论,2.其他划分理论,按市场机制的作用,非竞争性行业,竞争性行业,提供公共物品的行业:国防、法制、减灾,提供准公共物品行业,基础产业能源工业:煤炭、石油、电力原材料工业: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邮政等,按产业成长

9、阶段及竞争力,幼稚产业:发展时间不长,还没有成熟,需要政府扶植的产业,传统产业:曾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但逐步弱化或需要用新技术改造,或者被新型产业所部分取代的产业。,支柱产业:支撑一个国家国民经济规模和增长的主要经济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的产业。,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的条件,一、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一)必要的假设:社会上只存在投资者和工人不变资本价值的周转时间是一年市场供求平衡全部产品的价值在一国内得到补偿和实现剩余价值率为100%,(二)地位和意义为分析扩大再生产鉴定基础,从实际再生产运动方面说,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现实基础和出发点,也是扩大再生产重要组

10、成部分和实现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从理论方面说,简单再生产包含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中最困难、最核心的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只要把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极其相互交错关系考察清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方法上看,这种分析符合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认识问题的规律。,(三)典型例证及实现过程,1.公式:, 4000C + 1000V+1000m = 6000, 2000C + 500 V + 500m = 3000,9000,2.三大交换关系,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4000c,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500v +500m),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可能性,(三)实现条

11、件:,基本实现条件:( v + m ) = c,两个派生条件:,(c + v + m ) = c + c,(c + v + m ) = ( v + m ) + (v + m ),实现条件的含义,1. 基本实现条件: 在价值上,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在实物上,第一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在扣除本部类的需要后,要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相等。这一实现条件,体现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两大部类产品的交换才能实现,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如果(vm) 大于或小于c,都会使一部分产品无法实现,从而使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遇到困难。,

12、第部类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在实物上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必须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适应。只有这样,第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才能得到补偿,两大部类耗费掉的生产资料在物质上才能得到替换。如果(cvm)大于或小于cc,就会有一部分生产资料的价值不能在本部门实现,或有一部分企业买不到生产资料,从而使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难以正常进行。,2. (cvm)=cc的含义:,第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在实物上第部类生活资料的生产,要同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生活资料的需求相适应。即:只有这样,第部类的产品才能全部实

13、现,全社会对生活资料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否则同样会影响到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3. (cvm)=(vm)(vm),二、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一)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类型:1.内涵型的扩大再生产质量型扩大再生产,以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特征2.外延型扩大再生产数量型扩大再生产,以技术不变为特征,以资本积累为前提 在此以外延型为分析对象,二、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1.必须要有可供追加的生产资料2.必须要有可供追加的消费资料,即当年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和全部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

14、产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用公式表示为:,(c + v + m ) c + c ( c + v + m ) ( v + m x )+ (v + mx ),( v + m ) c ( c + m m / x ) ( v + m / x),(三)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1. 实现的图式 4000 c + 1000 v + 1000 m = 6000, 1500 c + 750 v + 750 m = 3000,9000,式中( 1000 v + 1000 m )1500 c ,具备了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要进行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必须进行积累,假如第部类的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半用于消费,一半用

15、于积累,并按原来的资本有机构成进行积累,则第部类的社会总产品按其用途重新组合如下: 4000 c + 400c + 1000 v +100 v + 500mx = 6000 这样一来,第部类可向第部类提供价值1600的生产资料。但第部类需要补偿的生产资料价值是1500,从而,第部类可向第部类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价值100,以实现第部类的扩大再生产。,根据第部类原有资本有机构成21,剩余价值追加100c以后,还需追加50v, 则第部类的社会总产品按其用途重新组合如下:,1500 c + 100 c + 750 v + 50 v + 600 m x =3000,追加后两大部类之间的资本构成如下:, 4400 c + 1100 v + 500 m = 6000, 1600 c + 800 v + 600 m = 3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