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三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452592 上传时间:2017-12-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三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三篇(篇一)根据年初确定的课题要求,我校课题组与市新农村办公室紧密合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和未来工作思路,开展了专题调研。(一)农业现代化工程深入推进1、农业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粮食生产水平提高。夏粮连续八年保持增产,创建省级小麦万亩高产增效示范区 2个、水稻万亩示范片 3个,部级水稻万亩示范片 3个。建成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片 1个,千亩示范方 4个。主导产业发展强劲。全市新增高效农业 28 万亩,高效农业规模化占比达74%,家禽和生猪规模养殖占比分别达94%和73%。新增设施农业4、5万亩,千亩设施农业园区 11 个,镇和镇实现村村全覆盖。休闲农业量质齐升。新

2、增休闲农业1、8 万亩,*药用植物园等4 个1000万元以上休闲农业项目加快建设;如城镇村被评为全省13个最具魅力休闲乡村之一;涌现出镇生态园、镇垂钓和公园、软件园天恒生态园和休闲农庄、镇森果生态园等一批生态农业发展典型。2、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新增、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 家,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9:1,农产品出口总额保持第一、全省前列。农业品牌打造持续发力。全市注册涉农商标 807个,认定为省著名商标4 件、市知名商标12件。“苏皋长寿”集体商标荣膺“首届品牌紫金奖暨品牌耀 25 年”最具成长力品牌。农业专业服

3、务全面拓展。全市新增农机服务组织6 家,累计达49家,新增省“三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 4个,建成市级示范合作社 2个,神牛、江恒被评为省首批“五好”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新增植保、育秧等社会化服务组织25家,组建植保专业队 62 个,集中供秧面积达28万亩。3、农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有机农业发展势头迅猛。有序推进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五大有机生产基地规划建设,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7个、绿色食品3 个、有机食品 4个,续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1个。新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基地 16 个、面积1、7 万亩,其中有机稻米0、98万亩,5家省动物防疫达标示范场和4 家蛋、肉鸡标准化养殖场顺利通过验收。高标

4、准农田建设持续加强。2017 年度治理高标准农田土地2、5万亩;实施如*区第九、十期、*区第二期、中央小型重点县第二、三期、千亿斤粮食工程等12个项目,总投资2、29亿元。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86%,新增大中型拖拉机125 台,秸秆还田机101 台套,夏秋两季完成秸秆机械还田面积95、3 万亩,秸秆机械化还田率66、36%。4、农业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土地流转规模扩张。全市新增流转土地面积15、78万亩,累计突破 50 万亩,占承包总面积的 40%;镇村、镇、镇村、镇村、镇村、经济开发区桥港村等29个村连片流转面积达千亩以上,流转达 300亩以上的村(社区)257个,占比

5、77、4%。三资投入实现突破。成功举办了两次农业招商活动,项目签约99个,协议投资总额47、7 亿元人民币和 2900 万美元,实现“三资”投入农业18、9亿元。涌现出*药用植物园、*畜产品扩建、乳业和冷冻等一批项目农业新亮点。园区建设进程加快。启动了四级农业园区联创工程,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1个,市级农业园区2 个。如城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获省政府授牌,镇农业循环经济生态示范园列入省级动态监测。*镇(港区)、经济开发区(*镇)正在进行规划修编;*镇、*镇、*镇已邀请省级二级资质单位编制省级园区规划。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日光温室、喷滴灌、连栋大棚和防虫网等设施快速发展,标准钢架大棚占比达50%。推

6、广高效植保机械和温湿控制器、桑树修剪机、秸秆捡拾打捆机、太阳能灭虫灯、深松耕整地机械等高效设施农业装备2644台。经营形式不断创新。形成了“返乡能人+农户土地、村干部+农户土地、民营资本+村干部+农户土地”等多种经营模式,设施农业生命力显著增强。(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初步改善1、魅力城镇打造成效显著。搬迁改造连片推进。截至今年 10 月底,全市16个镇共启动 20 户农户以上的整建制搬迁地块33个,累计搬迁农户1475户,整理土地1327亩,分别占年计划的 115%和103、6%。房产开发稳步推进。截至 10 月底,16个镇累计新增房产开工面积99、6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1、3 万平方米,分

7、别占年计划的 87、4%和91、1%。目前在建或拟建的 9层以上的标志性或高层建筑达到62栋,高层建筑基本实现“镇镇有”。农民集居区建设强势推进。全市镇区农民集居区建设今年已开工35972 户,建成 24037户,入住21576 户,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1%、82、77%、85、01%。2、城乡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十个一”建设项目全面铺开。把“十个一”功能建设作为完善镇区功能配套的基本要求,全市共有镇区入口、商务宾馆、生态公园等“十个一”在建或整改提升项目近 50个,通过“十星级”考评项目累计达 86 个。道路建设力度持续加大。截至10月底,16 个镇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28亿

8、元,占年计划的85、1%。*镇庙前路、*镇惠园路、镇*路等13条道路完成整修提升,另有19条道路建设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功能配套同步跟进。注重道路绿化、地下管网、路灯设施、小区功能区等各项配套工程建设与主体功能建设同步跟进,做到路通管通、绿化连片、亮化到位、配套完善,努力形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均衡配置、宜居宜业的新型服务设施体系。3、城乡环境整治魅力彰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完成农村危桥改造100 余座。河道整治已通过验收,如*区、*区、中央财政小型重点县等年度工程全部完成,新建防渗渠 320公里,新建、改建泵站50座。省级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 8个试点村已完成实施规划。农村综合整治持续开展。

9、全市新增成片造林1、1 万亩,建成绿色现代农业园区5 个,四旁植树 107、8 万株,超额完成了市年度目标任务数。建成市绿化示范镇3个、省级绿化示范村20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1、66%。(三)农民增收保障水平有力提升1、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农民培训转移大力实施。成立全国首家县(市)级就业促进会,培训农村劳动力 6918 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3102 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9678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 98、4%。全民创业层次大幅提升。全市村干部创业率、村级党组织书记创业率和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率分别达 72%、86%、90%。在政策、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对返乡创业人员进行扶持,全市返乡能人创业

10、1106人,独办、合办私营企业 960个,累计新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6674个,总数居第二。村级集体经济再获增长。通过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经营集体资金,借助土地流转和“三大合作”平台,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市村级集体收入达 20 万元以上的村(社区)有232 个。2、公共服务持续改善。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25所。市社会福利中心被评为全省示范性养老机构,5 家镇级敬老院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敬老院,16 家镇级敬老院被评为市级文明敬老院。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基本药物管理信息系统全面运行,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费用同比下降 29%,住院费用同比下降4

11、%。“爱心超市”实现了镇村全覆盖,为农服务社建设管理水平全省领先。3、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完成新农保缴费人数45、5 万人,覆盖率 100%。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 360元和240 元,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 4220元和 3200 元。建立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自然增长机制,慈善助医、慈善助学活动进一步深入。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 260元,参合率连续三年 100%。全市共新增 5184 名失地农民纳入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资金5684万元。新增被征地农民实现“即征即保”,“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新农保、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重复享受”政

12、策得到省人社厅充分肯定。(篇二)按照全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新业绩,树新形象”主题实践的部署,深入开展以“解民忧、访民情、促民风、谋民富”为主题的蹲点调研活动,以点带面,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乡党委、政府决定开展乡领导班子成员“办公日、住村周、调研月”活动。根据要求,我于*年*月*日至*日蹲点*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一、*村的基本情况*村与*省的*县接壤,总面积7.32平方公里,辖3 个自然村,人口1102人,耕地713 亩。*年,农民人均收入3112元。二、我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

13、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深入落实中央 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630万元,同比增长 1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700万元,同比增长 10%;农民人均收入 2454 元,同比增长 7%。积极发展粮食产业,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全乡油

14、菜面积扩大到300 亩; 菜园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500 亩;成立了全县首家早姜专业合作社富源早姜合作社,带动80户农户发展早姜 300亩;发展葛根药材基地110 多亩。通过多种方式培训,加大农民知识化培训力度,全年劳务输出 3400 人。(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逐步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

15、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立足本地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以岭上湾革命纪念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核心的旅游业,并以此带动相关景点的开发和建设。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政务、村务、财务公开不断完善。抓好生产救灾和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活动,积极引导、帮助贫困户发展项目,落实贫困户120 多户,扶持资金 20 多万元。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开

16、展农村弱势群体帮扶和关爱农村老党员活动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xx”等赌博行为,做到促一方经济保一方平安。(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综上所述,*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