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参考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544318 上传时间:2017-07-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4)参考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苏地域文化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给大家,但请同学们一定手写答案于 12 月 10日前交给班主任!学校名称: _姓 名: _学 号: _班 级: _江苏广播电视大学2参考答案给大家,但请同学们一定手写答案于 12 月 10日前交给班主任!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占 25%)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1、江苏境内时间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_30 _万年的“南京猿人” ,1993 年在南京市东郊_汤山_葫芦洞发现两块人类头骨化石。2、汉代以降,中原地区人口大规模南迁加速了江苏文化和_中原文化_文化融合的进程。3、元代,江苏长江以南属_江浙_行省,以北属_河南_行省。4、_1667_年分江南省

2、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此为“江苏”得名之始。5、唐代时扬州已经是一个国际性贸易大都市,其中有很多是_阿拉伯_商人定居扬州,甚至在中国科举入仕。6、1853 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改名天京,并在占领区苏南地区建_天京_省和_苏福_省。7、目前的江苏古镇、民居建筑都有着非常明显的_徽派_风格。8、_郑和_七下西洋,其率领的船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9、宋代由于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当时流传着“苏常_熟,天下足”的民谚。10、元代棉纺织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_黄道婆_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1、淮盐,顾名思义以_淮河为界,淮河南为淮南盐,淮河北为淮北盐。12、宜兴以_紫砂陶_著称于世,成为

3、中国的“陶都” ,可以上溯至宋代13、1863 年,_李鸿章_在苏州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最早的近代企业。14、常州西郊距今_2800 年的周_淹城_遗址中,出土有四条独木船,最大的一条有 11 米长。15、徐州的彭祖有中国“第一位职业厨师”美誉,徐州还曾经因此而名为“_彭城_” 。16、无锡_薛氏_父子由于对缫丝业的成功经营而被冠以“缫丝大王” 。二、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1、江苏地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江苏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所具有的各种文化要素,以及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整体文化面貌的总特征。2、金陵文化: 也称“宁镇文化” ,宁指今南京市,镇指今镇江市。三国时期孙吴建都京口(今

4、镇江) ,随后移都建业(今南京) ,自此形成金陵文化圈。金陵文化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并存互融为其语言文化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3、苏东海洋文化: 苏东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以沿海的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34、吴文化: 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江苏水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水的灵动使江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智慧特征。一是勤思。江苏人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比如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 ,处处体现着多想

5、办法、多动脑筋的指导思想,与当时中原诸子的著作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二是善思。江苏人眼界开阔,思维敏捷,不仅善于抓住机遇,而且在时机的等待上也善于从大处做好工作,准备之细、忍耐之坚,都是有口皆碑的,比如汉初风云人物张良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三是奇思。历史上,江苏出了许多富于奇思妙想的人物,他们的创新精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财富。2、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文化有哪些特征?答: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人追求尽善,主要表现为:(1)地尽其力:江苏没有闲人,没有闲地。比如古城扬州就是依靠运河水道而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清代苏南已经开始试种双季稻,一年三熟,充分利用了江南的气候条件

6、。(2)事尽其心:江苏人做事唯精而弃粗,小心谨慎,事事推敲,信奉务求认真的求善之道。(3)人尽其才:江苏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吸引、人才的发挥,如明代状元 89 人中有 16 人出于江苏,清代状元 112 人中有 49 人出于江苏,江苏的人才之盛可见一斑。四、论述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1、试述江苏南北文化的包容性特征。答:江苏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特征。一是价值多元化。江苏人在价值取向上不偏执,最突出表现是历史上江苏虽重儒学但并不轻商,工商同道,在儒学之外的商业等领域里获得成就的人同样可以获得社会的尊重。二是富于交融性。历史上,西晋之末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

7、乱和两宋之交靖康之变等社会动荡使北方文化大规模进入江苏,但江苏文化并没有受到冲击,相反是迅速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在文化大交流中形成新的文化中心,文化交融使江苏文化充满了活力。三是社会和谐。江苏的地理位置使江苏文化有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条件,使江苏文化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发展形态,不封闭,不排外。对待矛盾少有激烈的行为,而是柔性化解,求同存异。和睦相处成为江苏居民的自觉追求。2、试述江苏老字号文化的特征。答:(1)才子文化培养的儒商。江苏经济的发展就是苏商中读书人多,知书达理者多,不以巧取豪夺图暴发,而以勤劳智慧求发展。才子文化使苏商表现出更多的儒商气质。儒商气质使江苏老字号更加看重传统道德,自觉地以

8、传统道德创业,以传统道德兴业,以传统道德守业。在全国的商业活动中,各代苏商在外的口碑都很好,他们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获得经济收益。老字号的招牌名称就可以见到儒商的追求,如吴江震泽镇有 130 多年历史的老店“存心德药店” ,就是其创始人邵泉富根据父亲的遗愿而由“介眉堂”改来,寓意“存心为父争气,以道德经商” 。(2)老字号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一方面,江苏的老字号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行业,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行业齐全中又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行业特色,如老字号中饮食与医药的商铺就几乎占了一半,这是一种文化现象。老字号的振兴、保护和相关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内

9、容,老字号文化已经成为展示江苏文化强省面貌的一个窗口。4第二次形成性考核(占 25%)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1、东晋在南京始建_太学_,由国子祭酒主持,以经师、博士、助教为主要教学人员。2、宋文帝在南京建立了儒学馆、_史学馆、文学馆_、和玄学馆,这种分专业招生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项创举。3、最早创办的_茅山_书院,是宋初全国六大书院之一。4、道家始祖老子曾在楚_沛地_居住达 10 年之久,孔子曾前往沛地向老子访学。5、公元前 472 年,范蠡在吴越西境筑_越城_ (今南京长干里),为南京古城的雏形。6、苏州_草鞋山_遗址、淮安_青莲岗_遗址、高邮_龙虬庄_遗址等均发现了

10、稻作遗址。7、南北朝形成了江苏境内中古时代的两大语言板块:_江淮_语区和吴语区。8、在道教发展与变革史上,吴地方士_葛洪_、陆修静和_陶弘景_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9、陆机的_文赋_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地专论创作的文章。10、钟嵘的诗歌评论专著_诗品_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11、南唐后主_李煜_填词技艺娴熟,情境别致,被誉为“词中之帝” 。12、黄河夺淮入海给_苏北_地区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江南的经济开始超过了江北。13、江苏境内科学家_沈括_所著的梦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14、元朝重修大运河,奠定了江北运河沿线在全国的运输枢纽地位,使当时的南

11、京、苏州、_扬州_列名世界十大城市。15、金坛人_段玉裁_的说文解字注为其一生最得意之作,历时 30 余年方成。16、兴化人_施耐庵_的水浒传 、淮安人_吴承恩_的西游记 、寓居南京的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都是明清长篇小说中的名作。二、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1、徐淮文化:也称“楚汉文化” ,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王朝的巍巍雄风为地域文化的标志,主要指以今徐州、淮安、宿迁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2、族塾:由一姓家族利用本氏祠堂或本族富户空屋,共同出资聘请教师所办书塾,所收一般都是本族子弟。3、门馆:又称私馆,是由塾师自备房子,或在自己家中设馆办学,招收学生。4、吴中四才子:明代中期诗坛有“吴

12、中四才子”即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江苏经济文化有哪些特征?5答:一是均衡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江苏在农业、工业和商业这三大经济领域中都处于领先的地位。二是充满活力,历史上,江苏经济始终处于超越自我、敢为天下先的发展形态中,即使是在遭受战乱、自然灾害的打击后,也可以最迅速地恢复、发展起来。三是文化含量高,儒工商同道,科技发展提供着重要支撑,江苏商人亦儒亦商,重利也重义。2、古代的江苏“私学”有哪些类型?答:(1)散馆,由一名热心办学而又德高望重的当地人首倡,其他群众响应集资兴办书塾。(2)族塾,由一姓家族利用本氏祠堂或本族富户空屋,共同出资聘

13、请教师所办书塾,所收一般都是本族子弟。(3)家塾,也称家馆,是富有之家独自出资延师所设的书塾,主要用来教育自家的子女,有时也兼顾近亲子女的教育。(4)门馆,又称私馆,是由塾师自备房子,或在自己家中设馆办学,招收学生。四、论述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1、试述南京文化的特征。答:一是凝重的历史沧桑感。南京先后有过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丹阳、归化、白下、上元、江宁、集庆、应天、南京、天京等几十个名称,这在中外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二是文脉相承的龙凤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龙凤又变异为皇权的象征。作为十朝都会的南京,深受皇权文化的影响,也表达了人们对南京的繁荣昌盛,对和平、团圆

14、、幸福、美满生活的寄托和憧憬。这在龙蟠路、双龙街、丹凤街、凤凰街、凤凰台、凤游寺、仪凤门等地名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三是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在南京历史上,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都很繁荣。栖霞山、祖堂山、唱经楼、清凉山、鸡鸣寺、观音阁、承恩寺、五台山、西善桥、东善桥、三茅宫、蒋王庙、北极阁、洞神观、静海寺、天妃宫、礼拜寺巷、天堂街等地名留下了辉煌的宗教遗迹。四是“唯才是举”的科举文化。在中国实行了 1300 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在南京的地名中留下了永久的记录。例如成贤街、夫子庙、贡院、四牌楼、三牌楼、沈举人巷、朱状元巷、秦状元巷、上江考棚、下江考棚、状元境、三元巷、文德桥、文昌巷等。五

15、是浓郁的古商业文化气息。城市经济的兴盛,形成了城市工商业者、农户、士子、官宦、艺人和流动性商贩等多层的复合群体。颜料坊、红花地、踹布坊、估衣廊、纱帽巷、木屐巷、评事街(原名皮市街) 、油坊巷、糖坊桥、胭脂巷、闺奁营、黑簪巷、宰猪巷、鸡鹅巷、冬瓜市、菱角市、鱼市街、铜作坊、瓦匠营、木匠营、箍桶巷等地名就是明证。六是朱门豪宅的士族文化和异彩纷呈的平民文化。如周处街、谢公祠巷、王府巷(皇甫巷) 、汉府街、常府街、程阁老巷等显示了士族文化的特征。桃叶渡、莫愁湖、螺丝桥、胭脂井、大中桥、点将台、逸仙桥、中山门、蕃人河、三步两桥、斗鸡闸、虫人街、劳劳亭、狗耳巷、破布营等,彰显了平民文化的特征。2、试述中山

16、陵的建筑特征。答:中山陵,陵园建筑由吕彦直设计,该方案是根据孙中山先生一再强调的“唤起民众,以建民国”的警言设计的,寓“木铎警世”之意。陵墓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由南而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面积共 8 万多平方米。从空中俯视中山陵,整个建筑群恰似平卧在碧绿绒毯上的警钟:山下孙中山铜像是钟的尖顶,半圆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窿圆顶,恰似圆形的钟摆锤。中山陵陵园建筑以民族传统风格为主,同时也巧妙自然地融合了西方近代建筑艺术的精髓,整个陵6园采取传统的中轴线式排列,建筑群协调统一,浑朴自然,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占 25%)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1、南京市鼓楼区_北阴阳营_的原始村落遗址表明,大约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