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职务犯罪情况分析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425391 上传时间:2017-12-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两年来职务犯罪情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近两年来职务犯罪情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近两年来职务犯罪情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近两年来职务犯罪情况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近两年来职务犯罪情况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两年来职务犯罪情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两年来职务犯罪情况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两年来职务犯罪情况分析近两年来职务犯罪情况分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但由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有很多不完善之处,给一些*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权力*渐呈蔓延之势。由于权力*主体所处的地位及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其负效应远远超出*本身对社会造成的直接损害。如何从根本上遏制*,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本文试从 20*-20*年我院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情况,就*的特点、成因及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一、数字分析1、案件数量及比例。20*-20*年,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 41 件45人。其中,共同犯罪 4件,大要案 34 件。在这 41

2、起案件中,贪污案件16起,占立案总数的39%;贿赂案件11起,占立案总数的27%;挪用公款案件9 起,占立案总数的 22%;渎职侵权案件 5起,占立案总数的12%。2、犯罪嫌疑人素质。从45名犯罪嫌疑人的文化程度来看,小学文化的有1 人,占总人数的2%;初中文化的有 9人,占总人数的 20%;高中文化的有 15 人,占总人数的33%;大专以上文化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 44%,高学历在此类犯罪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犯罪时的年龄分析,主要集中在 30-50岁,有 32 人,占总人数的71%。其次是 50 岁以上的有7 人,占总人数的16%;20-30 岁的有6 人,占总人数的13%。3、犯罪嫌疑人

3、身份。45 名犯罪嫌疑人中,从行业发案规律来看,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有29人,在国家机关工作的有 9人,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有 2人,金融部门工作人员、个体私营者分别是 3人和2 人。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涉嫌犯罪呈高发态势,占到总人数的 64%。4、涉嫌犯罪数额。涉嫌贪污罪的贪污数额最高的达 180多万元,最低的达2.35万元;涉嫌受贿罪的个人受贿数额最高的达 80 余万元,最低的达 1.56 万元;1 起涉嫌单位受贿罪的单位受贿数额达 204万元;2件涉嫌行贿罪的行贿数额分别是8.5 万元和5.1 万元;挪用公款数额最高的达15万,最低的 10 万;涉嫌渎职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最高数额达80余万元。

4、二、特点分析1、低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占相当比例。20*-20*年,共查办各类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41件 45 人,犯罪嫌疑人在 35岁以下的就有 20 件20人,占立案总人数的 44%,犯罪年龄明显呈年轻化的趋势,其中首次作案的最低年龄为 23 岁。干部犯罪的年龄呈下降趋势。2、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大案比例高,涉案金额大,携款潜逃情况突出。20*-20*年,共立查金融系统贪污案件2 件,全部是大案,涉案金额均超过百万元,3 名犯罪嫌疑人也都携款潜逃,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建设银行商城分理处副主任蔺某涉嫌贪污公款180 万元潜逃案,建设银行办事员袁某、傅某合伙贪污 103余万元潜逃

5、案。3、立案数呈平稳态势,大要案增幅较大。20*-20*年,平均每年的立案数维持在 20 件左右,但大要案比例却大幅“上涨”。20*年立查职务犯罪案件20件,大要案就达 19 件,占立案总数的 95%,比20*年升了 20 个百分点,贪污公款几十万元、几百万元,挪用公款几十万元的案件已不少见。例如海化开发区地税分局局长于建军涉嫌贪污受贿104 万元案。4、国有企业的“一把手”或部门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业务人员犯罪现象相当严重。45名犯罪嫌疑人中,属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就有29人,占立案总人数的 64%,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等部门,犯罪嫌疑人的职务也比较集中,原为经理、厂长等“一把手”及部门负责人

6、的有17人,原为会计人员的有5 人,原为业务员的有7 人,这些单位和岗位都是所谓的“危险地带”。5、行政执法人员犯罪屡屡发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大,然而一些行政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粗暴执法现象经常发生,滥用职权、贪赃枉法、徇私舞弊问题也日渐突出。20*-20*年,共立查行政执法人员犯罪案件 6件8人,占立案数的 14.6%,其中政府工作人员 4名,税务人员1 名,其他机关人员 3名。6、犯罪持续时间长,次数多,单独犯罪较多。通过分析45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过程可以看出,多数犯罪持续的时间在1 年以上,最长的达到8 年;贪污、挪用和受贿也是多数多次进行

7、,达 10 起20多起;最快的一人在 2天的时间里连续作案 15 起,贪污 180余万元人民币。45人中,单独犯罪的 34 人,占76%,多于结伙犯罪的人数。一人即可完成数额巨大的犯罪活动,隐蔽性较大,难以被发现,证据易于销毁,因而成为一种采用的方式。这种情况同时也说明了对个*力监督不力导致犯罪的猖獗。7、犯罪手段既复杂又简单,有典型性。从所采取的犯罪手段来看,可以说既复杂又简单。复杂是指在作案之初,他们就用种种手段掩饰罪行,包括作假帐、开具假发票、借条等,以便在案发时为自己寻找借口,同时也为侦查设置了障碍。简单是指他们的作案手段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如贪污罪行为人主要是采取虚报冒领、销毁收据、

8、收款不入帐等手段,受贿罪行为人多以明借暗要、收受回扣、利用权力索取收受款物等手段,挪用公款罪行为人则多为收入暂不记账给个人使用或者以投资名义挪用。如市石油公司营业员袁某,在石油公司润滑油分公司当营业员期间,多次采取收款不入账的手段,贪污 11 万元据为己有。三、原因分析1、社会大环境中的“*污染”,是产生犯罪的外在诱因9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新旧体制的转换、道德意识的危机等因素,使国家工作人员在生存方式的选择、个体观念的演变等方面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心理和心灵考验,一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下,以手中的权利作筹

9、码,坠入了职务犯罪的泥潭,中国的*状况日益严重。据统计,1993 年到 1996 年3 月这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地厅级以上干部1600余人,是1986-1989 年这 4年的13倍。20*年全国各级法院判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犯罪分子22986 人,相当于过去20年美国根据反*法判罪人数总和的1.5 倍。从1995年揭露王宝森、陈希同案后,胡长清、成克杰、程维高、李真等一个个高级干部因贪污受贿被查处,泰安胡建学案件、厦门海关案、沈阳慕马案件等一个个特大*窝案被曝光。多年、多项社会调查的结果表明,人们最痛恨、最厌恶、最关注的社会现象都是*。今年期间,

10、 与经济参考报联合推出的“你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投票调查结果显示,“反*”以 84%的得票率位居普通民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第一位;人民网举办的“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您最关注什么”网上调查中,截至 3月 1日下午,“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斗争”也以31600 票遥遥领先。身处这样的一个时代,怎么能够避免*的污染呢?可以说,上述*分子给人们树立了“*的领导人榜样”。研究表明,如果高层政治领导人不能做出表率,而是直接参与*行为,或者容忍其亲属的*行为,则公共管理部门的官员也很难保持廉洁。犯罪行为如同学习读写和绘画等其他行为一样,也是学来的。由于犯罪模式的联系,潜在的犯罪者通过社会的及心理的交往过程,学

11、习到了适合于错误行为的定义。如果这类定义在频率、强度、持续性方面超过了一定限度,就容易引起犯罪。2、行为人价值观念的错位,是产生犯罪的直接原因当前,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利益格局的调整,市场经济中的种种诱惑突如其来,赤裸裸地出现在人们面前,贫富悬殊、分配不公开始出现,这对清贫的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关键职位掌握实权的工作人员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这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举手就能捞来能够满足各种物欲的金钱。再加上有些单位往往强调抓经济,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对工作人员偏于使用,疏于教育,导致一些国家工作人员放松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是把自身的价值体现在对人民的贡献上,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2、,只想趁手中有权时多捞一点钱物,“人生如梦”、“不捞白不捞”、“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资产阶级实用主义思想在一些人身上作怪,“金钱至上”、“等价交换”在某些部门中盛行,被一些人奉为公务活动的行为法则,从而使这些人具有了走上*的思想基础。还有一种心理,就是认为行贿和受贿双方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你给我钱,我给你办事,互利互惠,为了双方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行贿方不会出卖我。其实他们没有做过深刻地思考,那就是行贿、受贿双方的心理基础是不一样的,双方之间的关系完全受利益支配,毫无情义可言。3、经济转型时期存在的制度缺陷,是产生犯罪的根本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的*问题“已属于制度性缺陷*,即现行政治体制和

13、经济体制的严重缺陷和各类管理制度的种种漏洞不断制造和滋生各种*,并使*日益盛行”,制度方面的原因成为职务犯罪的根本原因。导致职务犯罪的制度因素主要是 1、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主要表现在:一是用人制度上存在不正之风,民主推选少,领导任命多,公开竞争少,暗箱操作多,致使一些道德品质差、政治素质低、法律意识淡漠的人混进了国家工作人员队伍,混到了领导岗位上;二是工作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环节上存在漏洞;三是财务管理制度不严格,会计审核马马虎虎,年度审计走过场。上述管理制度上的漏洞,提供了大量职务犯罪机会,漏洞越多,可供犯罪的机会就越多。而犯罪机会是实施犯罪行为的必要条件,而且“*机会

14、的多寡,直接影响着公职人员*动机的强弱”。这些制度漏洞一方面为犯罪提供了机会,一方面诱发了人的犯罪动机。2、监督制约制度不得力。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监督是制约权力滥用的有效途径。目前的监督制度存在着监督种类不少,实际效用不大的缺陷,人大监督、纪委监察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都存在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另一方面,监督机关或个人都不具有超然的地位,其人、财、物受制约于部分被监督者,监督权难以全面实施。3、惩罚制度不严密。多数学者认为,一国现行的惩罚机制和结构是决定该国*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则增加惩罚将会降低*行为。而我国“*黑数”居高不下的事实,表明对*惩罚的措施、力

15、度、密度等方面存在着重大问题。最主要的,是法网不严密,人情案、关系案太多,犯了罪并不意味着必然被惩罚,被惩罚也不意味着是平等的处罚。20*年-20*年,我院共接到法院对自侦案件的有罪判决26件 32 人,其中判处缓刑的26人,免予刑事处罚的 6人。法院往往不考虑犯罪情节及认罪态度,只要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一般都判处缓刑。“缓刑和免予刑事处分”是诱发进一步*的重大因素。四、对策分析要想根治*,必须不断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综合运用经济的、制度的、法律的、教育的等手段,标本兼治。首先,要根治*,必须先清除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强化行政伦理建设。要在思想上筑起防止*的现

16、象,永远树立人民公仆的形象,教育必须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就是要加强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把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根源上遏制*的滋生。*同志提出要抓法治,也要抓德治,既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又是长远的治本之策。同时要不断强化行政伦理建设,目的是要以德倡廉,强化公职人员的廉政、勤政意识,塑造一批道德楷模,发挥榜样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形成全社会廉洁的风气。要弘扬优良的德政传统,唤醒权力主体的自律意识,培育廉洁自律的政治氛围;弘扬儒家“民贵君轻”、“民为邦本”的为民富民的民本意识,继承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朴素等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意识,淡化权欲,诚心为民。其次,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和制度创新,强化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