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第五讲生态文明1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5412670 上传时间:2017-12-14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级第五讲生态文明1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2012级第五讲生态文明1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2012级第五讲生态文明1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2012级第五讲生态文明1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2012级第五讲生态文明1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级第五讲生态文明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级第五讲生态文明1(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二、当前生态和环境保护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一)生态与生态文明 1. 概念: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状态。 2. 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也是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1

2、.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而且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而且要实现生态良好。,2. 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筹好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 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经济社会发展要有长远的战

3、略眼光,既要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境效益,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4. 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5. 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思想。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

4、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意义、途径和要求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

5、、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意义、途径和要求,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意

6、义、途径和要求,基本要求: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模式转变;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意义、途径和要求,着力抓好五项工作:切实保护和修复生态; 深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

7、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措施之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措施之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

8、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措施之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

9、、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措施之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

10、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二、当前生态和环境保护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我国资源环境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 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1.我国自然资源严重短缺 2.我国生态环境和固体废物的污染严重 3.我国生态环境退化严重,1.我国自然资源严重

11、短缺,(1)水资源短缺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4;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2005年有2163万人口、1969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据预测,我国人口在2030年将达到16亿的高峰,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我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同时,水污染不断加重的情况又导致我国水资源形势不断恶化。,(2)土地资源短缺 截至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亩。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的耕地面积要以18亿亩为警戒线,16亿亩为生存线,只有保持足够的耕地,才能解决和保证13亿到15亿人口的吃饭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

12、进,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耕地,总有一部分要用于城市建设和非农产业,耕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将日益尖锐。,虽然我国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矿种较全,但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多种重要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10%和5%。而且原油、煤炭等能源矿产保有资源探明储量在不同程度地下降,资源探明储量增长赶不上产量增长、产量增长赶不上消费增长的情况日趋明显。,(3)矿产资源短缺,我国现有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储量,能够保证2020年供给的只有6种。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

13、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现在国内石油资源对需求的保证程度仅在50%左右,到2020年,可能只有42%。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由1990年的5%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经济高增长与资源硬约束的矛盾愈演愈烈,“电荒”、“煤荒”、“水荒”和“油荒”都昭示了中国的资源严重紧缺。,(3)矿产资源短缺,2.我国生态环境和固体废物污染严重,(1)水污染不断扩散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半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污染物排放量大,江河湖海严重污染。劣五类水质占40.9%,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大量受到严重污染的江河水流入大海,又对我国的近海海域造成了污染。 中国每年排放的废水

14、接近500亿吨,大大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范围。我国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环境容量,来自工业生产的氮、磷污染物在水中长期累积,加速了水环境的恶化;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大量减少了生态用水,加剧了水环境污染;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降低了水源涵养功能,使水环境更趋恶化。,(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据统计,中国目前每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烟尘1000多万吨,工业粉尘1000万吨左右。全国酸雨区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为全球三大酸雨区之一。北方地区沙尘暴有愈演愈烈并向南方扩展的趋势。光化学烟雾、细颗粒物已经在城市密集地区构成严重的区域性污染。大气氧化性增强,能见度降低。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

15、十大城市,中国占了7个。,2.我国生态环境和固体废物污染严重,(3)固体废物污染逐渐增多,200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04,094.2万吨,比上年增加7.3%;排放量为710.7万吨,比上年减少9.1%。中国的垃圾堆放量已接近65亿吨,其中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人均年产废旧物资400公斤,城市人均垃圾以810的速度增长,全国城市有23被垃圾环带包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二次污染严重。而日本的东京从1989年至今一直是呈现垃圾负增长的状态,欧洲除了希腊和土耳其外全部城市都能做到垃圾负增长。,3.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退化严重,(1)草原和森林退化严重 全国90%以

16、上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1/3,并仍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草原超载放牧、乱采滥挖严重,鼠虫灾害频繁,状况堪忧。 根据2009年全国第七次森林清查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才勉强达到20%。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森林资源的短缺显而易见。,中国历来是水土流失大国,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就是因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呈黄色而得名,而长江也有变为“第二黄河”的迹象。2009年,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7.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1.2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6.8%;风力侵蚀195.7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0.4%。沙化土地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并且有扩展之势。黄河现在被称呼为:“天上河”。,(2)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