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之历代帝皇庙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406012 上传时间:2017-12-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旅游之历代帝皇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旅游之历代帝皇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旅游之历代帝皇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旅游之历代帝皇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旅游之历代帝皇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旅游之历代帝皇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旅游之历代帝皇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北京旅游之历代帝皇庙一、简介历代帝王庙俗称帝王庙,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明嘉靖十年(1531 年) 始建,其原址为保安寺。明嘉靖九年(1530 年)改建,清雍正七年(1729 年)重修。是明清两代皇帝崇祀历代开业帝王和历代开国功臣的场所,乾隆几经调整,最后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 188 位。乾隆更是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它是中国古建筑宝库中的精品,更是吸引海内外华人祭祖炎黄、颂扬先贤、增强历史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场所。越过阜成门立交桥,沿北京西城文化旅游一条街东行,经鲁迅博物馆、白塔寺,再往前走百米,就可见路北一座黑琉璃瓦绿剪边的古建筑,红色大门格外醒目。

2、推门而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历代帝王庙就呈现在我们面前。历代帝王庙占地 18 万平方米,古建筑面积 6000 平方米,建筑规模庞大,整体布局气势恢弘,显示了皇家庙宇的尊贵和气派,为中国古建筑举世无双之精品。进入大院,由南至北依次为影壁、景德街牌楼、石桥、下马碑、庙门、景德门、景德崇圣大殿、祭器库;大殿两侧有东西配殿、四座御碑亭和两座燎炉;东南侧有钟楼、神厨、神库、宰牲亭、井亭;西南侧有乐舞执事房、典守房、斋宿房。此外,还有单独成体的有“庙中庙”之称的关帝庙。历代帝王庙建筑的总体布局,自建成至今基本没有大变,只是清代在景德殿两侧增建了四座碑亭和景德门外西院诸殿。二、景点介绍之建筑篇(南至北

3、)1、影壁:来到北京历代帝王庙就能一眼见到座壮观的影壁。它是明嘉靖九年即公元 1530 年始建的原构,已有 470 多年的悠久历史了。 影壁通常分一字形和八字形。历代帝王庙的影壁位于整座建筑群的中轴线上,它是中轴线最南端的建筑物。它的规模和形制均与这座皇家庙宇相一致的。影壁系绿琉璃筒瓦硬山调大脊,长 32 .4 米,高 5.6 米。南北厚 1.35 米,呈一 字形。影壁的基座为砖砌的须弥座,影壁的壁身,是砌成长方的立墙,通体朱红色。它的四棱都由绿琉璃筒瓦包嵌,南北两个壁面为中心 四岔 。所谓中心四 岔,是指 壁身的中心位置和四角位置,都有琉璃雕花纹饰。中心系团花,图案是缠枝牡丹;四 个 岔 角

4、也是缠枝牡丹纹饰。这些黄底绿琉璃的浮雕花案,曾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遭受文革破坏,还被石灰浆面封盖。1990 年曾作过修缮。 1999 年则按明代旧制,重修影壁正中心和四角的琉璃纹饰。1954 年,由于道路改造,拆除了大庙的牌楼和门前三座石桥,原本浑为一体的建筑群被切割为两个部分,影壁孤零零地留在街南,它的隐避功能也就丧失贻尽了。- 2 -2、景德街牌楼:北京历代帝王庙庙门称景德门,门前东西两侧各设一牌楼,形制基本一致,它与北面的帝王庙建筑群和南面的影壁,形成一个建筑群体,体现出皇家礼制建筑规制的整体风貌。北京历代帝王庙前的这两座景德街牌楼是随着帝王庙的兴建而营造起来的。牌楼为三间四柱七楼,两侧

5、有戗柱相对支撑(疑为后来用以加固添加 ),造型古朴端庄,制作华美。3、下马碑:进了街两端的牌楼,在历代帝王庙大门两侧的八字墙前,各立有一块高大的下马碑。这两座下马碑,高大、肃穆却又低调。历代帝王庙前的这两块下马碑,立于清代。每块碑均用满、汉、蒙、回、藏、托忒六种文字镌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以示历代帝王庙的威严与尊贵。东侧下马碑阳面为满、汉、蒙文,阴面为托忒、回、藏文;西侧下马碑阳面为托忒、回、藏文,阴面为满、汉、蒙文,以示民族平等。碑座是长方形,没有龟趺,民间流传“有碑没有驮”指的就是下马碑。据考证:乾隆礼部则例等书称“下马牌” ,看来原系木牌,乾隆之际才换成了石碑。木牌原立于桥南朱栅外,

6、改碑后立在三座旱石桥的两侧,旱桥拆除后,下马碑移至门廊前。下马碑的功能,就如碑上所镌刻的文字:“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它告知所有官员民众,来到历代帝王庙门前必须下马步行,以表示对历代帝王和先贤功臣的尊崇。说起下马碑,有一则民间故事。相传,几百年前,人们爱在历代帝王庙门前纳凉。有一天多了一位陌生人,他在庙门前练武打拳,跟谁也不搭理。周围的人起先有些好奇,日复一日,也就见怪不怪了。过了九九八十一天,有个晚上庙附近的百姓在睡梦中被一声巨响惊醒了。天亮之后,他们发现庙门前的下马碑上有个五指大掌印,掌印中间好似有个珠子大的凹痕。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也弄不清。这时来了一位云游四方的老和尚,他说碑上留下的不

7、是掌印,而是龙爪印,在那个凹痕里原来藏有“二龙戏珠”的夜明珠。它让那个练武的人偷走了。- 3 -4、庙门:庙门,与影壁隔街相望,黑琉璃筒瓦绿剪边歇山顶调大脊,面阔三间,通宽 15.6 米,通进深 9.5 米,平身科为单昂三踩斗拱,两边有八字墙,下有汉白玉石台阶,中有御路,雕云山纹。该大门于 1994 年挑顶大修。旁门,在大门两侧各一间,黑琉璃筒瓦绿剪边歇山顶调大脊。门前原有小石桥三座,象征帝王之居,于 50 年代拆除。5、景德崇圣门:景德崇圣门,位于庙门正北,黑琉璃筒瓦绿剪边歇山顶调大脊,面阔五间,通宽 26.6米,通进深 14.8 米,平身科为单昂三踩斗拱,旋子彩画,四周绕有汉白玉石护栏,前

8、后均三出陛,中为御路,两侧有垂带踏步。在景德崇圣门两侧各有侧门一间,黑琉璃筒瓦绿剪边歇山顶调大脊。6、景德崇圣大殿:景德崇圣殿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是历代帝王庙的主体建筑,寓意为 “景仰德政,崇尚圣贤”。殿坐北朝南,面阔九间,51 米,进深五间,27 米,象征天子的“九五之尊”。重檐庑殿顶,金丝楠木柱,地面墁金砖。清雍正、乾隆时期曾大修,更换成黄琉璃瓦顶,重绘金龙彩画。殿内悬有乾隆帝的御联和匾,匾上有“报功观德”四个字。对历代帝王的奉祀就在景德崇圣殿内。大殿内奉祀历代帝王,只设牌位,不立塑像。处于布局的中心位置。该殿是重檐庑殿式建筑,和故宫的太和殿是一个级别。大殿高21 米,面阔九间,

9、进深五间,标志“九五之尊”的帝王礼制。这里铺设的是专门为皇家烧制的地砖,也就是俗称的“金砖”。金砖给人光润如玉、踩上去不滑不涩的感觉,其颗粒细腻、质地密实。这次修缮用的“金砖”是在当年苏州的“ 御窑”定制的,其选料、烧制、加工均有严格的工序,铺设前还要经过桐油浸泡、表面打磨等处理。大殿中共分七龛供奉了 188位中国历代帝王的牌位,位居正中一龛的是伏羲、黄帝、炎帝的牌位,左右分列的六龛中,供奉了五帝和夏商两周、强汉盛唐、五代十国、金宋元明等历朝历代的 185 位帝王牌位。景德崇圣殿东西两侧的配殿中,还祭祀着伯夷、姜尚、萧何、诸葛亮、房玄龄、范仲淹、岳飞、文天祥等 79位历代贤相名将的牌位。 其中

10、,关羽单独建庙,成为奇特的庙中庙。历代帝王庙中景德崇圣殿、景德门、东西配殿的主要构件都是明代遗留下来的,而壁画、琉璃瓦等多是清代乾隆时期的。故宫、颐和园、天坛、孔庙等建筑虽然都是始建- 4 -于明代,但留存的明代构件不多,像历代帝王庙这样保留了大量明代原构件的极为少见。7、东西配殿:配殿,位于景德崇圣门之北,景德崇圣殿东西两侧,各七间,分别为西、东向,黑琉璃筒瓦绿剪边歇山顶调大脊,通宽 33.4 米,通进深 14.6 米,平身科为单昂三踩斗拱,旋子彩画,内顶为井口天花,下方砖铺地。东西配殿为从祀历代功臣的场所,1995 年曾大修。鼎炉、燎炉、殿后祭器库五间,今皆不存。8、四座御碑亭:碑亭,环绕

11、景德崇圣殿,共有四座。月台两侧各有碑亭一座,黄琉璃筒瓦重檐歇山顶调大脊,方形,每面面阔三间,上檐平身科为重昂五踩斗拱,下檐平身科为单昂五踩斗拱,和玺彩画。殿两山两侧亦各有碑亭一座,黄琉璃筒瓦重檐歇山顶调大脊,方形,每面面阔三间,各宽 10 米,上檐平身科为重昂七踩斗拱,下檐平身科为重昂五踩斗拱,均和玺彩画。这四座碑亭中,正西一座建于雍正十一年,内为无字碑;东南一座建于雍正十一年,碑体阳面为雍正御制碑文,阴面为乾隆御制碑文;西南一座建于乾隆二十九年,阳面和阴面均为乾隆御制碑文;正东一座,建于乾隆五十年,阳面为乾隆御制满汉合文碑文,阴面无字。9、钟楼:钟楼,在东侧门之北,黑琉璃筒瓦绿剪边歇山顶,重

12、楼重檐调大脊,方形,每边面阔三间,上檐平身科为单昂三踩斗拱,旋子彩画,下檐平身科为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拱,旋子彩画。一般寺庙均修建东钟楼、西鼓楼的对称格局,但历代帝王庙却有钟楼无鼓楼,此系帝王寝庙通制,如南京历代帝王庙等均以此制建筑。10、 “庙中庙”之称的关帝庙:关帝庙于清代增建,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带前廊。用于专门祭祀关羽。为历代帝王庙中特有的“庙中庙”。2003 年复建。为什么在历代帝王庙中单独建有关帝庙,形成“ 庙中有庙” 的奇特布局,目前缺乏可考的依据。不少专家认为:关帝历来被官民共同奉为保护神。在历代帝王庙建筑群里,单独建关帝庙,是想借助忠义仁勇的关帝来镇恶辟邪,起到护卫的功

13、能。还有些专家推测,关羽曾被众多皇帝尊崇为武圣关帝。倘若按功臣名将的身份,把- 5 -关帝供奉在东西配殿中显得待遇有点低了;倘若真要按帝王身份供奉在景德崇圣殿里,与历代帝王共聚一室又嫌不够资格,故只好为他单独建庙供人祭祀。也有学者分析,入祀的帝王按规制都必须生前在位的,但关羽生前未当过一天帝王;而那些享祀的功臣名将,又无一人死后封王称帝的。唯独关羽一人屡屡被封为帝王,所以,在尊崇关羽最盛的明清两代,修建北京历代帝王庙之初并无关帝庙的设置,却不知从何时起,一座相对独立的关帝庙出现在西跨院里,并同时建起配套的祭器库三、景点介绍之文化篇1、三个展区:历代帝王庙历史沿革展 东配殿内的历史沿革展主要介绍

14、了明太祖朱元璋、明嘉靖帝朱厚熜熜、清顺治帝福临、清康熙帝玄烨、清雍正帝胤祯、清乾隆帝弘历明清六位皇帝在创建、充实、发展历代帝王庙的祭祀文化方面所作的努力。他们的作为构成了历代帝王庙祭祀体系的发展主线。 (1) 、主要祭祀人物展 :以景德崇圣大殿的伏羲炎黄为中心,入祀夏、商、周、汉、唐、宋、元明 历代主要帝王 188 人。配殿的主要祭祀人物展,展出主要人物三十八位。展览中介绍的人物既有开国帝王,也有守业帝王,既有华夏-汉民族为主体的帝王人物,也有多民族帝王人物,体现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一脉相承的历史特点;此外,还介绍了众多的历代文臣武将,其中不乏著名历史人物,更加丰富了展览内容。 第一单元:主要

15、入祀人物三皇五帝历代帝王 第二单元:未入祀的几位人物秦始皇、曹操、杨坚 (2) 、关公身首魂尊专题展:介绍关公身卧当阳(湖北省) ,头枕洛阳(河南省)之说,关羽走麦城后,被孙权所擒,首送曹操。(3) 、三皇五帝与百家姓专题展:姓名本是个人形象的一个识别符号。它伴随每个人的一生。然而,您却未必清楚它所有的内涵。比如您的姓氏源出何方,聚居在哪里,有多少年历史,有多少位先贤,尤其是您的姓氏系自哪位祖先?与三皇五帝有没有关连?对多数人来讲,都是饶有意思的待解之谜。三皇五帝与百家姓专题展览,以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帝、舜帝这八位古帝为主线,展陈由他们衍生出来的 100 个姓氏,一一介绍各

16、姓的始祖(含远祖和先祖),门匾堂号,厅室楹联,族姓郡望,异姓联宗,源流播迁,历代先贤和主要胜迹。在以三皇五帝祭祀中心的历- 6 -代帝王庙内举办三皇五帝与百家姓专题展览,有助您在寻根问祖中,通过姓氏文化的相关知识,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始祖三皇五帝的理解。但愿您步入三皇五帝与百家姓的展厅之时,能真切地感受到:百姓一家,根在华夏!附百家姓展览姓氏目录:系自炎帝: 姜、吕、丁、高、许、卢、谢、崔、龚系自黄帝: 任、张、王、周、吴、郑、杨、郭、贾、蒋、蔡、毛、薛、韩、何、于、邵、魏、康、冯、吉、汪、余系自少昊: 金、秦、赵、马、梁、徐、黄、江、李系自颛顼: 祝、曹、朱、董、陆、潘、温、苏、顾、严、费、楚、夏、曾、白、罗、龙、庄、熊、叶、彭、钱、沈系自帝喾: 汤、宋、萧、孔、戴、林、武、邓、傅系自尧帝: 伊、祁、陶、唐、刘、杜、范、房、红系自舜帝: 姚、虞、陈、胡、田、袁、邹、甄、孙2、一首歌谣:“有桥没有水,有碑没有驮,有钟没有鼓,有庙没有佛。 ”这个老北京城流传的描述地形地貌的歌谣。说的就是 4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