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复习要求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399305 上传时间:2017-1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概论复习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传播学概论复习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传播学概论复习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传播学概论复习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传播学概论复习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概论复习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概论复习要求(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特点: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从传播社会关系而言,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强调了传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有共同的意义空间。传播史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和印刷传播的特点口语传播的特点:传递距离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声音转瞬即逝,记录性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只能依靠人脑的记忆力。因此口语传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适合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的信息传播。文字传播的特点:克服了声音的

2、转瞬即逝,能够把信息长久的保留下来;能使信息传递到遥远的远方,打破了声音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空间;使人类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的资料和文献依据。印刷传播的特点: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上的,印刷意味着人们可以复制文字信息,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正是由于印刷机的出现,现代报刊也在此时诞生。印刷媒介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印刷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直线传播模式和循环模式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又称信源,在社会传播中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受传

3、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它并不是完全被动的。讯息;即传播的内容,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表达完整的讯息,是传受双方互动的介质。媒介。又称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现实生活中媒介是多种多样的,如电话、互联网、大众传播系统。反馈。即受传者接到传播讯息的反应。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反馈的速度与质量依媒介渠道的性质而不同。传播过程的直线传播模式:拉斯韦尔最早提出了五 W 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at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传者讯息媒介受众效果贡献:第一次明

4、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即控制研究(传者研究) 、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不足:是一个单向的直线模式,忽略了反馈,没有揭示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互动性质。传播过程的循环模式:1954 年施拉姆提出了新的过程模式讯息编码者 译码者释码者 释码者译码者 编码者 讯息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的角色;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释码者:执行解释意义的功能该模式呈现出的特点:传播双方都是传播行为的主体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相互替换角色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这个模式并不适合大众传播的过程,因为它吧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

5、平等的关系中,则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传播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传播资源以及传播能力等方面通常存在着差异,这种完全对等或平等的传播关系与其说具有普遍性,不如说是极少见的。4、传播的分类、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组织传播的对内及对外传播传播的分类: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的特点: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对个人是完善和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强调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传播效果的影响。组织传播的对

6、内传播:下行传播有关组织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的信息,自上而下得到传达贯彻的过程。上行传播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或部下向上司汇报情况,提出相关建议、愿望、要求的信息传递活动。横向传播组织内同级部门之间或成员之间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的活动,其目的是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有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和计算机通讯系统。组织传播的对外传播:组织与其他外部环境进行的信息互动行为。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的信息输出活动,即组织的宣传活动,包括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企业标识系统宣传。5、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定义: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

7、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特点: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大众传媒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活动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受众具有广泛性。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从传播过程看,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互动机制较弱。大众传播史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6、大众传播的功能(拉斯维尔的“三功能”以及赖特的“四功能说”)、大众传播的正负功能拉斯维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赖特的“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大众传播的正负功能:环境监视的正功能:满

8、足信息需要、使社会规范得以巩固和加强、社会地位赋予功能。负功能: 对个人而言,过多的信息冲击,可能会无无所适从;对社会统治而言,有些反映真实情况的新闻信息如战事失利、领导人的劣迹等消息,一旦得到传播的机会,就会影响统治者的威信,甚至危及他们的统治。社会协调的正功能:激励和动员群众投入当前的事件并提出对策抵御有碍社会稳定的各种威胁 ;将公众注意力转移到某些特定事件上。负功能:解释、评论会受到限制,大众媒介对新闻所作选择和解释可能削弱社会或个人判断能力。社会文化传承的正功能:延续社会传统、传播社会经验与知识的教育功能。负功能:标准化教育会使人们失去学习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对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损害

9、。娱乐的正功能:调剂人们生活,使生活丰富多彩。负功能:麻痹受众,使其日益丧失思考;它可能会增加人们的被动性,降低他们的审美情趣,并可能助长厌世情绪,从而转移整个社会的注意力,限制人们的社会性行动。7、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信息环境)、拟态环境构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拟态环境: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由于这种加工、选择是在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进行的,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视为客观环境本身。这种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也影响现实的客观环境。拟态环境构建中需

10、要注意的问题:话语权集中,信息量失衡追求注意力,内容趋于娱乐化、低俗化媒体角色错位造成受众对其“变形” 期待。8、符号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信息的定义、大众传播信息的特征、信息匮乏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分类:传播学一般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传播学的书把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特点:随意性、自由性;约定性;传授性;跨越性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和媒介相互交换的特殊内容,信息的传递需要以物质为载体,以符号来表现。符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符号的表现内容。信息是用以减少或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东西,受传者收到讯

11、息前未知的内容。大众传播信息的特征:新闻性、娱悦性、知识性、价值性、真实性、时效性信息匮乏:信息爆炸的同时却带来的信息匮乏。表现:真相信息匮乏重要信息匮乏知识信息匮乏。原因:人的惰性、市场取向、传受失衡。9、传播者的特点、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宜传目标、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公益性、把关人理论传播者的特点:就个人层面而言,代表性,代表一定的阶级、团体、组织与政党;自主性,新闻工作者有传播的自主性;专业性,有专门的技能、经专业的训练、有专业协会以及有严格的职业道德需求,这是新闻特征传播者区别于行业部门和事业单位人员的一个重要特征。集体性,需要集体、团体的协作;复杂性,传播者分工复杂,集多种角色于一身。

12、就作为传播者的媒介组织而言,地位稳固。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大众传媒是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传媒必须面对市场,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出去。经济效益主要来源:广告收益和信息产品的销售收益。宜传目标:即宣传某种思想,灌输某种意识,提出某种信念,行使某种权利或社会影响力。大众传媒宣传目标得以实现的两种途径:言论活动,报道活动。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公益性:依据:大众传媒的活动受到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制约。大众传媒在满足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力

13、;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他们必须对社会对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公共性和公益性要求传媒必须在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范围内进行。不能一味迎合、满足受众的所有需求,要尊重,同时要承担起鼓励受众健康、合理需求和引导受众,避免低俗、庸俗要求的责任。不能为生存迎合广告商,刊登或播放虚假广告。把关人理论:把关人又称守门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最先见于 1943 年他给政府的一个报告食物习惯背后的力量及改变的方法一文。把关人,指的是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他们密布于媒介新闻生产流程的各个关口。在一切信息的采

14、集、制作过程中,传者都在把关、过滤。把关人理论指出了经过大众传媒这道关口,某些事实可以入选,某些则被舍弃的事实,但并未指出哪些会入选,哪些会舍弃,也就是未指出选择的标准。“把关”标准: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与及时性。新闻价值(真实性、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把关过程的实质: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10、国家政府、利益群体以及受众对媒介的控制及具体表现国家政府对媒介的控制: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这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其目的是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表现:规

15、定传播组织的所有制形式,这是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利益群体对媒介的控制:这些控制也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范围内进行的,因此带有明显的制度性因素。表现:在我国,这些群体能够通过自己的媒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传播自己的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实行垄断。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受众对媒介的控制:受众对传媒的活动拥有进行社会监督的正当权利。表现:个人的信息反馈;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受众监督方式。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诉诸于法律手段。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11、施拉姆提出的报刊的四种理论(媒介规范理论) 、各种理论提出的背景、意义四种理论(媒介规范理论):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前四种理论是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等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概括的。极权主义理论背景:当报刊出现后,欧洲各国出现了不少反对封建专制,宣传新兴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报刊与书籍,对此封建王朝把出版物视为巨大威胁,迅速采取了严厉的镇压与管辖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