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单元种群和群落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5385415 上传时间:2017-12-1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六单元种群和群落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十六单元种群和群落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十六单元种群和群落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十六单元种群和群落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十六单元种群和群落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六单元种群和群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单元种群和群落(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种群与生物群落,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J”型曲线“S”型曲线,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考点二:分析“J”型曲线和“S”型曲线考点三:群落的结构和种间关系考点四:群落的演替,1、种群的概念2、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什么?3、决定种群密度的特征是什么?4、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特征是哪一个?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类型的特点是什么?5、影响种群密度的是哪个?6、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7、样方法的调查对象有哪些?取样方法有哪些?注意事项有哪些?标志重捕法的调查对象有哪些?注意事项有哪些?8、种群的空间特征有哪三种?,

2、考点一: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概念:,概念:,意义:,概念:,意义:,概念:,类型:,意义:,调查方法:,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

3、个体,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概念辨析:,1.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2.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 3.一个池塘中全部鲫鱼 4.一个池塘中全部鱼5.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杂草 6.一窝蚂蚁7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8一块朽木上的全部木耳9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等10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它生物,例1.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_;属于群落的有:_。,二、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1、种群密度,种群在 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想一想:研究种群密度有

4、什么意义?,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4、年龄组成,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稳定型,衰退型,注意: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有关,例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练习、请问下列各图分别属于年龄组成中的何种类型?,增长型,衰退型,衰退型,增长型,稳定型,5、性别比例,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例如,利用人工合成的 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 ,就会

5、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害虫的 明显降低。,性引诱剂(信息素),性别比例,种群密度,1、在田野的不同地点施放性引诱剂,最直接的效应是( )A、害虫死亡率增高 B、害虫种群密度下降C、害虫出生率下降 D、害虫种群性别比例失调,D,2、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会明显减小,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雄虫生殖能力下降 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C、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的出生率下降,D,一题两问,3下图中的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它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

6、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小结:,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的各数量特征间的关系:,1.样方法:,(1)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估算的方法:,(2)取样的方法:,(3)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样本数量足够大,不能掺入主观因素。,二、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方法,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2.标志重捕法,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N:M=n:m,3.微生物的调查方法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调查。 血球计数

7、板计数法,两种调查方法比较,答案:B,练习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片森林中全部成材的山毛榉 B长江里所有的白鳍豚C一片农田里的全部昆虫 D一个蜂巢内的所有工峰 2运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哪一个假设不符合要求()A. 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 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 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D. 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C,3、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50只鼠,第二次捕获80只鼠,其中有标志鼠20只。则该种群数量约为: A88只 B100只 C200只 D50只,种群的数量变化,研究方法:

8、,理想条件,有限环境:,种群数量的变动,构建数学模型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公式:,曲线:“J”型曲线,“S”型曲线,定义: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 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K值:即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考点二:分析“J”型曲线和“S”型曲线,“J”型增长曲线,“S”型增长曲线,(1)种群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2)什么是环境容纳量?(3)种群的“S”型增长到K值后不再继续增加的原因?(4)比较两条曲线(产生条件、形成原因、增长率、K值的有无 适用范围)(5)什么是环境阻力?(

9、6)K值和K/2的有哪些应用?,1、基础知识,考点二:“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比较,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条件下,NtN0t,种群数量连续增长,无K值,实验室条件下; 一个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最初一段时间。,条件: 建立数学模型: “J”型曲线特点:适用范围:,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有限,当 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的 降低, 增高;当 时,种群的增长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条件: “S”型曲线出现的原因: 特点:,自然条件下(食物和空间有限、有天敌),存在环境阻力。,有K值,种群增长速率

10、先上升后下降,最后为0;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为最大值。,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易错易混点辨析,1、在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多少?2、t1t2,种群增长速率减小,种群数量如何变化?3、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为多少,出生率与死亡率什么关系?4、应用:(1)野生资源开发利用时,应使种群数量保持哪一点?(2)防治害虫时,应在种群数量在哪一点时防治?(3)种植农作物时,应使数量控制在哪一点?,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种内斗争最激烈是在种群数量达到K

11、值时,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K值的理解,K值(又叫环境容纳量):在 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 。,环境条件,种群最大数量,(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时,K值会上升。,在封闭环境中,无外源物质和能量的补充,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后随资源的消耗和有害物质的积累,最终K值不断降低,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亡。如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增长曲线。,环境资源无限,环

12、境资源有限,保持稳定,先升后降,无K值,有K值,考点二:“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比较,2、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增长B. 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C. 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 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B,1、群落的概念2、什么是丰富度?3、种间关系有哪些?它们的数量变化曲线如何?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哪两方面?5、垂直结构具有什么现象?动植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6、水平结构具有什么特点?7、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哪两种?,考

13、点三:群落的结构,群落结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物种组成,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特点: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种间关系,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寄生: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结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镶嵌分布,丰富度的概念:,1、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

14、特征,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差别。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方法: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取样器取样法,想一想:土壤动物调查能不能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为什么?,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群落的空间结构,1、引起植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高山植物群落中引起不同海拔地带的植被垂直分层主要原因是:温度制约,2、引起动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栖息场所等,植物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分层现象,3、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1).水平结构的特点: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2).导致镶嵌性出现的原因: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3).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易错易混点辨析:中间关系,捕食,竞争,竞争,寄生,1、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3、菟丝子与大豆4、根瘤菌与大豆5、鸟与羽虱,互利共生,寄生,互利共生,互利共生,寄生,易错易混点辨析,B,A,A,A,A,B,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