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一中12-1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367794 上传时间:2017-1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新余一中12-1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12-1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12-1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12-1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12-1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新余一中12-1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新余一中12-1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余一中 上高二中高二年级联考历史试卷命题人:赵宇琳 曾国勇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2012.12.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旳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旳。)1右边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拟出最合适章节名称 A环境:大陆与海洋B政体:帝制与共和C传统:专制与民主D基础:农业和商业2美国 1787 年宪法第一条第十款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 “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 ”这些宪法条文体现了A.联邦制原则 B.民主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自由平等

2、原则3.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 ”这一分析试图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B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4.曾 任 陕 西 督 军 团 长 、 后 任 直 系 军 阀 师 长 的 胡 景 翼 在 1919 年 6 月 的 一 篇 日 记 中 写 道 : “此 举 或 顺 天 意也 , 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

3、民听。曹等数人,人怨极矣,天岂有不愿者乎?”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这段日记有助于判断北洋军阀对五四运动的真实态度 B这段日记表明当时的胡景翼是具有爱国心与正义感的C这段日记表明胡景翼很大程度上受到中体西用的影响D这段日记表明胡景翼代表的直系军阀与北洋军阀决裂一、雅典:从部落联盟到国家二、从寡头政治到民主制度三、华夏:从酋邦到国家四、从宗法制到专制主义 5.1972 年中日建交,新千年后小泉六次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走入低谷。2006 年 10 月安倍 晋三 来 华 访 问 , 最 近 因 日 本 “国 有 化 ”钓 鱼 岛 使 中 日 关 系 再 次 走 入 低 谷 。 以 上 事 实 说 明

4、 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不可调和 B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C日本对外政策随国内外形势的改变而改变 D日本与中国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6据道光苏州府志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 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A. B. C. D.7. 古代中国中央政府与管辖范围外的政权,建立的是以中国朝廷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关系体系。中国中央政权成为这个体系的一元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了等级性的中央政权的外藩。然而,鸦片战争后

5、,这个体系逐步崩溃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君主专制制度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新秩序B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经济难以与外国工业资本主义抗衡C唯我独尊的闭关锁国心态无法应对开放多元的国际形势D以朝贡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体系让位于以条约为核心的新体系8.“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谈,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 ”最先“使奇谈变为事实”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改革开放9.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 “有利时机

6、”包括世贸组织的建立 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局的瓦解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确立 A B C D10.中国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小小成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从成语“回头是岸” “游刃有余” “舍生取义” “两面三刀”能联想到的中国古代教派或学派是佛教 道家 道教 儒家 法家A. B. C. D.11.“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小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持有类似观点的人应是A.孟子 B.泰勒斯 C.韩非子 D.达尔文12.六集电视理论片东方之光解说词:“自然,中国还有千古一律的科举制度 无论士农工商,立论,

7、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必是子曰诗云。 ”对上述说法理解错误的是A.“言必称三代”中的“三代”指夏、商、周 B.“子曰诗云 ”泛指儒家言论C.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D.古代文学呈现出古典与高雅的发展趋势13.孟子主张 “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14.“他 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了超越前人的

8、见解。 ”上述评论中的“他”应是 A李贽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顾炎武15.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发 展 了 人 文 主 义 冲 击 了 天 主 教 会 的 束 缚 抨 击 了 封 建 君 主 专 制 促 进 了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关 系 的 发 展A B C D16.据 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蔡襄书法 苏轼书法 黄庭坚书法 米芾书法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

9、情怀 D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17.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18.民国九年,潍县南关小学的国语语文有郑成功收复台湾 、 说自由 、 缠足之害 、 开矿葡萄酿酒 瓦特发明蒸汽机 麦哲伦环绕地球一周等。材料说明当时的学校教育注重提倡科学,中体西用 培养学生自由平等思想 宣传实业救国思想传播经世致用思想A B C D 19.“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

10、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段材料说明牛顿的发现 (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20.史载: “二战期间, 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 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 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攻击英国的。 ” 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B.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C.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终结21.伏尔泰和孔子是东西方著名的思想家。伏尔泰在孔子的石像下写下:“ 他

11、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 ,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甚至在全世界也是如此。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孔子思想中具有尊重理性、道德,排斥迷信、暴力的因素B孔子思想具有民主性C儒家所宣扬的“仁政德治”与“开明君主制”有共同之处D孔子思想的某些内容符合启蒙思想家的反封建需要22.“欧洲的进步归功于更快的科学技术进步,也归功于对美洲大面积地区的征服和殖民所带来年收入,以及来自它同亚洲和非洲的贸易所带来年收入。 ”所体现的史观是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文明史观 23.辛亥革命后,列宁曾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 防止资本主

12、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2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 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有教无类” 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三个面向”思想 发展希望工程 A. B. C. D.25.神曲 红楼梦 物种起源 老人与海四部书在 1986 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下列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诗歌 剧本

13、散文 小说 B彼特拉克 曹雪芹 达尔文 海明威C倡导人文主义 反对封建礼教 阐述自然选择 体现现代主义D抨击世俗王权 叙述爱情悲剧 挑战教会神学 歌颂民主自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6 题 22 分,第 27 题 16 分,第 28 题 12 分,共 50 分。)2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重视科技创新,发展智造产业,是加速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 分)材料一 “17 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 大国崛起解说词美国在这时

14、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技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展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在第一、二次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著名的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 ,进口“博士” 。 大循环材料二 现代世界各国重视科教的主要措施美国1958 年 9 月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指出:“要通过这个法律大大加强美国的教育制度,使之能满足国家基本安全所提出的要求。 ”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1983 年) 、 “高速信息公路计划” (1993 年) 。西欧国家提出“尤里卡计划” ,号召西欧国家在诸如光电子学、大型电子计算机、高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