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考查团考察情况的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365349 上传时间:2017-1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城镇建设考查团考察情况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城镇建设考查团考察情况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城镇建设考查团考察情况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城镇建设考查团考察情况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城镇建设考查团考察情况的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城镇建设考查团考察情况的报告小城镇建设考查团考察情况的报告关于赴*等镇考察情况的报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水平。经请示市委主要领导同意,由市委*同志带队,率市农委、*等镇党政主要领导及其相关站所负责同志一行十人,于*日至8 月6 日,对*镇,*市*镇、*市*镇、*市*镇,*市*镇等五个省内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关于*等镇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等五个试点镇大多都为老建制镇。而且均为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先后被确立为省乃至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的。近十年来,它们抢抓机遇,乘势快上、强化改革、加速发展。客观

2、上已成为所在县、市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扭带和桥梁,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缩小了城乡、工农差别。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城镇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这五个镇均被省政府命名为“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先进单位”。1、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制定城镇建设发展目标。为使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进行,上述五镇根据*省小城镇“十五”总体规划,结合各自实际,都调整、制定了自己发展规划,为本镇长远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镇投资50万元,聘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专家来镇实地考察,研究制定规划,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按照县城规模10万人口

3、,设计了 50 年不落后的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地提出了城镇建设发展方略,即:*省小城镇“十五”总体规划,结合各自实际,都调整、制定了自己发展规划,为本镇长远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镇投资50万元,聘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专家来镇实地考察,研究制定规划,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按照县城规模10万人口,设计了 50年不落后的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地提出了城镇建设发展方略,即、关于加快省“十强镇”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城镇改革与发展意见。应该说,这些政策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上述五个镇所在县(市)党委、政府不失契机,不折不扣地落实了这些政策。具体说向镇里下放了五项权力:一

4、是下放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权。县(市)党委、政府明确规定,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由镇委、镇政府负责实施,除建筑工程参加县(市)建设部门组织的公开招、投标外,其它各项工作均由镇政府直接管理;二是下放了财税管理权。各镇财政都自设金库,与县(市)财政之间严格实行分税制,超收分成,赤字不补,充分调动了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三是下放了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权。凡在镇域内建设的项目,镇政府与县(市)政府享有同等的立项审批权,凡是县(市)政府能够立项审批的项目,一律下放给镇政府立项审批;四是下放了机构设置和人事管理权。镇委、镇政府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完全由镇委、镇政府根据需要研究决定,只需报县(市)有关部门备

5、案;五是下放企业、事业单位管理权。凡是县(市)企业、事业单位在镇境内的,能下放给镇里,下放后对小城镇发展有利的,一律下放给镇里。除公安、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外,其它行业驻镇企、事业单位全部放给镇里。既扩大了镇委、镇政府的权力,又明确了镇与县(市)之间的利益关系,镇委、镇政府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借助这些政策的落实,各镇采取得力措施,全面实施了财税、户籍、城建、土地、教育、卫生等项综合改革,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向前发展。3、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整体功能增强。在小城镇建设实践中,各镇始终都坚持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整体功能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重点围绕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6、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舍得投入,建成或改造了一大批道路、桥梁、供水和排水、市场等设施项目,增加了镇区绿化面积,城镇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昔日萧条、破烂景象正在被繁荣、整洁、规划有致的形象所代替。*镇按着城镇总体规划,投资2,500 万元,新建一条长 3000 米,宽40米,双向三排车道的吉港大街。建设了环城外环路及主要街巷路,完善了路上、路下基础设施。投资5000万元建立、完善了农贸、轻工、牲畜、建材、煤炭、车辆等七个专业市场。其中,肉牛市场已成为东北最大肉牛交易市场。城镇基础建设的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建筑、运输、建材、饮食、服务等行业解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在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扩大内需等方面起到 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