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兵法八十二篇辑本注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5359806 上传时间:2017-12-13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辑本注释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辑本注释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辑本注释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辑本注释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辑本注释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辑本注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武兵法八十二篇辑本注释(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武兵法八十二篇辑本注释 二十多年前,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了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等一大批汉简。尤其是失传了两千多年的孙膑兵法的出上,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从而把中国古代兵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银雀山汉简发现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国民间又发现了一部可以与银雀山汉墓竹简相媲美而抄录于“周书汉简”的大型古怯书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经初步考证,基本可以认定这部兵书就是汉书艺文志里著录的吴孙子八十二篇。这部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兵书,在失传两千多年之后重新面世,必将再次在国内外引起反响。它的发现、认定和刊行将为研究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哲学思想及其他古史问题提供一部珍贵文献,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社会影

2、响。 1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简介 收藏者称, 孙武兵法共有十册,前九册,每册九篇,第十册,仅“终语”一篇,篇名预示 ,总计八十二篇。约六万字。收藏者送笔者鉴定的是第五册和第十册,另 有九天一篇。其第五册用八开宣纸抄写,线装咱右竖订成册。封面正中以汉隶竖书“孙武兵法”四个大字,其下书“第五册”是略小的三个隶字。在左侧,从“第”字起往下竖书“孙武定简于景林”七个与“第五册”大小相当的隶字,记有书理者的署名并加三方印记。每册首页为目录,目录竖写为十行,一行标识“篇名” 、 “字数” 、 “图名”等字样;右侧依次书写“第 X 篇” 、篇名、该篇字数;图名栏内无图者空白,有图者标以图名。正文每页竖书十行。

3、篇题占一行,其字大小与内文相当,内文每行二十二字。全书均以暗格书写,横竖成行。每册开头一篇在篇名上印有姓氏印记;各篇之间紧密接排,每篇末尾空一格书该篇字数;在最后一篇末尾另起行书有:“书理周书汉简”字样,并记有时间、地点及署名;又加盖二方印记,一方为时间,一方为名字。整篇布局规矩严格,编排考究,序次井然。全书均以隶书抄写,笔笔入法,特别是长撇和长横两笔风格独特,交相呼应。每一长撇皆写成斜钩,而每一长横又多写成大捺,从字顶直落字底,飘逸洒脱,绵里藏刚,而且不避雷同,每行字通看上去,左收右放,特别是长横与大捺一顺排开。如峰起瀑落,韵味十足,似在刻意临摹汉简。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洋洋洒洒,是名符其实

4、的兵学圣典。这样一部宏篇巨制,居然在失传了两千多年后赫然出世,不能不令人惊愕。 “真乎?” “伪乎?”这样一些疑问必然会首先出现在人们面前。因此,无论对于发现者,还是研究者来说,都需要首先解除这个疑问。 2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与史籍记载正相吻合 史记太史公自序载:“秦拔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柜玉版图籍散乱。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兵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 ”汉书艺文志亦载:“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自春秋至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 ” 新发现的手抄本孙武兵

5、法是一部大型兵书,其思想是春秋至战国之间“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的时代产物。频繁的战争创造了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兵书。这些兵书是当时的军事统帅们所十分珍重的,他们为了在理论上胜人一筹,在实践中稳操胜券,必然会注意收集、整理、研究和运用这些兵书。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了张良遇黄石公事,黄石公“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也记载:在韩信取得了“背水作战”胜利之后, ”诸将因问信曰:兵法:右背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曰破赵会食,臣等不眼,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

6、置之亡地而后存。 ”史记淮阴侯列传还记载了韩信对“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的评论,又记叙了其“陈船临晋,渡军夏阳”的作战经过。这些都说明韩信手中存有“孙子兵书” ,并能熟读活用。但是在战争时期,这些兵书可能是驳杂散乱的。战争结束,天下一统,整理兵书,当是时代的必然,它与战争年代搜集兵书,熟读兵书一样,是完全合乎逻辑的。新发现的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确系经过“序次”的,其篇题整齐协调,各篇之间关联呼应,浑然一体。特别是最后一篇的末尾,还留有一段四十二字、署名韩信的跋语,其文称:“虽称终语, ,实言兵理,多多益善矣。故定而入孙武兵法八十二篇。 ”这里所载篇数与汉书艺文志兵权谋下“吴孙子八十二篇”的记载相

7、同。 孙武兵法跋语的落款是:“汉楚王韩信,于汉五年二月。 ”这里所记时间也与史籍记载不悖,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汉四年二月,韩信被封为齐王,汉五年正月又被迁为楚王。自汉四年二月至汉五年二月之间,韩信没有大的军事行为,仅接待了武涉、蒯通的游说。这正是他梳理过去、选择将来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他将以往收藏的孙子兵法整理、序次完毕、并于汉五年二月作跋语,从逻辑上是顺理成章的。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汉书艺文志称:“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武帝时,军正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 ”这段记载说明,汉初序次的兵书曾为诸吕盗用。孙子兵法为兵学之

8、首,如当时已经成书,必在诸吕盗用之列,致使孙子兵法从皇室流失。到汉武帝时已“书缺简脱,礼坏乐崩” ,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 。命“军正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 。结果是“犹未能备” ,杨仆于元封二年被免为庶人,他搜集兵书,纪奏兵录当在此之前。而司马迁在元封三年才继父业,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室藏书。司马迁没有提到八十二篇,可知他未见过此书,甚至连书目也未见过八十二篇。从司马迁记述孙武的事迹看,当时他缺少关于孙武的史料。如写韩信时涉及到许多孙子兵法内容,写孙武时却很少叙述兵法,而着重写了一个演兵故事。司马迁虽然提到了“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 “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 。但并不

9、能以此说明司马迁肯定了孙武兵法只十三篇,这条史料不足以作为孙武兵法仅有十三篇的佐证。许多迹象表明,在汉武帝时代,是皇室中关于孙武的史料最少的时期。在汉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 ,故有辑略 ,有六艺略 ,有诸子略 ,有诗赋略 ,有兵书略,有术数略 ,有方技略 。今删要以备篇籍。 ”(汉韦艺文志 )从这段史料中可知:班固所著录的书目来源于刘歆七略 ;而刘歆七略来源于刘向、任宏的校订,即

10、“条其篇目撮其指要” ,而所校之书有的属皇室旧藏,有的则是陈农等从民间所求得的遗书。班固在艺文志中也分兵书为四种,并指出“孝成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 。他还在兵权谋十三家二百五十九篇中,首列:“吴孙子八十二篇” 。 从以上史料分析,陈农当找回了孙子兵法的许多篇籍,任宏亲自校订,刘向条陈撮要,刘歆将其写入兵书略 ,班固则“删其要以备篇籍” ,将其著录于汉书艺文志 。 总之,我们可以说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在汉代确实存在过。而且曾藏于皇室,并著之兵录。这一事实当是无可置疑的。在历史上,兵书是最为统治者珍重的,同时也是乱世奸雄们所刻意盗用的目标。因此,在历史的分合交替中,像孙武兵法这样的兵书,被盗用、被居

11、奇、被秘传,以至几度沉浮,当是意料之中的事。 孙武兵法预示中还提到:“天机不可泄漏,泄漏者,阳寿减。阴气不可里复,里复者,身有残杀。吾于口口天机阴杀而去。步而,大则缩立成简。一曰计,二曰谋,三曰形,四曰势,五曰争,六曰战,七曰变,八曰实虚,九曰处军,十曰地形,十一曰九地,十二曰火攻,十三曰用间。此为十有三篇。定名孙子兵法 ”。并将八十二篇定为“家传简” ,十三篇定为“世传简” 。 预示中又说:“周敬王五年春,伍员荐吾于吴,吾以孙子兵法晋见吴王阖闾。吴王阖闾曰:汝子之十三篇,寡人尽观之矣。 ”这一说法与史记等典籍的记载也相吻合。这里称十三篇是八十二篇“百句取精”的简本,是八十二篇内容的一部分。

12、预示中所述孙武事与史记所述一致,但详略有别。如吴宫教战, 史记用了三百多字,而预示仅用了九个字:“吾即勒兵,杀目,姬以服。 ”预示记伐楚用了一百八十余字;而史记仅用了六个字:“西破强楚入鄂” ,尽管详略不同,但事迹相合。孙武兵法这一书名,在典籍中也曾多次出现。孔颖达注左传时所引的就是孙武兵法 ,李善注文选时也引过孙武子兵法 ,这说明在唐代还有此书名。唐代的杜牧在孙子序中称:“武所著书,凡数十万言,曹魏武帝削其繁剩,笔其精切,凡十三篇,成为一编。 ”唐张守节在为阮孝绪七录 “孙子兵法五卷”所加的按语中说:“十三篇为上卷,又有中、下二卷” 。从这些记载看,曹操有可能见过八十二篇本或残本。孔颖达、李

13、善、张守节、杜牧所言,似有所本。他们或许也见过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残卷。 总之, 孙武兵法从内容上分析与史籍记载是相合的。这是确认这部书真伪问题所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3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与孙子兵法十三篇一脉相通 新发现的抄本“周书汉简”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与今本孙子兵法十三篇在思想体系上一脉相通,在谋篇布局上浑然一体,在内容上相互关联。 首先从各篇篇题来看,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与孙子兵法十三篇属同一系统。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的终语篇预示中提到的传世本十三篇,其篇题与今本孙子兵法十三篇的篇题大体相同。此外,八十二篇的篇题皆为一字或二字,多用九、十两个数词,风格一致,体例协调。一个字的有:计 、 谋 、

14、势 、 争 、 官 、 气 、 战等,两个字的有:将义 、 将败 、 麟凤 、 方面 、 南北 、 明暗 、 虚实 、 己彼 、恭名 、 正衡 、 奇正 、 略甲 、 延气 、 行篡 、 军击 。其中九字头的有:九天、 九地 、 九变 、 九处 、 九夺 ,十字头的有:十间 、 十中 、 十发 、 十官 、十阵等等。从篇题看,俨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十三篇也相应的有计 、 谋 、势 、 实虚 (虚实) 、 九地 、 九变等,如在孙子兵法军形中提到“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与八十二篇中九地 、 九天篇相呼应。十三篇的行军篇讲的是“处军相敌” ,当是九处的变写,与八十二篇有不可

15、分割的联系。但相比之下,则十三篇倒显得不够完整和不成体系。因此,我们不排除孙武兵法有“家传”和“世传”两种简本的可能性,即孙子兵法)十三篇可能是八十二篇的世传简本。 其次从内容看,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与孙子兵法十三篇的思想一脉相通。如十发中的“致人而不致于人” , “动于九天,藏于九地” , 军击中的“出其无意,攻击无备” , 行空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 明暗中的“兵者,诡道也” , 六胜中的“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等等,都是今本十三篇中的名言。 又如八十二篇九天中有“风天者,太阴在箕、壁、翼、轸也” ,今本火攻中有“日者,箕、壁、翼、轸也” 。八十二篇十发中有“利用天堑、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隐击敌也” ,今本行军中有:“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八十二篇军击有“勿击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今本军争有“无邀正正之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