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章人与建筑设计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5345538 上传时间:2017-12-13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4.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章人与建筑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章人与建筑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章人与建筑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章人与建筑设计2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章人与建筑设计2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章人与建筑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章人与建筑设计2(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章 人与建筑设计,第二章 人与建筑设计,第二章 人与建筑设计,2.1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设计2.1.1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与发展2.1.2 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2.2 人体测量学2.2.1 人体静态测量2.2.2 人体动态测量2.2.3 人体测量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2.3 环境生理学2.3.1 室内环境要素参数2.3.2 视觉、听觉机能与环境2.3.3 环境生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2.4 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设计2.4.1 心理空间2.4.2 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设计,课程内容,重点与难点 重点:1.什么是建筑设计2.建筑设计的内容3.建筑设计的过程和设计阶段、设计程序、构思

2、4.可持续的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天人合一”的思想及“有机建筑论”难点:环境生理学2. 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设计,第二章 人与建筑设计,第二章 人与建筑设计,什么是建筑设计,思考:1、可持续的建筑设计2、“以人为本”的设计3、“天人合一”的思想及“有机建筑论”,第二章 人与建筑设计,第二章 人与建筑设计,2.3 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设计,(1)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即都计划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基础理论和内容都直接来源于实际研究;,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涵盖生理学、心理

3、学、社会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规划与设计、环境保护、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和生态学等多门学科;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2)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环境与行为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人通过身体器官感觉到外部环境的各种刺激;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大脑将感觉到的刺激与以前贮存的记忆表象进行比较和识别,即进行联想;在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对环境的判断和认识,即形成“行为环境”;个人可将感知到的环境信息贮存备用,或就此做出行动反应。,人通过多种感觉体验环境,其中视觉是主要的,但也应当注意听觉、嗅觉、触觉、动觉以及温度和气流与环境体验的关系。环境设计中

4、还应考虑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环境知觉理论中比较流行的三种理论是格式塔知觉理论、生态知觉理论和概率知觉理论,它们各自强调不同的侧面,对于环境行为研究可以有所启发。环境认知和认知地图。人识别和理解环境有赖于在记忆中重现空间环境的形象。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为“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被称为“认知地图”。“认知地图”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术语。美国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提出城市认知地图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即路径、标志、节点、区域和边界。,认知地图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和环境的关系,确定目标的空间方位、距离,寻找到达目标的路径,并可建立起个人对环境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认知地图还是

5、人们接受新环境信息的基础。一个城市有着大多数人公认的重要元素,它们构成城市的公共意象,亦即公共的认知地图。清晰的城市公共认知地图有助于市民的公共活动和社会交往。 环境的易识别性。易识别环境的主要特征是: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环境意象,建筑群体的同一性及一定的环境意义。具备这三项特征的环境,必然也是优美的环境。,(3)研究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唤醒理论环境刺激对人产生的直接效果是提高唤醒水平,无论刺激是令人愉快还是不愉快的。唤醒理论试图说明唤醒与情绪、绩效的关系,以及环境刺激与感觉评价的关系等。环境应激理论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了解应激对人的影响,在设计中帮助环境使用者避免不必要的

6、环境应激,有利于人的健康,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1.心理环境色彩学(1)基本知识与相关理论色彩对比在视野中对一块颜色的感觉由于受到与它临近的其他颜色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色彩对比。,2.3.2.1 视觉心理学,色彩的知觉效应由于感情效果和对客观事物的联想,色彩对视觉的刺激会产生一系列色彩知觉心理效应。与建筑设计有关的色彩知觉心理效应主要有温度感、距离感、重量感、疲劳感、注目感、空间感、面积感、混合感、明暗感和性格感等。,(2)具体应用与设计举要建筑色彩的应用,一是要表现建筑的性格,二是注意与环境的配合,三是要注意装饰材料的色彩及其在光影中的变化,而同时要考虑到它的演进。例

7、如,银行建筑曾经是资本的象征,色彩也表现为庄重与神秘,而如今却以轻松愉快、亲切可人的色彩装饰来吸引储户的注意,但对安全的要求却一如既往。,建筑设计中的色彩对比色彩构图是指立面上色彩的配置。一般以大面积墙面的色彩为基调色,其次是屋面;而出入口、门窗、遮阳设施、阳台、装饰及少量墙面可作为重点处理,对比可稍大些。一般来说,色彩对比强的构图使人兴奋,过分则刺激;色彩对比弱的构图感觉淡雅,过分则单调。,色彩的知觉效应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与应用一般来说,在建筑色彩设计时,为避免视觉疲劳感,色相数不宜过多,彩度不宜过高,同时要考虑到远近相宜的色彩组合。建筑设计中,为了达到安定、稳重的效果,宜采用重感色。为了达

8、到灵活、轻快的效果,宜采用轻感色。通常建筑色彩的处理多是上轻下重。另外,建筑设计中常利用色彩的距离感来调整空间的尺度距离等的感觉影响,利用色彩的温度感来渲染环境气氛,势必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环境色彩的应用举例位于印度北部古城阿格拉的泰姬玛哈尔陵于1631年建成,其色彩设计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它的周围环绕着红砂墙,里边是大片绿茵,正中十字水渠贯通四方,中间是浅绿的方形水池,池两侧为墨绿色树木,陵园中央是白色大理石的正方形台基,台基上为白色大理石圆顶寝宫,顶部为金属小尖塔。整个陵墓给人以圣洁神秘之感,又使人有轻盈欲升的向往。,环境色彩的应用举例,环境色彩的应用举例,环境色彩的应用举例,总之,在建筑色

9、彩设计时,应利用色彩的物理性能(温度感、距离感、重量感、诱目性等)以及对生理、心理的影响(疲劳感、感情效果、联想性等)来提高建筑的艺术表现力。此外,照明条件、色彩的对比现象、混色效果等也应予以重视。,2.心理建筑形态学(1)基本知识与相关理论建筑形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它由点、线、面、体、群等基本元素所构成,又由空间分为可以直接感触的形态即现实形态(包括自然形态体量、色彩、光影、质感和肌理等形态表现出来,大体上和人造形态)和不能直接感触的形态即抽象形态或概象形态。,图形的视觉特征图形的视觉特征是建筑造型和空间组合及室内和室外各个界面装修设计的理论基础。它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任何一种从背景中

10、分化出的形态,或是符合聚合条件而形成的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相对的几何图形,其形态大小都是相对的视觉概念。b稳定的图形一般都具有客观几何图形的特征。c任何复杂的建筑形体都可以分解为点、线、面、体这样一些基本的几何要素。,点在空间中放置一点,由于它刺激视感官而产生注意力。点的视觉特征见图2.21。线线在空间中具有方向感。直线具有紧张、锐利、简明、刚直的感觉。从心理或生理感觉来看,直线具有男性特点。曲线给人的印象是柔软、丰满、优雅、轻快、节奏感强等。从心理和生理角度来看,曲线具有女性特点。线的视觉特征见图2.22。,图2.21 点的视觉特征,图2.22 线的视觉特征,面面是建筑设计和室内

11、设计的基本要素。形状是面的主要特征,并由于它的视觉特征而确定了空间的大小、形态、界面的色彩、光影、质地以及空间的开放性与封闭性。面的视觉特征见图2.23。,图2.23 面的视觉特征,体体是用来描述一个物体的外貌和总体结构的基本要素。它除了具有面的视觉特征外,还具有给空间以尺寸、大小、尺度关系、颜色和质地等的视觉特征。体的视觉特征见图2.24。,图2.24 体的视觉特征,错视形错视形是视觉图形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客观图形在特殊视觉环境中引起的视错觉反映。它既不是客观图形的错误,也不是观察者视觉的生理缺陷。错视形是多种多样的,但根据它们所引起错误的倾向性,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量上的错觉,它

12、包括在大小、长短、远近、高低方面引起的错觉;另一类是方向的错觉,包括平行、倾斜、扭曲方面引起的错觉。,a数量错视形数量错视形的特点是由于其他线形的影响,使原来等长、等高、等距的图形显得有大小、高低、远近的错误知觉现象。图2.25是两幢等高的建筑,右边一幢的形象因受立面中重复水平线的“引导”而显得比左边一幢高。,b方向错视形方向错视形的共同点都有斜线“干扰”平行线,形成锐角,使原有平行线看上去不平行。如尖顶的拱廊的错觉(图2.26),后面的尖顶拱的尖顶因受前面尖拱斜线的影响,看上去后面尖顶拱的右侧要比左侧的斜线低一些,相同的尖顶拱显得不平衡。,图2.26 尖顶拱廊的错觉,质感与空间形象质地是由于

13、物体的三维结构产生的一种特殊品质。人们经常用质地来形容物体表面相对粗糙和光滑的程度,或用来形容物体表面材料的品质。空间是建筑的目的和内容,而结构、材料、照明、色彩和装饰等则是建筑的手段。建筑以空间容纳人、满足人的行为需要,以空间的特性来影响环境气氛,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A质地的视觉特性物体表面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及材料的肌理在不同的光线和背景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质地视觉特性。与建筑设计有关的主要有重量感、温度感、空间感、尺度感、方向感和力度感等视觉特性。质地的视觉特性并不是单一地表现在一个环境中,而是综合作用,加上其他视觉因素,如形、光、色、空间等的综合作用,从而使建筑产生各种各样的视觉效

14、果。,B空间的视觉特性a空间的大小空间的大小包括几何空间尺度的大小和视觉空间尺度的大小。前者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几何尺寸大的空间显得大,相反则显得小;而后者是由比较而产生的视觉概念。空间大小的确定,即空间尺度控制是建筑设计的关键。b空间的形状任何一个空间都有一定的形状,它是由基本的几何形状的组合、变异而形成的。,C空间形象思维建筑空间是通过其形象给人以感受的,也就是说,人对建筑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形象思维来实现的。构成空间形象思维的因素有五个方面,即空间的形态、光影、色彩、界面的质感和空间旷奥度。,(2)具体应用与设计举要建筑形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它由点、线、面、体、群等基本元素构成,又由空间、体

15、量、色彩、光影、质感和肌理等形态表现出来。点在建筑中运用举例(图2.27和图2.28)线在建筑中运用举例(图2.29和图2.30) 面在建筑中运用举例(图2.31和图2.32) 体在建筑中运用举例(图2.33和图2.34),图2.27 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图2.28 北京车站立面片断,图2.29 广交会侧厅墙面处理,图2.30 某多层工业建筑,图2.31 某幼儿园建筑,图2.32 美国得梅因艺术中心扩建部分,图2.33 成都锦城剧场设计方案,图2.34 悉尼歌剧院,视错觉在建筑中的纠正与运用举例(图2.35、图2.36和图2.37)质感与空间形象(图2.38和图2.39),图2.36 古希腊帕提农神庙视错觉调整,图2.37 意大利圣马可广场,图2.38 莱特设计的考夫曼别墅,图2.39 昆明野鸭湖风景游乐度假区入口大门,空间是建筑的目的和内容。a空间的形象塑造建筑外部空间形象的塑造又称为建筑造型,是指建筑的整体形象,它受内部空间构成的制约。建筑造型有多种形式,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形式的象征,多数用于纪念性或公共性建筑设计中;另一类就是一般的建筑造型,它是通过形象的各种要素的处理,构成某种心理感觉的形象。如图2.40所示的甲午海战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