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三峡》课文分析(pdf)(新版)语文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534124 上传时间:2017-07-2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三峡》课文分析(pdf)(新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三峡》课文分析(pdf)(新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三峡》课文分析(pdf)(新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三峡》课文分析(pdf)(新版)语文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分析-27 三峡 三峡 这篇课文是郦道元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 文章先写山势。在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描写其连绵不断,概无断阙。虽然有些夸张的意味,但确实写出了三峡山势的特点。再写其高耸,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以至“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不仅极尽映衬,而且极尽夸张之妙。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 继写水势。“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水之盛;“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水之速。不仅如此,作者还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来烘托,更加写出水之盛与水之速。这样的描写,生动而神妙,以至触动了大诗人李白的灵感,

2、写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篇。 春冬之景,则既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写“悬泉瀑布”“良多趣味”。相对于夏季而言,春冬较为平静。作者笔到之处,不仅写出独特的景色,还写出独特的趣味;虽在纸上,而跃然心间。足见作者的匠心独运,笔力可透纸背了。 课文最后一段写“晴初霜旦”的气氛,那是三峡所独有的。若非三峡,岂有“林寒涧肃”之景?若非三峡,岂有“高猿长啸”的“哀转久绝”?作者萦绕襟怀的情愫,溶注在自然之美中;自然之美又与作者的情愫和谐一致,从而写出情景交融的一笔。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确乎如此。 课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

3、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也使读者从中受益。 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这篇课文的最主要的写作特点。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因此突出其山水,是不言而喻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没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写不出三峡的美景的。 1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分析-27 三峡 2课文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缺口。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到了夏季,

4、江水漫上丘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绝。有时遇到皇帝命令急需传达,早上从重庆的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湖北的荆州。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是乘御快马疾风,也没有这样迅疾。 在春冬季节,则有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之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松柏;悬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在峰峦间飞速冲荡,更显出水清山峻,草木茂盛。(这情景)给人带来无限的情趣。 每逢到了天气放晴或降霜的早晨,在凄清的林木、静寂的涧谷中,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谷中鸣荡,哀婉凄切,久久不绝。所以,打鱼的人往往唱道: “巴东三峡哦,巫峡最长;听那绵绵不息的猿猴叫声哦,不禁泪湿衣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