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5301475 上传时间:2017-12-13 格式:PPT 页数:6 大小:3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特异性免疫应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各种异物,并将其排除、降解的过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的、遗传的、初级的识别功能,无再次反应的能力,无记忆;但作用快、范围广,为第一线的防御作用。,一、防御屏障(一)外部屏障1. 皮肤:阻挡、汗腺2. 粘膜:阻挡、分泌液、纤毛3. 正常菌群:相互拮抗(二)内部屏障1. 血脑屏障2. 胎盘屏障,二、炎症和吞噬作用1.吞噬作用:吞噬细胞捕获病原,分泌水解酶类,消化分解病原体。一般细菌在吞噬后1-2h便可被杀灭,消化排出。有完全吞噬和不完全吞噬。吞噬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组织中的巨嗜细胞,T细胞。 2. 炎症反应:血管扩张、吞噬细胞趋化作用。3.

2、体液防御因素:白细胞素、吞噬素、溶菌酶等。,干扰素(interferon,IFN),干扰现象:是指一种(株)病毒作用于宿主的组织或细胞后,可导致另一种(株)病毒不能在其组织或细胞中正常增殖的现象。前者为干扰病毒,后者为被干扰病毒。干扰素:是指由干扰素诱生剂诱生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五、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1. 遗传因素:微生物生长的适应性;细胞的相应受体。2. 年龄因素:3. 环境因素:气温、温度等。,六、非特异性免疫的增强1. 微生物类: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等;2. 生物类增强剂:干扰素、胸腺素等;3. 化学免疫增强剂:佐旋咪唑、聚肌胞等;4.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黄芪、党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