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294806 上传时间:2017-1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局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司法局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司法局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司法局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司法局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司法局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局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法局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司法局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年以来,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立足*实际,适应发展新常态,加快“互联网+四个全覆盖”工作体系融合发展,下大力气破难题、抓创新,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都取得了一定成效,被中宣部和司法部联合表彰为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单位,顺利通过了省、*市“四个全覆盖”体系建设考核验收,“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民主法治示范村双示范”抽查检查,为我市“率先争先领先”目标实现,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年工作总结*年,我局探索运用大数据指导引领业务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年度工作要点, 特殊人群管理、公共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和社会

2、矛盾纠纷调处各条线年度工作意见,“法润* 春风行动”方案及“四个全覆盖”工作体系建设迎检细则等,在全市范围广泛开展了以“和在*、美在*、乐在*、安在*”为主题的“四在*”行动,全面提升了我市依法治理能力、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和法治文化品质。(一)抓维稳、筑防线,矛盾纠纷调处适应新常态。一是完善工作体系。建优建好36个部门调解室,配优配强 2023 名专职调解员、6000余名信息员,300 人以上企业调解组织建成率达100%, 6 大行业性调委会共成功调解劳动争议纠纷 1694 起,医患纠纷 12 起,交通事故 1400 起,环境保护纠纷 30 起。二是健全工作机制。通过健全矛盾纠纷应急处置和排查调

3、处全覆盖机制,完善重大敏感时期排查调处专项保障机制,强化了源头治理和预警预防能力,实现了矛盾纠纷底数清、情况明、预判准。通过落实调解质量回访评比、公开服务承诺、群众评议等制度,抓严抓实了服务细节,提升了服务质量。三是创新工作举措。组织开展元旦、春节、排查化解专项维稳行动,涉农涉企纠纷专项化解活动和“和谐使者万家行”活动,受理调解纠纷 4507 起,调解成功 4443 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8.6%,涉案赔偿总金额达1.3亿余元,防止民转刑案件 49 件175 人,劝阻群体性上访175 批2226人。(二)抓统筹、惠民生,公共法律服务取得新成效。一是建网络。充分调动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

4、、法律公益志愿者的积极性,大力构筑以市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镇法律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法律服务站点、村法律顾问为延伸的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体系,共办理共受理案件 789件,公证2604件件,接待法律咨询 4650 人次,开展各类送法活动207 场次,提供法律建议26条,二优服务。整理出台法律援助申请指南,上传至网站、微信平台,供群众下载使用。制定援助案件承办人须知,*首创庭到庭旁听和网上旁听相结合的援助律师办案质量考察办法。承办*境内首例无名氏流浪儿童交通事故赔偿案。三是拓领域。组建公益律师志愿服务团,成立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律师专家库,开展“三单三定”账单式服务,试点建成新世纪船厂公益律师志愿服务站

5、,得到*市委政法委张爱平书记的肯定,探索推出了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新品种创业者法律顾问,通过风险评估单、“病灶”体检单、跟踪回访单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功辅导创业人员130 人次,发放法律服务咨询函 95 份,参议创业项目69 个,有效帮助企业解决法律漏洞 20 余项,出具法律意见书 12 份,回访满意率达 100%。(三)抓管理、重帮教,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得到新提升。一是精准排查。上下联动建立市局、司法所两级信息化日核查机制,每天由专人对全市社区服刑人员的手机定位、行动轨迹等情况进行全盘扫描查控。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处置、记录在册,每月通报信息核查情况,开展大走访大排查活动4 次累计接收社

6、区服刑人员1502人,刑满释放人员1631人,社区服刑人员入矫率、受教率和期满解矫率达100%,刑满释放人员安置率、结对帮教率达 100%。二是精准研判。每季度召开社区矫正形势分析研判会议,对问题漏洞进行集中梳理,提出相关整改措施。加大部门协作,每月与公安、检察等部门互通核对新入矫人员信息,定期与检察、监所等部门联合检查司法所审前调查、监管定位等社区矫正业务工作。把重点案件审前调查评议人员范围扩展到司法所工作人员及社工,已完成156 例调查评估,法院采信率达 100%。三是精准管控帮扶。实施严格的指纹联网考勤制度,强化定位监管,手机定位 303人次,撤销缓刑 4人,警告80人次。实现了“行知动

7、向、动知轨迹、违规警示”。加大人文关怀,依托集食宿、心理辅导及技能培训于一体的阳光服务中心,为特困、“三无”回归人员提供临时过渡安置条件。与辖区公益企业、农民合作社挂钩合作,试点建立街镇“起航站”,实现了困难救助和岗位预留的无缝对接、机制联动。(四)抓创新、增活力,法治宣传教育实现新发展。一是形成新思路。研究草拟了“七五”普法责任清单,把全市“七五”普法规划细分成 150余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53个单位、部门和 12 个镇街,进一步明确各执法主体、主管单位的普法责任,构建起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社会化普法宣传工作新格局,有效推进领导干部关键少数、青少年关键时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关

8、键环节普法。二是组建微同盟。加强线上平台深度开发运用,打造“司法行政朋友圈”。按“谁执法 谁普法 谁用工 谁普法”责任制,组建司法行政微联盟、微信好友圈以及普执法职能单位、企业门户网同盟,组织微话题,加大网友互动,吸引粉丝、培育“铁粉”,逐步建成了司法行政机关直通群众的交流平台、服务平台、社情民意收集平台。三是打好组合拳。在推出普法宣传、法律顾问、便民服务、法律援助和纠纷化解等五大系列普法服务产品基础上,推出“法润*”、 “法治文艺作品上线、上架、上路” “民间法治文艺上台”“百名顾问结百村、进百企”等多个精准普法产品。以“发展群艺、培植精品”为方向,组建群众法治文艺团,创排法治故事;对接律师

9、协会,开展“青年律师在社区”、“服务中小微 律师在路上”等系列活动,取得社会组织普法服务实效。(五)抓作风、提效能,组织队伍展现新风貌。一是切实抓好“两学一做”。采取在岗党员统一学,退休、病、产假党员上门送学,司法所党员属地参学的方式,全局53名党员全员参加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二是提档升级队伍 “三化”建设。组织开展了*市司法所基本工作规范(试行)专项学习考核。依托省厅网上学院、*市公务员培训网和*市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开展好网上、网下专业化培训。以“岗位 能力 责任”为主题,大力推进职业化建设。三是孵化培育社会组织。推动职能重组,变革勤务机制,联合民政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司法行政领域社会

10、组织培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市社会组织培育中心法律服务分中心、12 个街镇孵化中心,组建了*市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协会,有效弥补了司法行政专业力量、专门手段不足的短板。2017年工作计划回顾*年的工作,我们清醒认识到,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不充足、布局不平衡;二是信息化引领带动职能工作的作用不明显;三是还不能很好地运用社会组织分担非执法领域职能。2017 年,我们将以基本方法实效化、基本平台和力量实体化,服务产品和模式精准化为目标,创新思路、务实举措,努力实现司法行政服务网络不断健全、供给有效扩大、机制日益完善、保障逐步加强、群众更加满意。(一)着力打造普惠化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

11、系。一是延伸服务网。畅通市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通道;构筑法律服务外网为核心,职能单位全参与的法律服务网络联盟;加大公证服务站点、律师工作室布点密度,努力构筑网上收集社情民意,网下快速反应处置的法律服务新格局,推动服务网络直达“细枝末节”。二是用好互联网。关注群众切身法律需求,开通“掌上律师”微信公众号子栏目,资深律师、政法干警联席坐堂,探索创新开展超市式供应、菜单式服务、订单式配送的“点菜下单”式法律服务。三是建优人员网。依托市级孵化中心,逐步建成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等专业型、行业型社会组织;依托 12 个镇级孵化中心重点孵化群众法治文艺、学法用法、矛盾调解等方面的基层基础型社会组织;引进成熟社

12、会组织参与司法行政非执法领域项目运作,逐步形成信息化引领的、受司法行政机关领导的、覆盖全市、延伸到村居、富有实效的普法和法律服务社会组织网络。(二)着力打造高效化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系。一是信息化引领。逐步建立源头纠纷采集机制,探索开发村(社区)调委会信息采集,逐步建立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基础的矛盾纠纷研判机制,在精准研判基础上的调解力量融合运用机制、标准化调解模式,成立各类调解专家库、调解案例库。二是多元化处置。夯实基层调解根基,深入发掘“两所一庭一委(司法所、派出所、人民法庭、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建立陪调员制度,实施“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调新模式;引入志愿者

13、新力量,探索建立专业性、权威性和地域性三类调解社会组织,把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一站式”多元化处置社会矛盾。三是规范化管理。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调解条例,大力推进新兴行业、领域专业调解组织建设,探索“以奖代补”自然增长机制,完善专职调解员“集中招聘、集中管理、集中培训、集中保障”机制,建立全流程的矛盾纠纷统计、督查考核、分析研判、纠纷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三)着力打造智能化的普法宣传工作体系。一是优化供需接轨。以信用公民、信用法人建设为抓手,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普法,青少年关键时期普法,企业经营管理关键环节普法,立足于让法治文化阵地“活起来、用起来”,以基层基础型法

14、治文化演出推广社会组织为主,创排一批“接地气、惠民生”法治文艺节目;逐步实现微信公众号可以直接约摊(法律服务摆摊活动)、约课(法治宣讲课)和约稿(法治讲稿)。二是深化需求分析。努力构筑四大智能分析研判系统,建立以“司法行政朋友圈”、普法微联盟以及12348 公共服务热线为平台的重点人群法治需求收集分析研判系统;以调解、援助、公证等执法服务窗口为载体的社会法治需求实时收集分析研判系统;以社区服刑人员犯罪类型、改造情况、学法进展等信息为依据的特殊人群法治需求动态收集分析研判系统;以社会重大舆情为对象的及时收集研判、法律指引系统,努力打造涵盖政务、法务和服务的智能化综合平台。三是强化反馈评估。探索通

15、过大数据分析评估反馈,增值普法服务、提优方式流程,加大与影响*、微*等本地知名网站的对接嵌入,在线组织“七五”普法之我见网络征文活动等等,阶段性收集社会各界对普法服务的建议意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形成量化指标体系,对重大普法活动、系列性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客观评价、实时追踪、及时改进,实现普法产品从“生产型”到“服务型”的转变。(四)着力打造社会化的矫正帮扶工作体系。一是借助社区力量。积极整合社区基层组织资源和社会力量,为每位社区服刑人员量身建立社区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社区矫正志愿者、社区服刑人员家属等组成的多元化“一对一”精准帮教小组。借助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将社区矫正工作纳

16、入村(社区)网格化管控体系,落实网格员责任制管控。二是扩大政府购买。针对社区服刑人员人户分离多、工作地分布广等特点,引入第三方心理评估机构,年初签约、年底评估、政府买单,将心理学手段融入到矫正人员入矫、中期、解矫风险评估中,探索建立“蓝、黄、红”心理评估档案系统,用“红、黄、蓝、绿”评定管理系统,形成以心理测试为基础、咨询师面谈为核心的递进式“三色预警、四色管理”管控体系。三是加大手段创新。加大与行业协会、敬老院、福利院等社会机构合作,建成矫正教育、服务基地,丰富社区服务形式内容,制定年度集中社区服务计划。司法所结合辖区实际组织开展“菜单式”社区服务,推出交通协管员、图书管理员、小区保洁管理员、普法宣传员等菜单式内容,社区矫正人员可根据自身的技能特长、健康状况、空闲时间,选择性参加、积分制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