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五张表参悟道德经及儒释道内在联系

ji****7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60.50KB
约5页
文档ID:25285213
五张表参悟道德经及儒释道内在联系_第1页
1/5

五张表参悟《道德经》及儒释道的内在联系《道德经》是修行悟道,提升智慧的宝典,但很难读懂下面我们用五张表,把《道德经》的内在的逻辑结构勾勒出来,有助于大家更容易地学习《道德经》最后我们用第五张表告诉大家,《道德经》的前半部分《道经》所提出的修炼的四重境界,如孔子的修炼境界,以及与佛教的修炼果位极为吻合由于《道德经》有着系统的修炼程序(即《道经》部分),和运用道做事的程序(即《德经》部分),所以《道德经》是难得的修炼指导书表 1:《道德经》的逻辑结构框架部 篇 篇的主旨 章节第一篇:前言 陈述写作初衷,研究方法和核心结论 第一至三章第二篇:初级境界 论述人对“宇宙大道”有所感觉后的智慧境界,以及这一境界下不同的智慧层次 第四章至十三章第三篇:中级境界论述人对“道纪”(宇宙大道的代理“一”)有所感觉后的智慧境界,以及这一境界下不同的智慧层次第十四至二十四章第四篇:高级境界 论述人明了“宇宙大道”后的智慧境界,以及这一境界下不同的智慧层次 第二十五至三十三章道经:论述宇宙大道及体悟宇宙大道的四重智慧境界第五篇:玄级境界 论述人明了“大道泛兮”后的智慧境界,以及这一境界下不同的智慧层次 第三十四至三十九章第六篇:提纲 论述德经的主题。

第四十至四十一章第七篇:道生之 论述如何运用“道生之”的智慧取得成功 第四十二到五十章第八篇:德蓄之 论述如何运用“德蓄之”的智慧获得成功 第五十一至六十一章第九篇:势成之 论述如何运用“势成之”的智慧获取成功 第六十二至七十二章第十篇:天治之 论述运用运用“天治之”的智慧获得成功 第七十三至八十章德经:论述运用宇宙智慧获取成功的程序和规则第十一篇:后记 陈述自己的写作目的和对本书的态度 八十一章表 2:《道经》的逻辑框架(先看横排,清楚修炼的四个境界,然后看竖排,清楚每个境界的修炼内容纵横结合,相互对照,就能把《道经》的内在逻辑搞清楚了)第一章:提出课题:宇宙观第二章:提出研究方法:相对论前言第三章:提出老子成功学核心结论:无为而无不为境界层次 初级 中级 高级 玄级境界名称 婴儿 无极 朴 无德第四章 第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三十四章对道的体悟知“道冲” 知“道纪” 知“道大” 知“道泛”道生 之对一的体悟 第六章 第十四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九章隐约感知有一个“玄牝之门”感知有一个“恍恍惚惚”的“一”感知天下为神器 真正得一第六至七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三十九章天地有根源, 天地为什么长久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 天得一以清,对天地的体悟天地不自生 地得一以宁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 第三十八章对常德的修炼常德不离 常德不忒 常德乃足 上德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 第三十八章德蓄 之德行 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白,守其黑 知其荣,守其辱知其正,守其反(上德无德)第八章 第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第三十四章多言数穷, 微妙玄通, 去甚,去奢, 自不为大,修道者形象不如守中 深不可识 去泰 终为大第十一章 第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三十七章势成之智慧层次 悟(知无) 明(知常) 袭明 微明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 第三十六章为天下王领导方式 为天下溪 为天下式 为天下谷 (执大象,天下往)第十三章 第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天子 太上 官长 孤、寡、不谷领导者称谓(可寄天下,可托天下)第五章 第十七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九章天治之领导境界 以百姓为刍狗 百姓皆谓我自然 万物将自宾 天下将自定表格 3:体道悟道的修炼层次《道德经》的章节排列是有严格顺序的。

《道经》把体道悟道的步骤一章一章地详细罗列比如在初级层次,要经过八个步骤;在中级层次,要经过 8 个步骤;在高级层级,要经过 8 个层级,在玄级层级,要经过五个层级境界层次 初级 中级 高级 玄级境界名称 婴儿 无极 朴 无德第五章 第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三十五章一天地不仁 为士者不盈 不失根 大象第七章 第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三十六章二天地不自生 观复知常 袭明 微明第八章 第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三十七章三上善不争 太上 常德 自化修炼层级四 第九章 第十八至二十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八章功成身退 贵食母 天下神器 上德无德第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九章五玄德 孔德 果 得一第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三十一章六无之以为用 曲则全 哀兵必胜第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三十二章七五蕴空无 信不足则不信 始制有名第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三十三章八无身 余柔赘行 死而不亡表格 4:《德经》的逻辑结构《德经》部分,主要是讲述如果运用道来做事情这是非常高明的入世手法这也是为什么在社会动荡混乱的时候,总是道家人物出场,协助君主收拾残局的原因先看横排,把取得成功分为四个阶段,必须从四个维度去考虑,即“道生之”、“德蓄之”、“势成之”、“天治之”。

具体来讲,第一,用宇宙大道把人的心智全然激活,达到“无常心”,即没有任何思维定势和思维误区;第二,用玄德把人心全然地凝聚与融合;第三,用宇宙大道创造成功之势;第四,用天道维护组织的公平和秩序第四十章:说明主题:运用宇宙大道能取得成功主题第四十一章:终极成功者的形象与修为成功规则 道生之 德蓄之 势成之 天治之第四十二章 第五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成功原理 道生万物 玄德 万物之奥 天网恢恢第四十三章 第五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七十三章成功方法 无为 习常 犹难 疏而不失第四十四章 第五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七十四章一知足知究竟 畏施 慎终如始 司杀者第四十五章 第五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七十五章二清静 修德 稽式 贵生者第四十六章 第五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七十六章三常足 和 善下民 柔弱处上第四十七章 第五十六章 第六十七至六十九 章 第七十七章四不行而知 玄同 持守三宝 有余与不足第四十八章 第五十七至五十 八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八章五无事 百姓自化 被褐怀玉 正言若反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九章 第七十一章六无常心 重积德 病病 第七十九章第五十章 第六十章 第七十二章 第八十章成功规则的层级和要领七 总结:无死地 总结:德交归 总结:去彼取此 总结:小国寡民第六十一章八延伸:下流论第八十一章后记后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表格五:儒释道的修炼境界对比孔子对自己的一生总结说:“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这其实是孔子体道悟道的修炼境界,和《道经》部分的四个境界非常吻合此外,佛教将修炼分为三大阶段:罗汉、菩萨、佛也与四个境界非常吻合老子体道悟道的境界 孔子体道悟道的境界 佛教的修炼境界修炼境界道德经 解释 孔子 解释 佛教果位 解释境界一:关照本质十一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透过“有”的现象,看清“无”的本质四十而不惑透过现象看清楚本质,不迷惑了罗汉:六根清净,断尽烦恼透过现象关照到本质境界二:预知未来十四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掌握道,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五十而知天命掌握天道,宇宙未来命运菩萨:发心求无上菩提感悟到大道,并立志去求大道境界三:真切感知道二十四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看清楚道了 六十而耳顺成为圣(聖)人,耳朵听到天的声音大菩萨(菩萨摩诃萨):能离一切相能真切感受到大道,并还没有与大道完全合一境界四:与道合一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完全按照天道做事,能让天下归往而不伤害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心与天道完全吻合佛:对于宇宙生命的成因彻底明白具足了知,真正圆满觉悟的圣者与大道完全合一圆满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