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研究室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273900 上传时间:2017-1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委研究室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区委研究室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区委研究室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区委研究室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区委研究室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委研究室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委研究室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委研究室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区委研究室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赴成都、重庆学习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考察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11月 10 日21 日,由区委研究室牵头,区商委、区农委、崔黄口镇、黄花店镇、河北屯镇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考察组一行7 人赴xx、重庆两地进行了专题考察。考察组先后来到 xx 市委研究室、xx 邛崃市委研究室、xx 市温江区委研究室、重庆市渝北区委研究室、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局及相关镇、社区等地,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分别就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土地股份经营、新农村建设、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很深,触动很大

2、,xx、重庆作为全国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闯出了一条新途径,他们敢于解放思想,敢于先行先试,不断出亮点、出成效、出经验。很多新做法、新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主要做法(一)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xx、重庆把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有序地组织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1、以土地流转机制创新为抓手,因地制宜推进规模经营。xx 市以农村土地股份化改革为突破点,因地制宜,招法灵活,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土地流转新模式,推进了规模经营。邛崃市羊安镇2017年在汤营村推行了以“村企合一”为依托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

3、股,村集体以土地整理新增的部分耕地入股,市兴农公司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投入 100万元风险股金,成立汤营农业公司。汤营农业公司对入股土地每亩每年按800 斤黄谷对入股农户进行保底,到年底还可分取红利。同时,农民也得到了“薪金收入”。2017年,村集体收入新增近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2017 年的 4320 元增长到 6303 元。目前,羊安镇巳创办了类似“汤营公司”的12家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达到6 个,全镇土地规模流转1.8 万余亩。 温江区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中,实施了“两股一改”,即: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集体土地股权化、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将原村集体所

4、有的经营性资产、集体土地所有权量化确权到个人,合作社将农民入股的土地采取出租方式,统一流转给企业经营。xx 置信集团国色天香乐园项目是温江区土地流转的特色和亮点。这个项目以旅游休闲为主题,以房地产开发为依托,总规模6000亩。项目一期租用天乡路社区土地 1000 余亩,用于项目区绿化、景观用地,且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租期 24 年。土地流转金以每年每亩土地流转价格为当年1200斤大米的相应资金。项目不仅使农民有了稳定的租金、股金收入,更有效解决了当地 80%以上农民的就业问题。2017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由 2017 年的 30 万元增加到111.3 万元,增长3.71倍;集体资产由 16.

5、58万元增加到 3633 万元,增长219 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高。2、以土地流转交易所为平台,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服务机制。xx市、重庆市都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所,在区县设立分所,镇村设立信息点,形成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区县、镇村三级服务平台。交易所设立了土地流转信息触摸屏、土地流转电子显示屏,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载体发布土地流转信息,组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挂牌出让。同时,还规范了土地流转合同,建立了专家咨询机制等,实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运作。目前,xx、重庆已与全国50多家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建立了固定的业务关系,与北京、上海、四川、贵州等省市的 90 多家企业达成投资发展意向。

6、土地流转交易所作为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机构,为土地流转搭建了信息服务平台,使土地流转由原来自发无序流转、自上而下推动转变为有序流转、自下而上的运作,激发了土地流转的活力。3、以各项优惠政策为激励手段,激发投资主体开展土地规模经营的积极性。一是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土地规模经营。成片集中并在同一县域范围内从事土地规模经营开发,建立规模化、标准化原材料生产基地的,给予一次性奖励。二是鼓励业主在其获得使用权的土地上投资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修建直接用于种养业生产和管理、服务的非永久性固定建筑物,其占地不视为建设用地,免相关手续和收费。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事种养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

7、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先支持,享受与民营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4、以农村金融机制改革为动力,突破规模经营的资金瓶颈。一是建立健全了农村产权流转担保机制。xx 市建立了农村产权流转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由 xx 市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起,xx 市现代农业物流公司、xx 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18家区县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参股。担保公司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流转、利用宅基地、农村房屋、新居工程等抵押融资进行担保。其中,以农村宅基1 2 下一页区委研究室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第2 页地上建成的农户住房所有权作为反担保手段,已实施担保 2198 户,担保金额 9381.2万元。二是建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

8、行。面对农村金融机构匮乏、农业贷款融资困难等问题,xx市积极探索金融机构改革新途径。富登小额贷款公司、邛崃国民村镇银行、彭州民生村镇银行、大邑交银兴民村镇银行相继成立,运作情况良好。他们通过银保合作银企合作、银政合作,积极拓展业务空间,缓解了农户和涉农企业资金难题。(二)采取有效措施机制,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实施农民向城镇集中,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工程。不仅要解决好“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更要注重从保障农民安居乐业上提高质量和水平。xx 市的具体措施是:1、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是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从2017

9、年开始,xx市先后两次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他们在实行一元化户籍制度的同时,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求,积极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农民在中心城区、区(市)县城区、建制镇同一住房居住1 年以上的,可在实际居住地办理常住户口。在此基础上,还全力解决农民迁往城镇后的就业、社保、医保和子女上学等问题,使附着在户口上的二元差别和利益关系逐步剥离,为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创造了重要条件。2、建立跨区域转移安置机制,使农民放心大胆离土离乡。xx 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民离土离乡、举家向城镇迁移,鼓励农民打破区域界限,跨区域向城镇集中。凡愿向城镇转移的农民,可选择跨区(市)县、乡镇,向市域范围内任何一个城镇

10、迁移。进入城镇新型社区集中居住的农民,可依据宅基地及房屋置换城镇住房,置换面积人均35平方米,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匹配一定面积商业用房。自愿放弃原宅基地自行到城镇购房入户的,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土地被正式征用时,再按征地补偿政策给予补差。自愿并永久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还可申请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优惠政策。目前,温江、双流、邛崃、金堂等地正在积极实行“两放弃、一退出”(放弃宅基地使用权、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集体经济组织)的跨区域转移政策,一些具有条件、愿意到城镇入户的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3、通过土地整理引导农民向农村新型社区集中。他们积极依

11、托土地整理和拆院并院,引导农民向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一是改变传统的零星整理办法,实行以村为单位统一整理,成片实施土地整理和开发。二是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采取统规统建和统规自建相结合方式,灵活进行。三是稳步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试点。四是创新了就业安置机制。建立以“图强公司”为代表的非营利性组织服务公司。公司以社区集体资产入股,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维权等综合服务。农民自愿申请并通过公司培训,成为公司“员工”,按意愿推荐或派遣“员工”到企业上班,实现了农民上班有工资、失业有社保。目前,全市通过土地整理,共整合土地13549万亩,启动农民新型社区近60个。(三)创新产业促进

12、机制,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xx 市按照产业空间布局“区位寻优”和“一区一片”的原则,将全市产业发展划分为“三个圈层”,并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特色突出的项目。主要措施是:1、建立了工业集中发展引导机制。为了保证工业规划的执行,xx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形成了工业集中发展政策引导机制。他们整合了 5个产业推进办及商务局招商引资职能和资源,组建了投资促进委员会。负责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促进工作的议事协调,避免了投资发展中的无序竞争,形成了招商引资的巨大合力。2、实行“产业飞地”,有效破解发展中的土地制约。xx 市各区(市)县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不尽一致,区域发展很不协调。他们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实

13、现区域对口合作,联办工业集中发展区。锦江区和金堂县签订了一体化合作协议。他们采取“2+1”的合作模式,由锦江、金堂两地政府和九龙集团,合作三方共同组建九龙服装委员会。利益分配上“三方”利益共享。九龙集团通过投资,获得“九龙服装工业园”特许经营权,园区入驻企业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两地政府按3:7分成。在此基础上,两地又共建了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示范带,建设 1000 亩锦金“新希望”农业基地项目,大力打造“现代农业飞地”工程。3、保障地区利益均衡,激发非工业集中区的发展积极性。为搞好工业发展中地区利益分配,重点解决好不发展工业乡镇的招商引资积极性问题,xx市创新了引荐地与工业园区“

14、三分”政策。按一定比例分配招商引资任务数、项目税收、社会固定资产投入,个别地区还按一定比例解决非工业集中区乡镇的农民就业。这一政策的实施,有效地调动了不发展工业乡镇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形成了全县上下联动招商的整体合力。xx 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从规划、建设到项目引进,实现集中度达到了59.9%,在全国首屈一指。其中,郫县创造了“三天引进一个项目”的工业发展速度。4、应用直接融资方式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在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中,郫县、新津县、大邑县等地积极引入bot 融资方式,由私人机构筹资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待园区建成后,通过给予投资企业特许经营授权等方式作为补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5、。大邑县、新津县采用bot 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4000 万元以上。郫县在现代工业港的建设中,仅有 20xx 多万元是财政给予的启动资金,其余都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资源换取资金等办法筹集,成功实现了“小投入撬动市场大资金”的目标。二、主要启示主要有三点启示:(一)组织领导力度大、系统性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xx、重庆专门从各部门抽调人员,由市委办公厅牵头,成立了常设机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委员会(统筹委)。区(市)县设立了统筹办,负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运作和综合协调。特别是2017年以来,xx市谋划并实施了“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

16、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他们坚持“大统筹、大集中”的理念,以实现“全域xx”和“三大圈层”特色产业布局为目标,以“三个集中”(即: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基本措施,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改革尝试思路宽、层面广。xx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在多层次多领域开展探索实践,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而且初步建立起推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如:通过大力实施“三个集中”,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通过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从市到村初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政府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乡镇综合改革和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高效规范的管理体制;通过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形成了加强基层干部、有效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大力实施城市经营,自上而下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资机制,形成了推进城乡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