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营体系调研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258083 上传时间:2017-1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营体系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业经营体系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业经营体系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业经营体系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业经营体系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经营体系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营体系调研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经营体系调研报告农业经营体系调研报告 近年来,xxxx 县立足山区县情实际,以现代农业园区为突破,引领现代农业实现了跨越发展,但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要在发展质量和速度上补齐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现阶段必须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就该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情况做如下分析。一、xxxx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现状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循环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战略抓手,以“稳增长、保民生、促改革、优环境、维稳定”为主要任务,注重打基础谋长远,注重保障改善民生,注重推进改革创新,实现了经济

2、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一)以畜禽养殖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方式。随着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持续转移,农业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妇女化、低文化趋势,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偏低问题,农户家庭经营大多属于分散经营,仍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县结合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和“雨露计划”培训工程,制定下发了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奖励办法,明确了培育对象、目标、方式、内容、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鼓励农村存量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率先在陕西省职业农民示范点明星村开展了以明星养猪合作社为带动的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按照“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

3、处理无害化”的要求,坚持“优质、生态、安全、高效”的发展定位,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发展生猪产业,并积极引导强村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采取承包和流转的方式集约土地,规模化发展生猪“百千万”工程和肉牛、肉羊及蔬菜、中药材产业,发挥“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群众”的作用。同时,政府制定出台了最低保护价政策,建立合同约定、订单养殖、订单收购、“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保护了生产经营者的基本利益不受损失。据统计,截止 2017 年7月,全县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64 家,成员总数 3616人,注册资本 3897 万元。其中种植业 10 个、养殖业 39 个、渔业 3 个

4、、林业 6个,其它类 6个。通过利益联结、入股分红、合同订购等经营方式,直接可带动 8850 户农户发展,年产值可达1.2亿元,年利润可达800 万元。全县共培育家庭农场有20个,经营面积1277 亩,年产值1560 万元,年利润 200 万元。农业专业大户共有251 个,其中: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奖励办法,明确了培育对象、目标、方式、内容、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鼓励农村存量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率先在陕西省职业农民示范点明星村开展了以明星养猪合作社为带动的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按照“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要求,坚持“优质、生态、安全、高效”的发展定位,鼓励

5、以家庭为单位发展生猪产业,并积极引导强村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采取承包和流转的方式集约土地,规模化发展生猪“百千万”工程和肉牛、肉羊及蔬菜、中药材产业,发挥“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群众”的作用。同时,政府制定出台了最低保护价政策,建立合同约定、订单养殖、订单收购、“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保护了生产经营者的基本利益不受损失。据统计,截止 2017 年7 月,全县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64 家,成员总数 3616 人,注册资本 3897 万元。其中种植业 10 个、养殖业 39 个、渔业 3 个、林业 6个,其它类 6个。通过利益联结、入股分红、合同订购等

6、经营方式,直接可带动 8850 户农户发展,年产值可达1.2亿元,年利润可达800 万元。全县共培育家庭农场有20个,经营面积1277 亩,年产值1560 万元,年利润 200 万元。农业专业大户共有251 个,其中和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路线图、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确定了产业发展较好的池河镇明星村和集中安置较为密集的后柳镇永红村做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面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调查摸底、实地勘界、公示阶

7、段已基本结束,已进入确权颁证阶段。下一步将在总结试点村的经验上全县推进。同时,我县还认真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农民宅基地确权登记,已完成两个村 16 个村民小组548 户1921人的土地权属界线草图调绘工作,现正在由技术协作单位对调绘的草图进行内业处理。宅基地调查摸底全面结束,符合条件已发证 474户。抽调村镇办及测绘大队人员集中人力,对试点村进行了房屋产权登记工作,完成了房屋的现场测绘、房屋登记工作,对符合条件申报办证86户,收集资料56户。为了建立与农村产权改革配套机制,使市场在农村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步伐,积极筹

8、建xxxx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120 平方米交易大厅和 8间办公室正在装修中,预计年底交付使用。加快推进农村金融配套改革。统筹各商业银行推进金融服务创新,细化完善金融支持农村资产抵押担保贷款办法。县人行已向县信用联社发放年息 2.05%共计1 亿元人民币的支农贷款,有效的支持三农发展。目前,全县新增发放支农贷款1.2 亿元,并利用 100万县扶贫资金,按照 1:10 的比例发放支农贷款。西安分行、安康市支行已批准“xxxx 县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县”申报工作。(四)、以培育市场主体为核心,加快构建经营体系。大力实施“155511”示范工程,池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带已规划了魔芋、黄花菜、黄姜、设施蔬菜

9、、畜牧、优质粮油等六大产业基地;重点新建培育4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xxxx县宏泰兔业专业合作社和 xxxx 县蓝天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已在工商局注册登记,注册资金 225万元;xxxx 正兴黄花菜专业合作社和迎丰梧桐村香猪养殖合作社正在筹建中;10个示范标准化家庭农场的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加速对丰标牛肉省级龙头企业、鬼谷腊肉、博硒杂粮、嘉晟农业、正康食品、熨斗茶厂、六台山茶叶市级龙头企业的培育,发挥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在发展产业中催生职业农民,选择有一定规模、有一定投资能力、有产业扩张愿望的农业企业法人,以及蚕桑、生猪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中的种养大户为重点对象,已培

10、育职业农民 240 人。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虽然我县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受自然资源、农民素质、发展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突破传统思维和传统农业枷锁,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经营方式还面临着较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立地条件差,农业基础依然薄弱。一是xxxx属于山区贫困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与汉滨、汉阴相比,川道范围窄、面积小,地块零散,集约土地、整合土地成本高、投入大。二是受到传统农业和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大多受农户满足于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谁来种地、谁来经营的问题突出。三是经营者素质低、缺技术。虽然我县在发展现代农业

11、,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发展农业风险高、投资大、见效慢、组织化程度低下等问题依然突出,一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会经营、懂管理的技术性人才依然紧缺,合作经营专业化、品牌化意识不强,经营管理难以规范有序。(二)认识不到位,土地流转难度较大。一是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存认识不到位,把土地流转误认为是土地流失,导致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二是部门镇村对城乡一体化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对相关政策的学习研究不深。甚至有的镇和部门将此项工作作为突击性工作任务来完成,导致农民承包地占有、使用、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受物价和高收益农业项目刺激

12、,土地流转价格逐年上涨,给专业大户、农场经营带来成本压力,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积极性。(三)资金投入少,机制体制不健全。一是各级对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的资金投入不足,加之我县财政拮据,只能在改善基础设施上配套一些项目资金,很难在农产品深加工、提升技术工艺、壮大规模上予以资金扶持。二是由于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很多金融行业对农业的信贷、抵押、担保门槛高、品种少,发展农业需要的资金多来自政府惠农政策,或者靠行政手段推动,大大的减小了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三是国家对发展规模经营的体制机制不健全,风险防控和奖补扶持政策完全属于真空状态,缺少对市场的预测和研判,增加了规模经营的不稳定性,减小了规模经营的持续性,致使农

13、业经营难以走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四是承担农业经营管理日常工作监管、指导的农经管理队伍在不少镇存在机构不健全、人员不稳定的问题,实际上削弱了管理职能。三、意见和建议一是配套政策要完善。政府在整合移民搬迁、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源,完善农业金融信贷等惠农政策的同时,要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基金、健全城乡一体的职业农民社会保障机制、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和范围,进一步加大帮扶的力度和额度,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创造条件,从根本上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降低产业发展风险,吸引有志青年返乡创业,改善农业从业队伍结构,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加快土地流转平台建设。成立专门机构和中介组织,

14、为土地供求双方提供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合同签证、纠纷调处、价格评估等服务。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三是科技支撑要凸显。政府要统筹各部门科技资源,尤其要做好涉农科技人才的管理、调配,提高科技人才待遇,重奖贡献突出的科研成果,在培养年轻后续科技人才的同时,积极探索破解农业技术干部队伍新老断茬现象的用人机制;涉农部门要以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为重点,强化农机农艺融合、产学研结合,以职业农民培育为重点,引领农民科技素质整体提升,以完善产业链为重点,引导经营主体从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等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

15、提升经济效益;各经营主体要进一步加快科技应用和人才培育,每年要拿出一部分收益用于技术革新和培训,要重点对有文化的年轻人进行技术培训、职业农民培训,为提升科技水平和产业长远发展储备优秀人才。四是主体发展要多元。专业化、规模化才具备市场竞争力,因而不论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还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都对经营规模和和主导产业有明确要求,新型经营主体在发展产业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以当地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原则,选择一到两个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主导产业,建设产业基地,延伸产业链,做优、做精、做强,实施点上突破;就全县农业产业整体而言,在引导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培

16、育新的后续产业,以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多元化发展应对多变的市场经济,确保农业产业整体、持续、高效向前发展。五是品牌效益要提升。政府要从宏观着手,对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从产业发展、品牌打造、市场运营等方面进行整合,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有组织地包装推介,有重点地培育名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扭转县域农产品品牌“散、杂、廉”的现状,以对外大规模、对内小群体的组织模式,串珠成链、聚沙成塔,打造 xxxx 品牌农业形象。各涉农部门要充分发挥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将畜牧干部一联三、农技干部抓示范等工作机制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夯实包抓责任和目标任务,确保培育任务高质量完成。各经营主体要建立健全现代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从经营主体内部做好纵向技术指导和产业帮扶,奠定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深化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企业之间等经营主体的横向联合,构建同增收、共发展的现代化产业联盟。(编辑:华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