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oT与LoRa技术详解及竞争态势分析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5254636 上传时间:2017-12-1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4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B-IoT与LoRa技术详解及竞争态势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NB-IoT与LoRa技术详解及竞争态势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NB-IoT与LoRa技术详解及竞争态势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NB-IoT与LoRa技术详解及竞争态势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NB-IoT与LoRa技术详解及竞争态势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B-IoT与LoRa技术详解及竞争态势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B-IoT与LoRa技术详解及竞争态势分析(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B-IoT 与 LoRa 技术详解及竞争态势分析“物联网”概念在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被提出,狭义的物联网指的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里相连的主体既包括物品到物品,也包括物品到识别管理设备。物联网是继互联网后对人类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重大技术创新。中国政府为此提出物联网2020行动计划。物联网技术主要体现在通讯和传感器两个方面。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的无线通信技术很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 Zigbee、WiFi 、蓝牙、Z-wave 等短距离通信技术;另一类是 LPWAN(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低功耗广域网),即广域网通信技术。LPWA又可分为两类

2、:一类是工作于未授权频谱的 LoRa、SigFox 等技术;另一类是工作于授权频谱下,3GPP 支持的 2/3/4G蜂窝通信技术,比如 EC-GSM、LTE Cat-m、NB-IoT等。NB-IoT的标准及进展-RAN 方面2014年 5月,华为收购了 Nuel公司,开始和沃达丰进行窄带蜂窝物联技术的研究,提出了窄带技术 NB M2M。2015 年 5月,华为、沃达丰联合高通共同制定了相关的上下行技术标准,融合 NB OFDMA形成了 NB-CIoT。NB-CIoT提出了全新的空口技术,相对来说在现有 LTE网络上改动较大,但 NB-CIoT是提出的 6大 Clean Slate技术中,唯一一

3、个满足在 TSG GERAN #67会议中提出的 5大目标(提升室内覆盖性能、支持大规模设备连接、减小设备复杂性、减小功耗和时延)的蜂窝物联网技术,特别是 NB-CIoT的通信模块成本低于 GSM模块和 NB-LTE模块。此时,爱立信和诺基亚联合推出窄带蜂窝技术 NB-LTE,与 NB-CIoT的定位较为相似,但NB-LTE更倾向于与现有 LTE兼容,其主要优势在于容易部署。 2015年 7月,爱立信和华为分别向 3GPP提交标准提案。最终,在 2015年 9月的 RAN #69会议上经过激烈讨论后协商统一,由 3GPP在 Rel-13版本中将两种技术融合形成了 NB-IoT标准。NB-IoT

4、从窄带技术演变为 3GPP的正式标准,相关厂商、运营商积极的推动和市场真实存在的需求是两个不可忽略的因素。3GPP的通信技术标准主要可分为 Core Part(主体功能)、性能标准及 RF一致性测试标准等。其中,主体功能标准指的是协议的具体内容,包括信令协议、网络接入等,主要与开发相关;性能标准主要是各个子技术领域的性能,跟测试强相关;一致性测试标准,主要包括一些流程及功能的测试标准。NB-IoT的标准及进展-SA/CT 方面从 Rel-12开始, 3GPP逐步在研究 MTC通信增强的核心网架构,至 Rel-13开始重点研究 NB-IoT及 DECOR/eDECOR相关技术。3GPP核心网侧与

5、 NB-IoT相关的主体标准大部分处于 stage2(业务与系统架构),2016下半年至 2017年初启动 stage3(核心网与终端)的相关工作。为了满足海量碎片化、低成本、低速率、低功耗的 NB-IoT物联网应用,核心网方面主要考虑了以下方面的问题。(1)高效地支持非频繁小包传送面向 NB-IoT进一步提高对非频繁小包传送的处理效率。由于 NB-IoT终端的数量可能呈指数型增长,但每个终端的数据量及通信周期都比较低,而以现有的 EPS核心网(基于S1接口)去处理此类业务,其效率将非常低且有过载的风险,因此,需要最小化整个 EPS系统的信令开销,尤其是空口部分(如:RRC 连接的建立和释放)

6、,此外,还需要加强EPS系统安全流程(此部分是由 SA WG出)。目前有两种优化方向,一种是基于控制面的优化方案,即通过 NAS过程来传送小包;另外一种是基于用户面的优化方案,即通过 RRC suspend 态在 UE 和 RAN节点同时缓存用户的上下文,以减少信令的交互。以上两种优化方案在 TS23.401 Rel-14版本中均已加入,方案一作为必选方案,而方案二为可选方案。目前,3GPP 倾向于采用基于控制的优化方案,此部分标准在 CT(核心网与终端)的主体工作目前还在进行当中。(2)使用小包传送高效地支持跟踪装置3GPP没有专门定义此类业务的业务模型,目前还处于研究状态,预计在 Rel-

7、14版本中解决,其业务模型属于 MAR(移动终端周期性上报)业务模型的变种,需要在定位、移动性、传输效率等方面有进一步的增强和优化。(3)高效的寻呼区域管理针对海量静止或限制移动性的终端,由于空口资源稀缺、核心网接口资源有限等原因,3GPP SA2目前还在进行寻呼优化的讨论,预计将在 Rel-14中完善此部分功能。寻呼优化的主要思路是考虑仅在用户上一次接入的 eNB 或小区内进行寻呼而非整个 TA(初步假设,NB-IoT小区的 TA code与现有 eNB小区的 TA code 是不同的),以节省空口及核心网的相关资源。在同样的覆盖区域,NB-IoT 的设备是海量的,远多于传统的蜂窝终端设备。

8、运营商在窄带频谱下运营,有可能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寻呼所需资源、UE 的标识(S-TMSI,IMSI)。与传统蜂窝相比,由于小数据包的消息量限制,单次寻呼消息中要包含以上标识是极为受限的;另外一方面,覆盖增强是标准中强制要求的,因此,寻呼消息可能要占用更长时间(重复发送相同的寻呼消息的间隔周期更长)。大部分 NB-IoT设备被认为是静止或很少移动的,因此可以对其寻呼范围进行限制,不需要在其所属的整个 TA进行寻呼,这样可以减少对寻呼资源的消耗。但是,当 UE 进入IDLE模式时,eNB 上报给 MME的上一次为 NB-IoT UE服务的小区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甚至静止的用户也存在这种可能)。这是因

9、为在 UE 静止的情况下,用户的主服小区的改变可能由各种原因引起,如射频负载条件改变、邻小区的射频条件改变(类似建筑物的阻挡,导致 UE接入其他基站)。(4)DECOR/eDECOR现网部署时,核心网可能会存在多个 NB-IoT的 DCN(DedicatedCore Network)。根据 TSG RAN侧 TS23.236的输出, NB-IoT DCN可能会同时连接到 E-UTRAN和 NB-IoT的 RAN节点,可以根据用户类型采取两种不同方案为其选择合适的 DCN。一种是重定向方案,参考 TR23.707 DECOR功能;另一种是 UE辅助,参考 TR23.711中的 eDECOR。从目

10、前协议的进展来看,由于重定向流程会导致 UE与 RAN及网络侧之间产生额外的信令交互,所以 DECOR部署的可能性较小,可能会作为过渡方案;而 eDECOR由于对 UE有影响,目前还处于初期研究阶段,将在 Rel-14后期逐步完善,未来随着虚拟化网络的部署,有望被广泛采用。(5)支持 non-IP 数据类型在 M2M应用中,非 I 数据使用是常见的,如 6LowPAN、MQTT-S 等。当此类应用部署在 NB-IoT 网络时,应用服务器 AS或业务能力服务器 SCS与用户间的 non-IP数据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传送,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种是通过 non-IP专属的 PDN点对点隧道方式通过 S

11、Gi接口进行传送,另外一种是通过 SCEF进行传递。目前,由于 CSGN与 SCEF之间的 T6a接口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而通过 SGi接口传送 non-IP数据可以使 C-SGN统一数据出口,便于未来面向 NB-IoT类业务进行计费点选择及计费模式设计,因此,SGi方式可能会被运营商优先采用。(6)支持 SMS部分已有 M2M业务是采用 SMS支持的,为了能够全面的覆盖此类业务,在部署 NB-IoT后,需要考虑两个问题:是否保留联合附着以获取短信传递能力或者只进行 PS 的附着;是否会存在只使用 SMS进行信息传递而无需建立任何 PDN连接的终端及其解决方案。在 Rel-14中会进一步完善

12、NBIoT核心网支持 SMS的解决方案,但运营商现网部署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考虑是否部署 SMS功能,例如仅部署 IP 及 non-IP数据承载方式,主要是考虑到支持 SMS功能需 C-SGN与短信中心之间开通 SGd接口,且需对现网短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对 CSGN也有相关功能要求。(7)授权用户支持覆盖增强(CE)技术对于传播环境较差的用户,例如地下管道内的设备,需要很强的穿透性能,此时需要使用CE技术以获得更好的穿透效果。但 CE技术的使用,需要网络侧提供额外的资源。因此,应该对用户进行认证,对可使用 CE技术的用户加以限制,以保证只有签约并得到 CE授权的用户方可享受此特性,实现差异化的

13、服务。(8)OverLoad 控制关于减少核心网过载的风险的议题,3GPP 发起了多项研究,提出了包括接入等级划分、基于 eNB辅助的(在 eNB侧进行拒绝、延迟、队列)等多种方案,而在 TS23.401中,针对 NB-IoT设备采用的拥塞控制方案是基于 EPS系统原有 backoff timer机制的升级,采用离散化的方式对 NB-IoT设备并发请求进行处理来实现过载控制。(9)头压缩增强由于 NB-IoT大部分应用场景使用的都是小数据包且通信频率很低,例如周期性MAR(Mobile Autonomous Reporting)和 NC(Network Command)使用 20200 byt

14、e/30min或更长时间间隔的数据传输。考虑到 IP 及传输层的头开销,如 20 byte的IPv4 、40 byte的 IPv6、8 byte 的 UDP、20 byte的 TCP、12 byte的 RTP,为了更高效地支持海量 NB-IoT/eMTC类的终端,采用头压缩增强技术势在必行。由于非频繁的数据传输及移动性,eNB 和 UE中保留的头压缩上下文可能会被重置(例如,当 UE进入 IDLE模式或切换 eNB时),如果频繁发送数据或移动,将导致数据包产生全量头开销或额外开销。此时,头压缩将是高效支持 IP类小包业务的重要保障。因此,当采用基于控制面优化的小包传输的方案时,头压缩功能需要支

15、持 NB-IoT终端用户从连接态至 IDLE态的转换及移动性管理。另外需注意,当 non-IP类业务场景发生时,必须要将 IP头压缩功能关闭,故网络侧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决定是否启用头压缩功能。LTE-M、EC-GSM 和 NB-IoT演进万物互联是大趋势,是发展的必然,各种物联网技术也是梭镖林立。面对各种兴起的物联网技术,3GPP 主要有三种标准:LTE-M 、EC-GSM 和 NB-IoT,分别基于 LTE演进、GSM演进和 Clean Slate技术。LTE-MLTE-M,即 LTE-Machine-to-Machine,是基于 LTE演进的物联网技术,在 R12中叫Low-Cost

16、MTC,在 R13中被称为 LTE enhanced MTC (eMTC),旨在基于现有的 LTE载波满足物联网设备需求。知道 LTE UE categories的朋友并不会陌生。为了适应物联网应用场景,3GPP 在 R11中定义了最低速率的 UE设备为 UE Cat-1,其上行速率为 5Mbps,下行速率为 10Mbps。为了进一步适应于物联网传感器的低功耗和低速率需求,到了 R12,3GPP 又定义了更低成本、更低功耗的 Cat-0,其上下行速率为 1Mbps。EC-GSMEC-GSM,即扩展覆盖 GSM技术(Extended Coverage-GSM)。各种 LPWA技术的兴起,传统 GPRS应用于物联网的劣势凸显。2014 年 3月, 3GPP GERAN#62会议“Cellular System Support for Ultra Low Complexityand Low Throughput Internet of Things”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