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的分析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250193 上传时间:2017-1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的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的分析关于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的分析近几年来,*县上下一致,形成合力,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来抓,既做足农业农村内部增收文章,又着力在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抓好面上全方位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又着力解决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既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农民增收“多措并举,八方来财”的可喜局面。201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0332元,连续五年保持了两位数增幅,年均增长 12.6,全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一、坚持产业联动促增收。按照“强农优工兴三产”的思路,实现“三路并进”,

2、壮大特色产业、发展劳务经济、加速推进城镇化,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一是强化农业基础,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通过“规模经营促农增收”、“品牌战略帮农增收”、“经合组织带农增收”,着力培育一批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骨干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产业基地、农业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从自耕自种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 42.2 万亩,基本形成了 5000 职业农民经营七成耕地的农业生产格局,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46 个,认定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农产品59个,发展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3、 23 家、市县级农业专业合作社 195家,联结基地17万亩,联系带动农户 9万余户,吸纳农民就业23 万人。二是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发挥规划龙头作用,以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着力推进工业向功能区集中,人口向城镇和集中居住区集中,让更多的农民在城镇安居乐业,获得更高的收入。抓好工业功能区的规划布局,引导更多农村中小企业和家庭工业参与专业化分工协作,充分发挥模具、文具等特色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的就业平台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商贸服务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拓展农民就业空间。目前全县发展较大规模的休闲农家乐有20家,较好促进了农民增收

4、。 二、坚持培训转移促增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就业创业形势的新要求,把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着力点,不断增加非农收入。去年全县农民非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88,培训转移就业率达到 85。一是大力开展“充分转移就业村”创建工作。按照“管理机构村村全,资源状况村村清,就业服务村村实,就地转移村村有,就业渠道村村通”的要求,以培训和转移就业为工作重点,推进“充分转移就业村”创建工作。将通过三,年努力,完成所有行政村的创建任务,使全县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总体就业率达96以上,农村新增劳动力当年转移就业达85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充分转移就业。

5、二是大力推进农村加工点建设。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目前全县已建立初具规模的来料加工基地 200余家,从业人员 4500 令人,年产值 6000 多万元。如*镇以“村村设立加工点,户户妇女在就业”为目标,大力推广“缝纫培训基地+加工点”模式,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目前,*镇已设立服装加工点 28 家,一个加工点最高年产值 200万元,工人每月收入最高可达 20xx 元,带动当地 1000 多名农村妇女就业。三是大力推广“培训基地+企业”模式。依托成人学校、技工学校、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既提升了职工综合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紧缺技术工人,又促进了稳定就业,拓宽了

6、农民增收渠道。 三、坚持农民创业促增收。坚持把鼓励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积极构建农民创业要素服务体系,引导更多农民投身创业,拥有创业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一是不断提高农民创业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创业人才培训,重点培养一批中高级技术工人和服务性人才,增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能力,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分化。充分发挥*农民敢闯市场、敢创新业的优良传统,亲帮亲、邻带邻,加快转移创业步伐。如长街镇推广“培训基地+创业”模式,按照“打响一个品牌、扶持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依托被誉为省内外高层次的数控培训基地开展滚动式培训,培育了千余名数控雕刻创业者,并带动了近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不断拓宽农民创业领域。大力引导农民从实际出发,选准创业门路,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鼓励农村各类人才成为创业主体,既倡导农民外出创业,也鼓励农民就地创业,还支持外出的农民回乡创业,努力走出一条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带增收的路子。积极实施农村百名经纪人培育工程,对其设立来料加工点,组织当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的进行重奖。大力扶持发展农业生产性中介服务业、农村社区服务业、连锁配送商贸服务业等农村新型业态,拓展创业就业空间。 四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