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23讲中社建曲折发展A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5200210 上传时间:2017-12-12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6.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课23讲中社建曲折发展A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上课23讲中社建曲折发展A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上课23讲中社建曲折发展A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上课23讲中社建曲折发展A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上课23讲中社建曲折发展A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课23讲中社建曲折发展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课23讲中社建曲折发展A(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名背后的 历史,李建国刘跃进马文革,?,文化大革命,“一五”计划,宝成铁路通车,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4-,单元导言,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有诸如中共八大、“八字”方针等正确的决策,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甚至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失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2、济体制的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5-,考纲考情,优秀小组:优秀个人:不足之处: 1、没有认真阅读教材,做题欠思考。 2、敷衍完成,态度不端正。 3、学习习惯太差,较为懒惰。改进措施: 1、认真阅读教材后,再做题; 2、端正自身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导学案情况反馈,18导学案存在的问题1、对本课内容预习不够认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本课重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2、对题的理解能力较差,答题缺乏条理性。3、导学案中存在以上问题的题目,要求:积极参与,快速高效1、请各小组长组织好本组讨论,控制好讨论节奏。2、两层讨论:强帮弱,“兵教兵”;集体讨论,解决疑难,整合智慧;3、做好勾画,总结本组

3、好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为展示和质疑做好准备;,合作探究成就你我,展示安排及目标要求,1目标:通过你的展 示,同学们思路更加清晰。2要求:展示人上台迅速,书写认真、快速、规范,步骤清晰、简洁。非展示人讨论完毕,总结整理完善,并迅速浏览展示内容,准备点评、补充、质疑。,点评安排及目标要求,1目标:通过你的精彩点评,同学们能熟练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问题。 2要求:点评人先点评规范,后点评对错,最后点评思路方法,红笔勾画,并给出分数评价,及时回扣学习目标。非点评人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重点内容记好笔记。,导 学 案 答 案,BBCCDDCD,1.在探讨了“中国经济的形式和变革”问题是,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

4、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一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材料:许多人“对苏联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联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风杂志(1933年)“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刊(1933年)“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1)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原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

5、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 中国内忧外患。,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 “一边倒”,学习苏联; 底子薄。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调整: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6、济体制的目标。,2,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 3. 4。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特点: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民生领域);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中小企业为主;工业增长快。原因:辛亥革命

7、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初年政府采取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实业救国思潮。,材料二、“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昊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分析该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事件:三大改造运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影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道路。,材料三、美国罗斯幅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

8、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解决: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梳理,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 ),1.1949年10月-1956年底,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1949年10月-1952年底 国民经济恢复时

9、期,1953年-1956年底 “一化三改”,2.1956年-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3.1966年-1976年,“文革”时期,4.1978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工农业生产总值,1949,1952,1956,1958,1966,1976,1978,1962,A,B,C,D,E,H,I,J,改革开放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思考: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和新中国成立来哪些重大的经济政策或活动有关?,F,G,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国民经济恢复,“一化三改”,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八字方针”,“十年文革”,改革开放,文革时期

10、,1、社会主义工业化(条件、成就意义)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目的、内容、实质及意义)3、中共八大、八字方针内容4、“三面红旗”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影响),重要节点,速记5分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经济恢复1949-1952,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6,探索与失误,中共八大成功探索1956,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1958-1962,十年文革,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经济政策的调整,(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一、过渡时期的探索(19491956),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11、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重点解析,核心内容:一化三改特点:发展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同时并举实质:使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唯一经济基础。,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1949年,中、美、苏三国在钢、原煤、原油方面产量对比:中国钢产量占美国的0.2,苏联的0.7;原煤产量占美国的7.3,苏联的13.6;原油产量占美国的0.02,苏联的0.36,1949年,中国的经济已经走向总崩溃,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有什么特点?,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1952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粮,钢,棉,原油,1.639亿吨,49,130.4万吨,193,135万吨,754,44万吨,27

12、2,思考:同1949年比,1952年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背景(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政治前提,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经济条件,(一)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一、过渡时期的探索(19491956),(二)“一五”计划 (1953-1957),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农、轻、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三改。,为什么这么做?,思考:我国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材料一:我国在人口多、底子薄、可利用外资有限的历史条件下,作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选择主要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为中心工业建设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外部原因:

13、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成功经验。现实原因: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抗美援朝,材料二:,成果与意义,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重点部门:,重点地区:,重工业、交通运输业,东北,(一)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一、过渡时期的探索(19491956),(二)“一五”计划(1953-1957),(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合作社,农民积极报名入社,1949互助组1953社级社1955高级社,地权不变互助互耕,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土地公有按劳分配,第一,对于资产阶级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

14、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要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工作安排。 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结合材料及课文,回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策略、方式、步骤是什么?,策略:利用、限制、改造方式: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步骤: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公私合营企业,名词解释-公私合营,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国家入股私营企业,并由国家派代表负责经营管理,企业性质从私有变成公私共有。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手中的股份进行赎买,使企业完全变成公有。,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反映的是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解析】选C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公私合营”,“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上述材料中的“我”是什么身份? 三大改造过程中的民族资本家,【 让历史“活”起来】,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经济,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