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第一课教案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12432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第一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一政治第一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一政治第一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一政治第一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一政治第一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第一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第一课教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言教学设计(含课件)北京二中 吕晖 100010点击下载:本课课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经济”的定义,明确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运用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方法了解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经济意识,培养正确的金钱观。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经济的初步理解,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难点:通过分析经济现象,理解经济的含义。理解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三、教学设计(教学第一阶段。通过教师设问和讲解向学生介绍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比较,介绍本阶段的学习方法。)教师设问:同学们在初中的政治课上学过哪些知

2、识?你认为学习这些知识后,给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那些益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小结: 初中的政治课主要介绍作为成长中的中学生应该加强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指导我们处理好身边的事情。高中的政治课更侧重于解释“为什么社会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要那样去做?”,理论性更强,培养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要求我们站在社会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因此,高中政治课的学习,要求我们视角要更高一些,看问题要全面、长远。学习的方法要多样,但更要注重反思。课外我们组织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设了选修课,希望同学们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在课堂上,希望同学们不断思考,多想一想“为什么

3、”。在高中的政治课上我们将要学习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的内容。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有各自的学科特点,也有好多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在对现实社会的分析和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同学们在学习时一定要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对理论进行分析和理解,并不断在生活中去运用。希望同学们关注社会问题,养成坚持每天看新闻、看报纸的习惯,使我们能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经济学就是一门致用之学。(教学第二阶段。通过教师设问、学生回答和分析,讲解经济常识的相关问题)教师设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是经济现象?学生回答:(略)(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做简略的板书)(教师还可以用课件中提供的详细材料启发学生回

4、答。如何用,请视学生回答的情况而定。)教师设问:你们能对这些经济现象分出类别来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分析:(学生可能会分出生产、销售、消费等类别。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进行补充。)教师讲解:经济活动首先是人们进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由于社会分工,人们生产出的产品或服务是为了供给别人去消费,自己又去消费别人生产的产品;而消费这些产品必须通过交换来获得,因为生产资料和产品是属于不同人所有的;同时,国家通过制定经济制度,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以维护国家发展的需要。因此,所有经济现象我们大致可分为四个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教师设问:这些类别之间有没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学生分析:(学

5、生可能会分析生产、销售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进行引导,指出四个经济环节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教师设问:这些环节分别体现了人们之间的什么关系?学生分析:(学生可能会分析生产者之间,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劳动者与企业、国家之间的关系。教师根据教材的讲解,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概括。)教师讲解: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分工、合作,同事之间结成了生产关系,良好的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由于在生产中做出的贡献不同,人们获得不同的收益,这就是人们之间的分配关系,它受到国家分配原则的影响;人们拿着收益去购买商品,就是在交换各自的劳动,结成了交换关系;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还要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以维护人们之

6、间的消费关系。教师设问:通过上述分析,你能不能对“经济”做一个概括?学生分析:(学生可能回答出教材上的定义。可能会概括出经济活动的几个环节。也可能回答经济对人类活动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从三个要点进行分析、引导,对“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阐释,帮助学生对经济的定义有深入的理解。)教师讲解: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由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极低,生产资料归氏族、部落内部共同所有,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完全用于自己消费,没有剩余,也不可能与别人交换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过两次社会大分工,剩余产品增加到一定程度,私有制形成,并逐渐取代了原始社会的公有制,产生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活动

7、,原始社会末期,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商品经济产生了。这时,人类的经济活动发展为四个环节,人与人之间才形成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种关系。分工与所有制的共同存在是经济发展的两个必备条件。因为有了社会分工,不同生产者生产不同的产品,又需要别人的产品,各种产品才需要相互交换。又因为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使得交换从必要变为现实。否则就靠掠夺而来。以后我们会讲到,市场经济形成以后,由于市场制度保障人们对财产的所有权,因此,在市场制度形成之前,人类社会是在不断的掠夺中缓慢发展的,而在市场制度下,交换取代掠夺,成为人们追求利益的最主要方式。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不同人所有符合人的自利性这

8、一人性根源,由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平等交换原则又限制了人的自利。所以在短短三四百年间,市场经济创造出过去几万年人类社会也创造不出的财富,大多数人享受到了舒适的生活。由此可以看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性。市场经济将是我们今后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设问:大家列举的上述经济现象与我们生活中的其它社会现象有什么关系?学生分析:(学生可能会分析出生产活动是我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进行概括,强调经济活动对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教师板书小结:(略)教师设问:我们刚才总结的“经济”,与我们要学习的“经济常识”,以及我们听说的“经济学”是一回事吗?学生分析:(略)教师讲解:我们将要学习

9、的“经济常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讲的是与我们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组织生产,优化配置有限的资源,实现高效地生产财富的一门学问。它的理论性更强、更系统,需要我们上大学后进行专业性的学习。可见,我们高中的经济常识,并不研究高深的理论,只是在理论指导下,对经济的本质做一个初步的揭示,有一个粗浅的理解,对今后的学习起一个敲门砖的作用,是经济学的入门课。很多人对经济学的兴趣都是从这时萌发的。需要大家注意的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又称现代经济学)迅速占领了我国经济学说的理论市场,其中的某些重

10、要原理将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出现,希望同学们及时填补现有教材中的知识空白。(这也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弥补的。) 教师设问:经济常识要学习的具体内容,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二页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在书上用数字标上号。我们看到,经济常识共分为八个部分,就是我们上、下两册八课的内容。你们能看出这八课内容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解:第一课讲解经济常识的最基本概念和规律;第二课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的一般常识;第三、第四课讲解生产环节的内容;第五、第六课讲解分配环节的内容;第七课讲解消费和交换环节的内容;第八课讲解对外经济的内容。教师设问:在这些内容里,有哪些是你接触过的?有哪

11、些是你听说过的?有没有你也思考过或实行过的?学生回答:(略)(通过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常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师讲解:一个人不学经济也能懂一般的经济规律,如商品的价格是物以稀为贵,买东西要物美价廉等等。但是学过经济的人就懂得更深刻,问题看得更透彻,能够用经济规律来解释世界,判断事物的是非,估计局势的发展。经济理论不仅研究当今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还研究我们人类为什么在 19 世纪之后进入了财富的高速增长期,同时研究我国改革开放 25 年来,怎样实现了人均收入长了四五倍,以及今后收入增长的潜力还有多大等等。这门学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设问: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坚持经济建

12、设为中心”;邓小平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也总听说,“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对于这三句话,你们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回答:(略)(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况和任务。可用课件中“超女运作”的材料讲解。)教师设问: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中,懂得一些经济常识才能调整自己,更好地适应这个环境,自己的生活才能更顺利更成功。现在提倡大家要像经济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做有经济头脑的人。你们准备这样去做吗?学生回答:(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经济常识对自身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所起的作用。可运用课件中“抢注商标”的材料讲解。)教师设问:学习经济还有助于我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处理好和周围人群的关

13、系,懂得个人的社会责任。知道怎样赚钱,怎样花钱,要做钱的主人,不做钱的奴隶。比尔盖茨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这位世界首富是怎样对待金钱的,你们知道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学生回答:(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经济常识对树立良好人生观的作用。可运用课件中“比尔盖茨”的材料讲解。)教师设问:学习经济常识有这么大的意义,我们怎么才能学好呢?学生回答:(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经济常识要掌握的方法,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在同样的环境中学习,有的人显得深刻,有的人显得肤浅,差别就在于能不能独立的深入的思考。)教师设问:这门最有实用价值,经世济民的学问,我们学习以后怎样去运用它呢?学生回答:(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最终

14、目的是实践。学校每年元旦要举办一周的“跳蚤市场”活动,到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中开设了“模拟股市”、“模拟企业”、“商品的市场调查”等课程,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亲身体验。)教师设问:请同学们对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做一下总结。学生回答:(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抓住重点。)教师板书讲解:经济的定义经济常识的内容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学习经济常识的方法第一课第一节第一框题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含课件)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 100013 邱萍点击下载:本课课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理解: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的区别与联系;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

15、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进行判断,区分出哪些属于商品;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2、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讲述法、谈话法、列表法、图示法,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由已知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新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以及党的经济政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商品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商品经济,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培养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教学重点商品的含义教学难点商品经济的产生教具准

16、备拍卖用品、多媒体设备教学设想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遵循建构主义教学观。把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架设一个合适的平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小型“拍卖会”导入(多媒体展示)要求:课前学生准备参与竞拍的物品、制定合理的起拍价格;当场宣布拍卖规则,活动由学生主持、教师须作为竟拍者参与;拍卖所得一部分捐助希望工程、一部分留作班费。(设计意图:该过程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组织活动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其竞争意识、集体意识,并可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板书) 讲授新课:第一节 商品(板书)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板书)你认为“拍卖会”上哪些是商品?从拍卖品的来历分析,哪些曾经是商品?(分组讨论)得到的奖品06 世界杯吉祥物、购买的书籍青少年最爱玩的多重思维游戏、接受的礼物双肩旅行背包、自己的小制作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