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孟子两章》导学案(学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512302 上传时间:2017-07-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孟子两章》导学案(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8.《孟子两章》导学案(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8.《孟子两章》导学案(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8.《孟子两章》导学案(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孟子两章》导学案(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孟子两章》导学案(学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上课时间: 星期 总第 课时 主编人:张海军 审核人: 陈云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1 / 418两章导学案 1 / 418.两章导学案(学生)【教师寄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养成自学文言文的习惯。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4.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课时安排】两课时【知识链接】孟子(公元前 372公元前 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

2、”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

3、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 、教师导引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则气势恢弘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究竟是什么?。二、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孟子(前 372 年前 289 年),名 ,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时期的政治家、 、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他主张“ ” “王道” “性善论” “ ”。 孟子是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2.读准字音

4、寡( )域( )戚( )粟( )畎亩( )傅说( )胶鬲( )空乏(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天时不如地利 天时:( )地利:( )(2)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 ( ) (3)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 ) (4)是天时不如地也 是:( )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 ) (7)得道者多助 得道:( )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上课时间: 星期 总第 课时 主编人:张海军 审核人: 陈云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2 / 418两章导学案 2 / 4(8)亲戚畔之 亲戚:( ) (9)故( )君子( )有( )不战 (10)兵革非不坚( )利( )也:

5、 (11)寡助之至 至:( ) (12)委( )而去( )之 (13)兵( )革( )非不坚利也 (14)池非不深也 池:( )(1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 ) 4.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二)合作探究1.学生结合课本注解和“自主学习” 相关内容,自行疏通文意,先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派代表在班内交流,其他学生可质疑补充。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阐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3.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

6、进行论证的?4.有人认为,“威天下”不能靠“天时” “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三、交流展示 四、达标练习:(一)默写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二)翻译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我的疑惑】_ _ _ _ _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上课时间: 星期 总第 课时 主编人:张海军 审核人: 陈云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3 / 418两章导学案 3 / 4_ _ _ _ _ _ _ 第二课时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 、教师导引“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7、。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名句的作者是谁?(孟子)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解释加点的词语舜发于畎亩之中(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 )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行拂乱其所为( ) ( )空乏其身( ) 所以动以忍性( ) ( )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 )困于心( )衡于虑( ) 而后作( ) 征于色( )而后喻(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2.翻译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8、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多义词于:舜发于畎亩之中 ( )征于( )色而后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生于忧患( ) 而死于安乐也( ) (二)合作探究1.学生结合课本注解和“自主学习” 相关内容,自行疏通文意,先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派代表在班内交流,其他学生可质疑补充。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阐述了孟子什么样的人才观?3.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论点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上课时间: 星期 总第 课时 主编人:张海军 审核人: 陈云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4 / 418两章导学案 4 / 44.有人做过一个

9、实验: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它奋力一蹦,便跳出来了。然后又将它放入正加热的温水中,青蛙在里面高兴地游来游去。当水温慢慢升高,它却浑然不觉,最后死在里面。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三、交流展示 四、达标练习:1.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 2.一词多义;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 以天下之所顺 以: b. 兵革非不坚利也 利: 地利不如人和 利: c. 环而攻之而不胜 之: 三里之城 之: 多助之至 之: 天下顺之 之: d.三里之城 城: 城非不高也 城: e.舜发于畎亩之间 于: 死于安乐 于: 故于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于: 3.注意

10、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 必先苦其心志 苦: 劳其筋骨 劳: 饿其体肤 饿: 空乏其身 空乏: 行拂乱其所为 拂乱: 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 所以动心忍性 动: 忍: 4.古今异义词委而去之 委: (今义) 去: (今义) 亲戚畔之 亲戚: (今义) 池非不深也 池: (今义)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 (今义) 然而不胜者 然而: (今义)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是: (今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今义) 管夷吾举于士 举: (今义) 士: (今义)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 (今义) 【我的疑惑】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