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蕨类和种子植物分科检索表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507663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目山蕨类和种子植物分科检索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天目山蕨类和种子植物分科检索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天目山蕨类和种子植物分科检索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目山蕨类和种子植物分科检索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目山蕨类和种子植物分科检索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天目山蕨类和种子植物分科检索表一、蕨类植物分科检索表1.地上茎明显,叶退化或细小如鳞片形、披针形或钻形,均仅具中肋,孢子囊单生于叶腋,或聚生于枝顶的孢子叶球内1.地上茎无或不发达,叶发达,单叶或复叶,具主脉和侧脉,孢子囊生于叶的下面或边缘,聚生成孢子囊群或孢子囊穗2.茎中空,有明显的节,单一或在节上有轮生分枝,中空,叶退化成鞘状,孢子囊多数,在枝顶上形成单一的椭圆形孢子叶球四、木贼科 Equisetaceae2.枝实心,无明显的节,一至多次二叉分枝,叶小而正常,鳞片形、钻形、线形至披针形,孢子囊单生,散生枝上或在枝顶聚生成穗状3.茎辐射对称,无根托;叶同形,螺旋状排列,孢子囊同型3.茎

2、扁平,有背腹之分,具根托,叶通常二形,交互对生,背腹各两列,孢子囊二型三、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4.茎直立或斜升,孢子囊生于叶腋内,孢子叶与营养叶同色、同形或较小一、石杉科 Huperziaceae4.茎匍匐,具直立短侧枝,少有攀援,孢子囊着生于顶生的孢子叶穗内,孢子叶不同于营养叶,干膜质二、石松科 Lycopodiaceae 5.孢子囊壁厚,由多层细胞组成5.孢子囊壁薄,由一层细胞组成6.单叶,叶脉网状,孢子囊序单穗状,孢子囊大,扁圆球形,陷入囊托两侧五、瓶尔小草科 Ophioglossaceae6.羽状复叶,叶脉分离,孢子囊序复穗状,孢子囊小,圆球形,不陷入囊托六、阴地蕨科

3、 Botrychiaceae7.孢子同型,植物体形代表通常的蕨类植物,陆生或附生7.孢子异型,水生植物,体型完全不同于一般蕨类408.植物体全无鳞片,也无真正的毛,仅幼时有粘质腺体状绒毛,不久消失98.植物体多少具鳞片或真正的毛,有时鳞片上也有针状刚毛119.叶柄基部两侧膨大成托叶状,叶二型或羽片二型,1-2 回羽状109.叶柄基部两侧不膨大成托叶状,叶一型,2-4 回羽状细裂,少为一回羽状十二、稀子蕨科 Monachosoraceae10.叶柄基部两侧外面不具疣状突起的气囊体,能育叶或羽片形成穗状或复穗状的孢子囊穗.七、紫萁科 Osmundaceae10.叶柄基部两侧外面各具 1 行疣状突起

4、的气囊体,能育叶的羽片成狭线形,孢子囊满布叶下,幼时叶边反折如假囊群盖.八、瘤足蕨科 Plagiogyriaceae11.叶二型,不育叶一回羽状,能育叶的羽片在羽轴两侧卷成荚果状或狭缩成念珠状二十六、球子蕨科 Onocleacese11.叶为一型或二型,如为二型,能育叶仅为不同程度的缩狭,不如上述那样卷缩1212.孢子囊群或囊群托突出于叶边之外1312.孢子囊群生于叶缘、缘内或叶背面1413.缠绕植物,有无限生长的叶轴,孢子囊椭圆形,横生于短囊柄上,具顶生的环带十、海金沙科 Lygodiaceae13.非缠绕植物,不具无限生长的叶轴,叶一般为薄膜质,孢子囊近球形,无柄,具斜行环带,生于柱状而往

5、往突出于叶缘外的囊群托上.十一、膜蕨科 Hymenophyllaceae14.孢子囊群生于叶缘,有由叶边向下反折的假囊群盖,囊群盖开向主脉1514.孢子囊群生于叶缘内,囊群盖生自叶缘内的囊托上,向叶边开口,或仅生于叶背上1815.孢子囊群盖圆形、肾形或长肾形,叶脉为扇形多回二叉分枝十九、铁线蕨科 Adiantaceae15.孢子囊群盖线形或断裂,叶脉不为扇形二叉分枝1616.孢子囊群生于侧脉顶端的联结脉上,在叶缘形成一条线形汇合囊群,叶柄禾秆色1716.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幼时彼此分离,成熟时往往向两侧扩散,彼此汇合成线形,叶柄和叶轴为栗棕色.十八、中国蕨科 Sinopteridaceae1

6、7.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锈黄色节状长柔毛,无鳞片,叶片遍体被柔毛,囊群盖有内外两层.十六、蕨科 Pteridiaceae17.根状茎短而直立或斜升,有鳞片,遍体无毛,囊群盖仅有一层十七、凤尾蕨科 Pteridaceae18.囊群盖生于叶缘内的囊托上,两侧多少和叶肉融合,至少内瓣,位于小脉顶端而向外开,或向下开1918.孢子囊群生于小脉背部,远离叶缘,少生于叶脉顶端,如有囊群盖,则不同于上述,也不开向叶边2119.通常为附生植物,很少为攀援,根状茎上有鳞片,叶柄或羽片以关节着生三十、骨碎补科 Davalliaceae19.土生植物;根状茎上有灰白色针状刚毛或红棕色毛状钻形的简单鳞片2020.植株

7、全体有灰色针状刚毛,孢子囊群单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碗形十三、碗蕨科 Dennstaedtiaceae20.植株仅根状茎上有红棕色钻状的简单鳞片;孢子囊为叶缘生的汇生囊群,生于几条小脉顶端的结合脉上,囊群盖长圆形、线形或杯形,.十四、鳞始蕨科 Lindsaeacea21.孢子囊群圆形、长形、线形、弯钩形、马蹄形,彼此分离,叶通常一型,少有二型2221.孢子囊群圆形,布满于能育叶下面,叶通常二型三十一、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22.孢子囊群圆形2322.孢子囊群长形或线形3123.孢子囊群有盖2423孢子囊群无盖2724.囊群盖由孢子囊群下面生出,幼时往往将孢子囊群全部包被,钵形、蝶形

8、,有时简化成睫毛状.二十七、岩蕨科 Woodsiaceae24.囊群盖平坦覆盖于囊群上面,盾形、圆肾形或少为卵形而基部略压在成熟的孢子囊群下面.2525.植物体有淡灰色的针状刚毛或疏长毛;叶柄基部有 2 条扁阔的维管束2625.根状茎上有棕色阔鳞片,无上述针状毛;叶柄基部有多条小圆形的维管束二十九、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26.通常生于石灰岩石缝中;叶柄基部膨大,包藏于一大簇红棕色的阔鳞片中二十三、肿足蕨科 Hypodematiaceae26.生于土中;叶柄基部不膨大,鳞片小而稀疏二十四、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27.叶为二至多回的等位二叉分枝,分叉处的腋内有

9、一休眠芽,叶下面灰白色;孢子囊群由 2-10 个孢子囊组成,环带横生九、里白科 Gleicheniaceae27.叶为单叶或羽状分裂,下面不为灰白色;孢子囊群由多数孢子囊组成;环带纵行2828叶柄基部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上三十一、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28.叶柄基部无关节2929.植物遍体、至少各回羽轴上面有针状毛3029.植物体仅被鳞片,无针状毛.二十二、蹄盖蕨科 Athyriaceae30.叶柄基部仅具 1条维管束,叶 2-3 回羽状;孢子囊群顶生于一条小脉上,多少为叶缘反折的锯齿遮盖十五、姬蕨科 Hypolepidaceae30.叶柄基部具 2条维管束,叶 1-3 回羽状或羽

10、裂;孢子囊群生于小脉中部,或有时生于近顶部,叶缘不反折二十四、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31.孢子囊群有盖3231.孢子囊群无盖3432.孢子囊群生于主脉两侧的狭长网眼内,贴近中脉并与之平行,囊群盖开向中脉,叶柄基部有多条圆形维管束排成一圈二十八、乌毛蕨科 Blechnace32.孢子囊群生于中脉两侧斜出分离小脉上,与中脉斜交,囊群盖斜开向中脉,叶柄基部有两条扁阔的维管束3333.叶柄内两条维管束向叶轴上部不汇合;囊群盖长形或线形,常单生于小脉向轴的一侧,少有生于离轴的一侧二十五、铁角蕨科 Aspleniaceae33.叶柄内两条维管束至叶轴上部汇合成倒字形,囊群盖生于小脉的一

11、侧或两侧,长线形、腊肠形、马蹄形,或上端呈钩形,横跨小脉 二十二.蹄盖蕨科 Athyriacea34.孢子囊群沿小脉分布,如为网状脉,则沿网眼着生35 34.孢子囊群不沿小脉分布3735.叶遍体有灰白色针状毛二十四、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35.叶遍体不具上述的毛3636.孢子囊有长柄,密集于小脉中部成长形囊群;叶草质,叶轴及各回羽轴相交处上面有一肉质角状扁粗剌二十二、蹄盖蕨科 Athyriaceae36.孢子囊有短柄,疏生于小脉上,成线形囊群;叶纸质,叶轴及各回羽轴相交处上面不具上述剌二十、裸子蕨科 Hemionitidaceae37.叶为线形;孢子囊群生于叶边和主脉之间的一条沟槽中,少有生于表面,各成一条与主脉平行3837.叶非线形;孢子囊群表面生,与主脉斜交3938.叶片不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上;孢子囊群有带状或棍棒状隔丝二十一、书带蕨科 Vittariaceae38.叶片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上;孢子囊群有具长柄的盾状隔丝三十一、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39.叶柄基部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上,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