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或“不放下”作文评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504663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下”或“不放下”作文评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放下”或“不放下”作文评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放下”或“不放下”作文评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放下”或“不放下”作文评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放下”或“不放下”作文评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下”或“不放下”作文评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下”或“不放下”作文评讲(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下”或“不放下”作文评讲 (广州一模 2012.3.15) 24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 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 ”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 800 字。一、题目理解:1、本意:放下把握着、提着负载着的物件从高处放到低处; 搁置、停止进行。2、引申义:把占据心灵的某种东西移出。3、价值取向:放下放弃。放下应该是有目的性,有选择性、有主动性的一种放弃。放下,指放下多余的、有害的、悲伤的、暂时

2、不需要的事物,是一种有选择的放弃,而不是说完全放弃。放下的同时亦隐含着什么是不该放弃的,不放下的同时亦隐含着什么是必须放弃的,如此方可更好地诠释为什么要放下或不放下。放下或不放下可以是一种价值的取舍(得与失),比如放下个人的名利,不放下对事业的追求;放下眼前的荣耀,不放下对正义的执著也可以是一种策略上的选择(先与后),比如对国家的发展来说,GDP 很重要,可持 续发展更重要,为 了可持续发展,就应先放下对 GDP 的片面追求,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来说,体育、音乐、美术、奥术等都很重要,在一定时间内要想真正有所收获,就必须选择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其他的则必须放下放下与不放下的对象选择,可以是实的:

3、财富、权力、名利也可以是虚的:思想观念(成见)、情感(喜怒哀乐)4、选择角度:放下与不放下,必须二选一。文题与内容必须保持一致,选择其一可以涉及另一方面,但主次必须分明,忌倒置。比如选择写“放下” ,可以涉及“不放下”,但必须以放下为重心,不能是定题为“放下 ”,而文章的主要内容却写“不放下” 。二、立意说明:可以正面立意:该放下什么,比如利益、荣誉、财富不该放下什么,比如尊严、正义 、良知、诚信 也可以反面立意: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把本不该放下的东西放下了,比如贪官放下正义,奸商放下诚信,知识分子放下尊严,普通人放下良知该放下的却没有放下,比如对名利的热衷、对权力的迷恋、对金钱的贪婪、 对眼

4、前既得利益的不舍1、符合题意。“放下”含义了理解正确,对象明确,选点准确,观点鲜明,立意深刻。“放下”的理由充分,“放下”的过程清晰,“放下”的情节构置合理。“不放下”含义了理解正确,不放下的对象明确,选点准确,观点鲜明,立意深刻。“不放下”的理由充分,“不放下”的过程清晰,“不放下”的情节构置合理。2、基本符合题意。“放下”含义理解基本正确,指向基本明确,选点基本合理,观点正确,立意明确,“放下”的理由比较充分,“放下”的过程基本清晰。“不放下”含义了理解基本正确,指向基本明确,选点基本合理,观点鲜明,立意明确。“不放下”的理由比较充分,“不放下”的过程基本清晰。3、偏离题意。“放下”含义理

5、解部分正确,指向不够明确,选点不完全合理,观点模糊,立意不明,“放下”的理由不充分,“放下”的过程不清晰。“不放下”含义了理解部分正确,指向不够明确,选点不完全合理,观点模糊,立意不明。“不放下”的理由不充分,“不放下”的过程不清晰。完全脱离“放下”或“不放下”的含义作文。4、立意举例:1)、放下,并不意味着失去。2)、放下阻挡自己发展的欲望,追寻人生的价值。3)、放下遥远的梦想,珍惜当下的幸福。4)、放下,是为了走向更高、走得更 远。5)、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拎起。6)、放下,是为了更好地坚守。三、典型问题1、没指出放下的是什么,只是笼统地说放下会如何如何。如:袁隆平和助手一起挑战世界水稻杂交

6、技术,夜以继日地工作在农田中,不辞劳苦,从不动摇。因此,我们过上了吃 饭的日子,温 饱得以解决,他放下的一切,最后孕育了更多的回报, “杂交水稻之父”的美称,在他坚定的放下之后,大放异彩。2、放下的理解不到位,含义没有区分放下与被迫放弃。如:毛泽东放下了城市包围农村的战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最终扭转败局。3、有些同学把“不放下”写成了“放不下”。“不放下”是主观上的坚持和坚守,而“放不下”是失去后内心的留恋和眷顾,前者带有主动性,会体现在行动上,而后者往往带有被动性,更偏向于内心。比如,有同学写爷爷随我们到城市定居,但是不放下老家,常常惦记着老家里的一切,很明显,这里不是“ 不放下”而是“

7、放不下” 。4、改动题目。题目要求以“放下” 或“不放下”为标题,有的同学就写 “放下包袱” 等改动标题 ,结果题目被扣 2 分,也有一些同学就以 “放下或不放下”为题,该类文章一律打 36 分。5、缺乏深度。很多考生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习惯于机械地从题目中的几句话中切割几个分论点,然后填充材料凑成几段。比如写“放下”的,就从题目中“有人 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 ”这句话切分成两个分论点:1、放下是一种智慧;2 放下是一种境界。写“不放下”的,就从“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切分成两个分 论点:1、不放下是一种坚守;2、不放下是一种精神。完全看不到有深入思考的痕迹

8、,没有体现出深思想的刻性。这样的文章,在考场上难以突破 45 分。高考命题的专家说,2012 年的高考,作文仍然考学生的“思想、思维、表达”三方面,成绩较好的同学,尤其是尖子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考学生的“思想”就是考立意的深刻性,包括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也就是说,别人没想到的你要想到,别人想到的你要比别人多想一步:别人都从“是什么”层面写时,你要写到“ 为什么”,别人都写到“为什么”时,你要写到“ 怎么办” ,总 比别人多走一步。别人都从正面立意,你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考虑从相反方向思考;别人都考虑一个角度时,你要运用发散思维考虑到方方面面,然后选择最佳角度;别人都写得笼统模糊时,你要点透。比如,

9、当人家笼统地说:“放下”是一种智慧时。你应该点出他“ 放下” 了什么,跟其他人相比何处体现智慧他“放下 ”的正确性和 远见性体现在何处 。四、材料搜集:放下:事例1、越王勾践放下马前夫的侮辱,卧薪尝胆,最终雪亡国之耻。2、西楚霸王项羽在存亡关头没放下脸面,最终落下个乌江自刎的下场。3、刘备放下身份,三 顾茅庐,开 创了三国鼎立的局面。4、范仲淹放下自己的荣辱得失,心系国家人民福祉,展现他崇高的精神境界。5、南京市长面对日本政客否认南京大屠杀而“放下历史记忆” “向前看,不计前嫌”。6、司马迁放下受宫刑的耻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史记。7、陶渊明放下了喧嚣的尘世,在南山下悠然采菊,享受田园的舒适恬淡

10、。8、范蠡放下了利禄,得以安身。9、德国总理放下尊贵的身份,重重一跪, 让德国赢得了世界的宽容与尊重。10、李白放下了“ 令人不得开心颜”的官场,放浪形骸于山川之外,享誉了半个盛唐。11、姚明退出 NBA 后,放下所有的荣誉和身份,以一个普通学生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12、我们为了高考,放下了自己很多与学习无关的兴趣爱好。13、国共两党放下恩怨,共同抗日,最终取得了抗日的最后胜利。名句1、孟子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3、鲁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4、佛家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5

11、、爱情就像手中的沙子,抓得越紧,漏得越多。6、徐志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了片云彩。”7、乔布斯:“ 最重要的不是你决定做什么,而是你决定不做什么。 ”不放下:事例1、刘伟不放下追求音乐的梦想,克服残疾的困难,取得了非凡的成绩。2、霍金不放下对科学的热忱,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3、苏武受尽磨难,始 终不放下他的爱国之情。4、朱自清不放下自己的气节,宁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骨气。5、司马迁不放下书写史记的使命,才能忍辱负重,完成任务。名句1、荀子:“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

12、里。 ”3、王勃:“老当益壮,宁移折首之心?穷且益 坚,不坠青云之志。”4、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苏轼晁错论:“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 坚忍不拔之志。”6、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7、陆游:“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8、朱光潜:“ 成功的关键,在于朝抵抗力最大的方向走。 ”9、泰戈尔说:“ 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失去群星。 ”五、例文精选:例文 1放下执信中学 徐灵怡有人说:真正的智者,敢于辞让整个天下。是怎样的胸襟和气度让他面对天下纷繁万家都举重若轻,在心中放下名利,放下浮华,放下凡夫俗子割舍不下的羁绊,合心于

13、淡,乘物以游心?放下,不是一次轻率的舍弃,更非戏谑的逃避。恰恰相反,它是一次生命的负重。放下的是熙熙攘攘的身外之物,而在心灵之深处,“放下”二字让人懂得何为生命的本初重量。与天地精神共往来的庄子,无疑参透了“放下”二子真正的玄机。他拒绝了楚相的高位,要过“生将曳尾于涂中”的生活。妻子故去,他鼓盆而歌,歌的是“查其始而本无生”的朴素真理。名誉的煊赫,生死的大劫都缚不住这颗无所拘囿、不甘就范的心魄呀!我想,庄子是懂得放下的,他穿越了名利生死妄加于他的桎梏,当他以一袭白衣、衣袂飘飘地向逍遥走去时,身外的所谓重量已伤不得他分毫,他的豁达豪迈足以穿越世间一切坎坷,实现自我生命的圆满成全。我折服于这“放下

14、”的魄力和气度,这便是古人辞让天下的力量,留一份寂寞的空间给生命,让生命终可以开阔,让心灵终得到游历的长空。“放下”赋予了生命更充盈饱满的空间,让人感悟生命本初的质地,原始的欢欣。然而生命当中可有那些无法逾越的障碍?可有那些戕人心魄,足以摧毁任何希望的苦难?这或许无法让人轻易地超拔于其上,当生命本身成为自我的累赘,人该如何“放下”如影随形的痛苦与不堪?史铁生会给我们一个珍贵的答案。他所承受的那些难以想象的苦痛,我无意再重复提及。但我无数次地在这些从容温暖的话语中获得笃念。他说:这就是你不能从中单单拿掉苦难的整个世界。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是一个必将会降临的节日。我悲恸于他的遭遇,而深

15、深敬重于他对不幸的宽恕,对悲剧的放下。在他的文字中,我读不到丝毫的颓唐与戾气,读不到他对世界的尖刻与敌意。只有一个宽厚的智者放下苦难,拥抱生命的赞歌。只有真正对不幸的“放下”,人类才能在爱与幸福的路途上迎候解放。若紧紧怀揣着命运的不公,那生命只得沉沦在无边的黑暗际遇之中。“放下”一词的厚重,我们将会用漫长的生命去体味。愿我们有勇气“放下”并有能力“放下”,执此一念,我们的生命将会是一个盛大而永恒的节日。简评:本文立论深刻,名利、浮华、 羁绊等皆为可以放下之物,放下之后方可成全自我生命的圆满。选取典型事例严密论证,以“ 庄子参透“论证放下之后的豪迈穿越,以” 史铁生放下苦痛不幸”进一步诠释智者对

16、生命的讴歌。颇有哲辩思维,语言精练优美。评分:23+24+9=56例文 2放下放假回家,刚跨进家门便迎来了久违的姐姐。隔了一个学期没见,她开心地拉着我的手打量我:“让 我看看你有没有变”她渐渐露出疑惑的神色,喃喃道:“怎么我觉得你的背 驼 着?”“是吗?”我一惊: “不过我常常觉得肩膀很酸,不知道为什么。”姐姐锐利地看了一眼我的包,说:“因为你这个硕大的包!”什么,我的包吗?我喜欢我的包,它可以装进大部分我想要的东西。可姐姐的指责让我重新审视了它。我卸下肩上的包,开始一点点整理里面的物件。最沉的是雨伞,晴天雨天的必备品;然后是我的最爱的书,方便我在等候时读;还有笔记本,可随 时写下我的心情;还有驱风油、创可帖、梳子、奶糖、手表“你这堆东西有几斤重吧!” 姐姐瞪圆了眼睛。然而一开始并非如此,我起初还是背着小包。但要装的东西越来越多,因为要预想应对的情况越来越多,我的包也越来越大,最终压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