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中七年级历史试卷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2504649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中七年级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中七年级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中七年级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中七年级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中七年级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中七年级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中七年级历史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 学年度上期期中七年级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两大部分,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内容填写清楚。3开卷考试。考生应独立答题,可查阅参考资料。4收卷时只收第二卷。第 一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第二卷相应的表格内。 )1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半坡人2人和动物与很多的相同之处,你知道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会不会使用天然火 B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C会不会语言交流 D会不会直立行走3下面哪些发现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 ) 发现了粟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2、种植粟的国家发现了水稻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发现陶器上有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A B C D4某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 、 “水稻” 、 “干栏式房屋” 。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5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炎帝 黄帝 蚩尤 禹A B C D6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7目前为止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尧舜禹 B.夏朝 C.商朝 D.西周8商周时期,

3、手工业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A纺织业 B制瓷业 C青铜制造业 D造纸业9下列成语和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A.退避三舍 B. 卧薪尝胆 C.老马识途 D. 管鲍之交10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A. B. C. D. 11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的是( )A. 水稻的种 植 B. 铁器的使用 C. 牛耕的使用 D. 粟的种植12

4、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化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中国先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也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1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B社会大变革的出现 C频繁的争霸战争 D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14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学说是(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者是( )A.夏桀 B.商纣王 C.周文王 D.赢政16以下人物中曾属于秦末农民战争领袖的是( ) 陈胜 吴广 张角 刘邦 项羽 A. B. C. D.17我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有历史渊

5、源的。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 .晋楚中原争霸 B. 楚汉战争 C .汉朝反击匈奴 D. 巨鹿之战18秦帝国建立不久,有一块陨石从天而降,有人趁机在上面刻了诅咒秦始皇的话:“始皇帝死而地分” 。秦始皇派御史严查,未果,便将陨石附近的住户全部处死,但是这丝毫不能挽救秦朝灭亡的命运。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有( )滥用民力,徭役沉重 刑法苛严 常年征战,兵役严重 沉重的赋税A. B. C. D. 19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 A.孔子 B.王充 C.张衡 D.董仲舒20.“惜秦皇汉 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

6、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20152016 学年度上期期中七年级历史试卷第二卷非 选 择 题题号选择题(1-20) 21 22 23 24 25总分满分 20 分 50 分得分一、选择题(共 2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二、非选择题(共 30 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 分)材料一:夏桀大兴土木、无休止的征发百姓,大失民心,汤乘机灭夏。纣酒池肉林、施行炮烙之刑、建鹿台,丧失民心,最后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幽

7、王“烽火戏诸侯”,结果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材料二:武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请你总结一下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1 分)(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哪一制度?它对西周的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 分)(3)结合史实,谈一谈你对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看法。(1 分)22七年级某班的同学们有幸参加了鉴宝节目,请你也来参与。(8 分)【文物鉴赏】图 1 图 2 图 3 图 4(1)通过查找资料,请说出图 1 和图 2 文物的名称。(2 分)(2)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什么?(2 分)(3)图 4 和图 5 分别是我国古代哪两

8、种文字?各有什么价值(4 分)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 分)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事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此事件有何影响?(2 分)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水利工程的名称。(1 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工程 200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2 分)24阅读下列材料:(5 分)材料一:孔子学院的建立表明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文化不是趋于单一化,文化的影响不仅从西方传向东方,而且也从东方传向西方。材料二:孔子的思想具有极其强烈的思辨色彩。比如他说“祸兮

9、,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材料三:韩非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对秦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请回答:(1)说出孔子在政治和教育方面各有什么代表性的思想言论(2 分)(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思辩色彩”?最能体现这种思辩色彩的著作是哪一部?(2 分)(3)材料三中的“法治”思想的内容是什么?(1 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 分)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1)“秦皇”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1 分)(2)“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什么?(3 分)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相当有势

10、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3)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2分)(4)从他们两人的统治措施中,你认为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1分)20152016 学年度上期期中七年级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共 2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A C A B C C A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A A B D D B B D C二、非选择题(共 30 分)21 (本题共 4 分)(1)夏桀、商纣王、周幽王实行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失去了民心,

11、引起人民的反抗,导致国家灭亡。 (1 分)(2)分封制;(1 分)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1 分)(3)夏、商、周朝代的更替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1 分)22 (本题共 8 分)(1)图 1:司母戊鼎;(1 分) 图 2:青铜立人像;(1 分)(2)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 分)(3)图 3:甲骨文, (1 分)历史价值:是今天研究商朝历史极为珍贵的资料,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1 分)图 4:铭文, (1 分)历史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历史的珍贵资料,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也有重要价值。 (1 分)23. (本题共 5 分)(1)商鞅

12、变法;(1 分)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政治得到改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分)(2)都江堰(1 分) (3)防洪和灌溉并举,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 (答出任意两点。2 分)24 (本题共 5 分)(1)政治:“仁”和“礼” ;(1 分) 教育: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1 分)(2)一切事物都包含对立的两个方面,彼此之间互有联系,相互转化;(1 分)道德经 。 (1 分)(3)反对空谈,提倡改革,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 分)25 (本题共 7 分)(1)郡县制(1 分)(2) “秦皇”:“焚书坑儒” 。 (1 分) “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 分)根本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身统治。 (1 分)(3)封国(诸侯)势力过于强大,威胁皇权。措施:颁布“推恩令” 。 (2 分)(4)统治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 (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