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材研究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04585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熟悉的“陌生人”---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材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最熟悉的“陌生人”---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材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最熟悉的“陌生人”---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材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最熟悉的“陌生人”---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材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最熟悉的“陌生人”---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材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熟悉的“陌生人”---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材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熟悉的“陌生人”---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材研究(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 熟 悉 的 “ 陌 生 人 ”,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研究, 模 块,人民版:历史必修、历史必修、历史必修。,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一册、历史必修第二册、 历史必修第三册。,岳麓版: 历史必修()命名为:政治文明历程 历史必修()命名为:经济成长历程 历史必修()命名为: 文化发展历程,大象版:历史、历史、历史, 专 题(单 元),四种版本历史必修教材的专题数量如下:,由此可见,人民版历史必修()教材内容有两个显著特点,“厚今薄古”:中国近代以来的专题占4个。,“重视本国”:涉及中国史5个专题、世界史4个专题。,人民版历史必修()的9个专题属政治史(人类社会政治活动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

2、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包 括:,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皇帝制度、 郡县制、雅典民主制度、 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等,政治事件:日军侵华和抗日战争、太平天国、 巴黎公社等,代表人物:秦始皇、马克思、孙中山等, 课,教材除极少数之外,基本上都是一课安排1课时的内容。,专题教材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四种版本教材每课文字数量安排(历史必修),值得注意的是,人教版、人民版历史必修教材正文内容全部都是大字,没有大小字之分,这样编排便于学生阅读不致被打断., 专题教材教学目标分析,总目标: 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分层目标: 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段、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科学

3、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崇尚法治意识。即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类社会的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课标P9), 专题教材存在的问题,(1)专题教材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历史的整体性,(2)“中外合编”实为“合”而未“编”,(3)教材内容多,但课时少,二、高中历史必修()教材教材内容解读, 教材地位作用, 教材知识目标, 教材结构比较, 教材内容编排, 教材难点处理, 教材使用建议,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教材地位作用,中华五千年文明在政治方面的一个缩影。,有助于了解祖国的国情,更深刻地了解世界。,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2. 教材知识目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 教材结构比较,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 教 材 内 容 编 排,突出一个中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突出两个知识重点:(1)“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的建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专题1 古代中国的

5、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内涵,(2)宗法与宗法制,(3)分封制的内容及早期分封制,(4)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人民版教材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归纳: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重点问题: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于秦朝。教材重点叙述以下四个问题: “始皇帝”的来历; 秦朝的中央机构; 秦朝地方政权组织(郡县制的建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教材编写:不同版本教材的处理各异。,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1

6、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民版列举了下列史实说明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法令出一(2)君权和相权(3) 设置监察机构(4)建立选官制度(5)外省的设置,5. 教 材 使 用 建 议,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用教材教(2)图表法(3)专题知识整合(4)创设历史情境,专题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 教 材 地 位 作 用,将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并列表述,以进一步深化当代学生的民族意识,教育他们永矢不忘历史。,专题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 教 材 知 识 目 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

7、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列举日军侵华的霸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专题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3. 教 材 结 构 比 较,专题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4. 教材内容编排,两条主线: 西方列强侵略史(中华民族屈辱史) 中华民族抗争史,专题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三个重点: 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西方列强侵略史(中华民族屈辱史),专题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华民族抗争史,人民版教材:

8、,主要涉及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和中国军民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卢沟桥事变、红军的改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淞泸会战、台儿庄大捷、平型关大捷、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抗战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等。,专题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5. 教材使用建议,关于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的作用,关于20世纪前期日本的侵华罪行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专题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教 材 地 位 作 用,认识中国各阶层人民是如何抛头颅、洒热血,英勇不屈、前仆后继的,怎样从旧

9、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阴影中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路。,(2) 认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史是一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对中外强敌,不断地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又不断地擦干血迹总结教训,继续流血牺牲直至取得最终胜利的历史.,(3) 这百余年间无数中国人的献身,给21世纪中华民族的后代留下了什么?,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2. 教 材 知 识 目 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

10、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3. 教 材 结 构 比 较,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 教材内容编排,一条主线: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史,三项内容:,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条主线: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史,人民版教材专题三讲授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斗争,包括农 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通过讲授,要使学生认识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本专题教材中,由于抗日战争已在前一个专题讲授,这一部分抗战内容的教学可从简。,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例:人民

11、版教材内容编排,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农村保卫城市的道路,人民解放战争,金田起义,天京事变,天京陷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5. 教材使用建议,了解各阶级在近代革命史实、作用及不同点,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及经验历史课程网http:/,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 教 材 地 位 作 用,(1) 历史与现实的结合,(2) 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结合,(3) 知识教育与价值引导相结合,专题4 现代中国

12、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 教 材 知 识 目 标,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概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3. 教 材 结 构 比 较,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4. 教材内容编排,一条主线:1949年以来中国的

13、政治建设(含祖国统一)。,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师要掌握教材这条主线,必须把握教材内容的三个阶段: 建国之初、“文革”、 改革开放。,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关于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创立与完善,对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各版历史必修()在篇幅剪裁和结构配置上有各自的考虑。教师当因地、因时制宜,自主把握,但必须凸现其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意义。,关于“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人民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包含三方面,即:(1) “文化大革命”中践踏民主法制的基本史实;(2) 从“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后果中总结经验教训;(3) 由“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文化大革命”的种种

14、祸害,也应 当看到缺乏民主自由传统、长期受官僚政治影响的中国,从事 民主法制建设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关于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民主的有效保障,无外乎是民主的法律化和制度化。,“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关于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各版教材都包含了以下五个知识点:(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 特别行政区制度;(5) 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以村民自治、社区自治为核心) 。,以上五类制度已列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范畴。故教师在用教材时,必须理解上述制度的

15、内涵。并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得出以下结论:,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两个重要结论:现代中国的民主、 法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努 力的一个目标,经历过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它从目标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局部到整体,依然在跋涉、探索之中,需要有志者的努力;现代中国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安排,虽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但它们是中国历史的产物,是人民的选择,是符合国情、符合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政治制度。,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5. 教材使用建议,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的关系,是教材的难点之一。历史课程网http:/,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