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试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5011474 上传时间:2017-12-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试行)(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及其危害,规范开展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暴 发事件的蔓延和事态的扩大,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 社会正常秩序, 特制定本方案。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食物中毒 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 范性文件。三、管理

2、原则属地管理,分级响应。四、食品安全事故分级根据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发生场所和危害程度、涉及范 围,将食品安全事故由重到轻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级)、较大(III级)和一般(级)4个等级。(一 )特 别 重 大 食 品 安 全 事 故 ( 级 )。有 下 列 情 形 之 一 的 ,为 特 别 重 大 食 品 安 全 事 故 :1、事 故 危 害 特 别 严 重 ,对 全 省 及 其 他 省 (区 、市 )造 成 严 重 威 胁 ,并 有 进 一 步 扩 散 趋 势 的 ;2、发 生 跨 境 (香 港 、澳 门 、台 湾 )跨 国 食 品 安 全 事 故 ,造 成 特

3、 别 严 重 社 会 影 响 的 ; 3、国 务 院 认 定 的 其 他 特 别 重 大 食 品 安 全 事 故 。(二 )重 大 食 品 安 全 事 故 ( 级 )。1、事 故 危 害 严 重 ,影 响 范 围 涉 及 省 内 2 个 以 上 市 级 行 政 区 域 的 ;2、超 出 XX 政 府 应 急 处 置 能 力 水 平 的 ;3、造 成 伤 害 人 数 100 人 以 上 ,并 出 现 死 亡 病 例 的 ;4、造 成 10 例 以 上 死 亡 病 例 的 ;5、需 要 由 省 人 民 政 府 或 其 他 有 关 部 门 负 责 处 置 的 其 他 重 大 食 品 安 全 事 故

4、。(三 )较 大 食 品 安 全 事 故 ( 级 )。有 下 列 情 形 之 一 的 ,为 较 大 食 品 安 全 事 故 :1、事 故 影 响 范 围 涉 及 市 内 2 个 以 上 县 (市 、区 ),给 公 众 饮 食 安 全 带 来 严 重 危 害 的 ;2、造 成 伤 害 人 数 100 人 以 上 ,或 者 出 现 死 亡 病 例 的 ;3、XX 人 民 政 府 认 定 的 较 重 大 食 品 安 全 事 故 。(四 )一 般 食 品 安 全 事 故 ( 级 )。1、事 故 影 响 范 围 涉 及 本 市 行 政 区 域 内 2 个 以 上 镇 (街 道 ),给 公 众 饮 食 安

5、 全 带 来 严 重 危 害的 ;2、造 成 伤 害 人 数 30 99 人 ,未 出 现 死 亡 病 例 的 ;3、市 人 民 政 府 认 定 的 一 般 重 大 食 品 安 全 事 故 。2 组织体系和职责2.1 组织体系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后,XX 疾控中心成立“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处理领导小组”,下 设综合协调组、信息 组、现场调查与处置组、检验组、后勤保障组、健康教育 组。2.2 职责(1)负 责 协 助 卫 生 行 政 部 门 做 好 全 市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 网 络 直 报 工 作 ;(2)负责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全市一般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3)总结、统计

6、分析全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上报 XX 人民政府、XX 卫 生局及上级部门;(4)协助开展全市较大、重大及特别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如怀疑是以食物为载体的投毒案件,应提请食品药监行政部门通知公安部门处理。3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预警、 报告3.1 监测全市应逐步建立统一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包括:哨点医院监测、实验室报告、 单位、学校和托幼机构缺勤(课)率增加的报告、消费者向卫生行政部门的投诉、社区人群主动监测等,结 合本地实际,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确保监测质量。3.2 预警根据监测信息和食源性疾病本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特点,分析评估其

7、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及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预警信息。3.3 报告3.3.1 报告程序和时限市疾控中心发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当在 2 小时内尽快向 XX 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单位、地点、时间、中毒人数、主要 临床症状等。市疾控中心应安排负责受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的专业人员。当接到卫生行政部门指令后,负责 受理事故报告工作的专业人员应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填写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登记表。同时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调查小组在 2 小时内赶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现场,并应立即 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 时向 XX 卫生行

8、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事态进展情况,符合网络直报要求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3.3.2 紧急报告范围和形式(1)初次报告:在对事件核实后 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传真形式逐级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内容为: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暴露人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2)进程报告:及时对初次报告进行补充和修正,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的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重大及特 别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3)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

9、结案信息报告。在确认事件终止 2 周内,填 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卡及按网络直报系统要求填报结案报告。撰写并报告专题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报告,报告要点包括概况、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内容(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调查、 实验室结果、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分析与讨论、结论、控制及预防性措施等。3.3.3 其他报告(1)凡 不 属 于 食 源 性 疾 病 暴 发 事 件 紧 急 报 告 范 围 与 标 准 的 事 件 ,市 疾 控 中 心 应 在 事 件 调查 结 束 后 的 2周 内 撰 写 专 题 食 源 性 疾 病 暴 发 事 件 调 查 报 告 并 填 写 食 源 性 疾 病 暴 发 事 件

10、报 告卡 ,分 别 上 报 同 级 卫 生 行 政 部 门 及 上 级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机 构 。(2)事件初起时若属于疑似食源性疾病的,也应进行报告。在调查分析后,否定 该事件为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应通 过电话或传真、网 络直报 系统予以更正报告。(3)如属跨辖区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当立即通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4)初步认定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为可疑投毒的,应提请卫生行政部门通知公安部门处理。3.3.4 报告工作管理(1)市疾控中心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情况,检查的结果应作为评价该单位工作质量的指标之一。(2)接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相关信息时,应对信

11、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并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 应的措施。4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现场调查4.1 调查准备单位负责人根据报告的事件性质,指派相应数量的专业人员赴现场调查,并确定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处理的首席调查员,首席调查员全面负责整个调查过程的业务决策和质量控制工作,同时还应 配备从事流行病学、消毒控制、食品安全、检验或其他有关人员协助调查。携 带 采 样 用 的 勺 子 、镊 子 、夹 子 、剪 刀 、吸 管 等 ;盛 装 食 品 的 灭 菌 广 口 瓶 、塑 料 袋 、75 酒 精 、酒 精 灯 、记 号 笔 等 ;供 涂 抹 用 的 生 理 盐 水 试 管 、棉 拭 子

12、 ;供 采 粪 便 用 的 采 便 管 、运送培养基,采呕吐物用的灭菌器皿,灭菌试 管;保存样品的冷藏设施等。4.2 现场调查一般情况下,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完整的调查应包括:(1)流行病学调查;(2)现场卫生学调查;(3)实验室检测。4.2.1 事件的初步评估主要包括:(1)检查资料的真实性;(2)获取已有的可靠的实验室检验报告;(3)确定病例并获取病例相关信息;(4)正确采集临床标本与食物样品。一旦报告信息得到证实,应尽快确定首批病例,并 对他们进行个案调查。 调查内容应包括以下问题:人口统计学资料(包括所从事的职业);临床资料(包括发病日期,持续时间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就诊情况;实验室

13、检验结果;与其他患者接触情况;进食情况;被调查者自己认为导致发病的原因;被调查者是否知道还有患相同或相似疾病的人员;罹患相同或相似疾病的病例潜在的共同暴露因素;可疑食物的暴露日期等。尽快采集病例的临床标本(如粪便标本、呕吐物)。如果可疑食物或在潜伏期内吃过的食物还有保留,应该马上采 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如果对食物的污染来源尚有疑义, 则应尽可能采集和保存多份样品,以后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检测。如果认为食物是感染媒介,还应对生产、加工或 处理可疑食物的企业开展调查。收集相关的食物和卫生学样品,也可以适当采集餐饮服务人员的临床标本。4.2.2 形成初步假设,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根据病例调查、现场

14、卫生学与及实验室检测的初步资料,可以简单描述事件特征,并形成有关暴发原因的初步假设,同时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和预防性措施。4.2.3 描述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步骤包括:确定病例定义;识别病例和获取病例信息;分析疾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征;形成有关疾病暴露因素的假设;将形成的假设与已掌握的事实进行对比;根据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结果决定是否开展进一步的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 4.2.3.1 确定病例定义病例定义常以最先发现的病人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作为最初定义的依据,随着调查工作的逐步展开,待获得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病人潜伏期和临床表现、 现场卫生学和实验室检验资料后再作修正,形成最 终定

15、义。最初定 义一般较笼统,以便将可能的 发病者都包括在内,当收集更多的信息形成最终定义后再排除与暴发事件无关的发病者。病例定义的基本要素包括症状、实验室结果、 时间、场所和人群。疑难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病例定义常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病名(起初可采用 “综合征”进行描述,直至取得较为确切的资料);突出症状与伴随症状; 病情 轻重分级;诊断分级;流行病学相关因素。因为一次性的病例定义很难满足所有调查需要,所以很多情况下会同时使用以下的病例定义:1)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呈阳性的病例(分离到病原体或血清学检测阳性)。该病例定义的特异性很高。2)临床病例:具有该疾病的典型临床特征,但未经实验室确认。3

16、)疑似病例:仅具有该疾病的少数或不典型的临床特征。该病例定义的灵敏度很高。4.2.3.2 搜索病例最初对暴发事件进行调查的病例只是所有病例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要对病例进行主动搜索。每起暴发事件搜索其余病例的方法不尽相同。许多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都有早期可识别的人群(如所有参加婚宴的人),因此寻找病例相对比较明确。一般情况下,病人自己可能知道周围哪些人也有相同的症状,尤其是家庭成员、同事、同学、朋友或邻居。而有些暴发事件,尤其是潜伏期较长 ,或有 轻型或隐性感染的疾病,寻找病例可能较为困难。还可以借助对实验室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有类似症状的病人,推断暴发事件的原因。在流行病学上与暴发事件有联系的病例通常可以通过对病原体独特的亚型、生化或分子生物学特征来确定,这对于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确定很有帮助。4.2.3.3 个案调查一旦病例确定下来,可以设计统一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以获得有关详细信息。如有条件的话,也可采用电话调查。4.2.3.4 资料分析建立病例一览表。将病例或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