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精品】新人教版初三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5007028 上传时间:2017-12-10 格式:DOC 页数:100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册精品】新人教版初三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全册精品】新人教版初三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全册精品】新人教版初三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全册精品】新人教版初三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全册精品】新人教版初三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册精品】新人教版初三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册精品】新人教版初三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精编目 录第 1 课 新闻两则导学案第 2 课 芦花荡导学案第 3 课 蜡烛导学案第 4 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第 5 课 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第 6 课 阿长与山海经 导学案第 7 课 背影导学案第 8 课 台阶导学案第 9 课 老王导学案第 10 课 信客导学案第 11 课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第 12 课 桥之美导学案第 13 课 苏州园林导学案第 14 课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第 15 课 说“屏” 导学案第 16 课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第 17 课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无答案)第 18 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第 19 课 生物入侵者导

2、学案第 20 课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第 21 课 桃花源记导学案2第 22 课 短文两篇导学案第 23 课 核舟记导学案第 24 课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第 25 课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第 26 课 三峡导学案第 27 课 短文两篇导学案第 28 课 观潮导学案第 29 课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第 30 课 诗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初三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第 1 页 共 99 页 1第 1 课 新闻两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新闻体裁的特点。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情感鲜明的特点。学习准备:1、读准下面字词的读音,给加粗的字注音。鄂 豫 绥靖 阻遏 锐不可当 星宿2

3、、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的基本结构: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导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主体:是主要部分,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 (文中括号内的部分是“ 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 ,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整体把握 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

4、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从渡江 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在文中找出相关信息)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中路军安庆芜湖 20 日夜21 日夜 30 万 30 万西路军九江安庆

5、 21 日 17 时22 日 22 时 35 万 2/3东路军南京江阴 21 日 17 时22 日 22 时 35 万 大部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20 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20 日夜起已度过三十万大军):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新人教版初三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第 2 页 共 99 页 2第二层:(21 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

6、写东路军渡江情况。问题探究:1、 新闻的结构五部分是是什么?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导语从几方面总领了全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 、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3、 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第二层次开头说时间,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 ,与第一层次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第二层末的

7、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说到督战原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接着以嘲笑汤恩伯的口吻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4、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 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5、本文语言特点1、语言的准确

8、、概括。例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又如“我东路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到“日”到“时”。 再如“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表现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指战员胸有成竹的状况。 还有全文最后,就分别用了“歼灭”及“击溃”(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说“打垮”)“占领”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进了一步,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是“封锁”(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这就有助于“真实”地反映战况,又能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越过”的对象是静态

9、的,) “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到达”,泛,) “24 小时内”,时限明确,(“共”,时限不明,一般 化,) “即已”,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现在”,时界相对模糊,)“至发电时止”,时界更为确切; “余部”,军事术语,准确得体,(“剩下的”,表达内容模糊。) 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 一味地贬抑敌人,而能恰到好处地表现我新人教版初三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第 3 页 共 99 页 3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

10、概。 “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准确。 又如,东面防线,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说“击溃”。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结果就在 21 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一般化“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正是那一天”既对“督战”“认为很 巩固”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 “不起丝毫作用”。敌人“不料”,我军“突破”,“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对比鲜明,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第 4 小题句,对战况、战果的介绍比较笼统,不够准确之外,也不

11、够鲜明。而句中,“整天激战”介绍了战况,“歼灭及击溃”更鲜明的报道了敌军惨败状况,“广大地区”既准确说明了并非全境,又鲜明指出了大局已定,“控制江阴要塞”鲜明的表述出“封锁长江”的确凿态势,更切实可信。将“东路军”改为“我军”在不影响准确明了的前提下,自然融入了亲切自豪的感情色彩。 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还很多。例如“百万大军”、“1000 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又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再如“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

12、词,鲜明的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当的形势,雄阔有力,激情昂扬。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3、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 而汤恩伯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 4、语言的精练、铿锵。 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斩截有力。 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 。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5、这篇新闻许多语句很文气。有的地方又非常口语化,或雅

13、或俗,各得其妙。6、理清这篇新闻的六要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起至 4 月 22 日 22 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新人教版初三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第 4 页 共 9

14、9 页 4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整体把握 我军解放南阳,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标志蒋军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问题研讨 1、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 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2、理清这篇新闻的六要素。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

15、:1948 年 11 月 4 日下午 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3、理清这篇新闻的结构 标题 导语: 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我的收获:课堂达标一、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新人教版初三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