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释放试验指导治疗2型糖尿病80例临床观察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499773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胰岛素释放试验指导治疗2型糖尿病8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胰岛素释放试验指导治疗2型糖尿病8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胰岛素释放试验指导治疗2型糖尿病8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胰岛素释放试验指导治疗2型糖尿病80例临床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胰岛素释放试验指导治疗2型糖尿病8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胰岛素释放试验指导治疗2型糖尿病80例临床观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胰岛素释放试验指导治疗 2 型糖尿病 80 例临床观察【关键词】 胰岛素胰岛素释放试验主要是通过口服葡萄糖后刺激胰岛 B 细胞的分泌,在不同的时间检查血中胰岛素的浓度,来确定胰岛 B 细胞的功能。2 型糖尿病不同病期和病情其胰岛 B 细胞分泌功能不同,因而临床用药及治疗方案亦不相同。为了探索对 2 型糖尿病恰当、合理的治疗方案,笔者对 8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胰岛素试验指导用药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 )胰岛素释放试验组 80 例患者均符合1999 年 WHO 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 42 例,女 38 例;年龄3665 岁,平均(56.43.0

2、)岁;病程1 年 37 例,15 年 28 例,5 年 15 例;平均病程 3.5 年;初诊病例 46 例,复诊病例 34 例。并发糖尿病眼病 10 例,糖尿病肾病 5 例,周围神经病变 10 例,肺部及泌尿系感染 12 例,脑血管疾病 6 例,冠心病 4 例。 (2)对照组:采用我院的未做胰岛素测定用药的 8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 48 例,女 32 例;年龄 3766 岁,平均2(56.452.2)岁;病程1 年 36 例,15 年 29 例,5 年 15 例;平均病程 2.6 年。初诊病例 48 例,复诊病例 32 例。并发糖尿病眼病 8 例,糖尿病肾病 4 例,周围

3、神经病变 8 例,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 10 例,脑血管病 5 例。1.2 检测方法 胰岛素放射免疫测定法,试剂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提供。血糖测定用葡萄糖氧化酶法。1.3 胰岛素判定标准全部确诊病例按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步骤1 ,晨空腹食用 100g 馒头,分别于空腹,食用馒头餐后60、120、180min 抽取静脉血测胰岛素及血糖,胰岛素判定正常标准如下:空腹 6.0023.00IU/ml,30min 22.0035.00IU/ml,60min 32.00119.60IU/ml,120min 20.1096.30IU/ml,180min 1.8043.00IU/ml。若超过或未达

4、到以上标准为胰岛素分泌异常。1.4 检测结果 80 例患者中发现胰岛素分泌低下 18 例,胰岛素分泌值正常 40 例,增高 22 例。高胰岛素血症的判断标准选用Homa 指数:Homa-IR=FINSFPG/22.5。有 6 例初诊患者,病程不长,体型不瘦,无酮症酸中毒胰岛素分泌明显降低,考虑与“葡萄糖毒性”作用有关。2 结果3根据胰岛素分泌情况,低下者选择胰岛素治疗,正常值肥胖者首选二甲双胍,非肥胖者选磺脲类药物,增高者则首选二甲双胍、拜糖平或噻唑烷二酮。用药后每周观察血糖 13 次,根据病情每 3天调整剂量 1 次,观察疗程 1 个月。然后按空腹血糖 6mmol/L,餐后 2h 血糖8mm

5、ol/L,判断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经胰岛素释放试验后指导用药,有效 71 例,无效 9 例,有效率88.8%。对照组有效 42 例,无效 38 例,有效率为 52.5%,经 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 讨论胰岛素是体内合成代谢与储存能量的重要激素,它的合成与分泌受许多因素调节,十分复杂。本组 80 例患者胰岛素释放试验,发现胰岛素分泌功能低下18 例,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 40 例,增高 22 例。根据 2 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发病阶段的分期认识对于胰岛素分泌增高者,笔者认为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主要是以外周胰岛素抵抗为主,胰岛 B 细胞为克服加大的外周阻力,需要

6、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补偿其作用不足。因此,笔者应用二甲双胍、拜糖平或噻唑烷二酮以延缓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加速无氧糖酵解,4抑制肝脏糖异生,降低肝糖输出,增强胰岛敏感性,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对于胰岛 B 细胞开始衰竭阶段,虽然其胰岛素分泌值正常,但并未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其原因有抵抗的因素,亦有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否正常的关系2 。对于这些患者我们的处理是对肥胖者首选双胍类,对非肥胖者则首选磺脲类。若效果不佳再增加另一类降糖药。对于胰岛素分泌降低及缺乏者,由于该患者病程长且平时血糖控制差,多为胰岛 B 细胞进入衰竭阶段,选择胰岛素治疗。通过对 80 例

7、病例的临床观察,笔者认为利用胰岛素释放试验,明确胰岛 B 细胞分泌功能,为医生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科学合理的选择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糖尿病 1、2 型的分类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参考文献】1 陈文彬,王支赤. 诊断学,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11-413.2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5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m type diabents.Lancet,1998,352:837-8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