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轮复习的几点做法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499205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二轮复习的几点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二轮复习的几点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二轮复习的几点做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二轮复习的几点做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二轮复习的几点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二轮复习的几点做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二轮复习的几点做法骆驼坳中学 段永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高考备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行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学习潜力以及在科学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俗的说,命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往往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考查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特别是如阅读和概括能力、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常常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进行复习,却经常出现“打开书本就会,合上书本就忘”的现象,导致历史学科考试成绩偏低。究其原因:一是无法对

2、历史知识进行有效梳理,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缺乏科学的记忆、学习方法和备考计划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种情况是对书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在遇到新材料、新问题时,无法有效调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死读书,平时复习时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缺乏获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三种情况是平时成绩不错,但一遇到大型考试,成绩就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对主干知识的“深加工”,二是没有形成科学的答题方法与习惯。下面我们针对上述三种情况,探讨一下二轮复习中复习备考的方法,希望能达到“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的效果。一、按通史体例重构知识体系现行高中历史新课程是以专题史的

3、形式呈现的,同一单元的各课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但专题史的教学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考试说明是按照通史体例编写的,高考试卷的题目分配也是先古代史后近现代史。例如 2012 年新课标高考全国卷第 24-28 题按时间顺序相继考查了西汉、宋代、明代以及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接着第 29-33 题相继考查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最好按通史体例重新整合三个模块的内容,构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抓好通史复习,既可温故,即整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模块的知识;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纳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形成新的

4、认识。那么,如何按通史体例重构知识体系呢,其主要方法有:1、主干知识通史整合法。尽管新课程一标多本,但历史基本概念是不变的。所以,编写主干知识通史时,对课本中按时序出现的历史概念及结论要进行有深度的整合,挖掘其隐性知识,进行适当的知识增值,以适应选拔性的高考要求。2、阶段通史整合法。阶段通史指以纵向时间为依据,将三本必修教材中相关联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容紧密连贯的糅合起来构建横向的链式结构,以便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达到有效审题和解题的目的。3、中西类比通史整合法。贯通古今、纵横中西不仅是历史学科对我们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尤其是关于中外比较的内容在高考的主观材料

5、题中更为常见。所以重构中外类比通史,既符合新课标要求也有利于我们应对高考。4、自主构建的通史整合法。在复习中,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在某些知识方面有弱点,就要主动地对该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以便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二、引入新的史学观点指导复习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运用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事实上,历年的考试说明都明确规定,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内容呈现来

6、看,近几年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确实加大了对“文明史观” 、 “全球史观” 、 “社会史观” 、 “近代化史观” 、 “生态史观”等的考查力度。因此,在备考复习中,只有掌握这些主要史观的内涵,才能准确分析、理解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才能理解、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才能在备考中运用其理论整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我们还应从不同的史观切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冲破传统的历史思维定势,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多角度、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备考的效率。如用不同的史观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进行评价,

7、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史观 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文明史观: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就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文明碰撞的过程,先进国家冲击了落后国家的旧制度、旧秩序,客观上有利于整个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全球史观:将人类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全球进一步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近代化史观: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主要包括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的理性化、多元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8、模式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得到普及和认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近代化进程社会史观:指对社会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所有人的历史” “社会习俗的历史”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从各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革命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认为世界近代史就是资产阶级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过程;而世界现代史就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过程促进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确立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统治,推动了世界发展的进程三、以教材为载体,强化历史思维的培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

9、学生主动学习,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课程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要求。近两年的高考试卷也体现了这一理念,如 2011 年和2012 年新课标全国卷的 41 题就要求学生突破教材制约,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其他自主命题地区的高考试卷中,一些历史试题的材料或结论,也常有突破教材束缚、质疑教材观点的情况。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教材为载体,借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多视角思考相关问题。例如当我们看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极大地改变了 20 世

10、纪初中国历史的时候,还可以将一些学者提出的“孙中山、梁启超、袁世凯共同影响了 20 世纪初的中国历史巨变”这一观点引进来,进行综合辩证的思考;当我们依据教材对新文化运动大加赞扬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一些学者对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反思。历史学习需要我们大胆质疑现有的历史结论。有质疑,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有质疑,才使我们历史更加丰富多彩,富于思辨。四、关注社会热点,学以致用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因此,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具体包括:能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问题;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新价值观的事件;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本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理论的新提法和新理论。例如2012 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2113 年的中重点关注的内容,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建立和谐社会,改革创新,维护国家主权(目前与越南、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存在的岛屿争端) ,三沙市设立的战略意义,三农问题,经济全球化,民族关系等。2013-3-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