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汇报会材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941388 上传时间:2017-12-09 格式:DOC 页数:153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汇报会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汇报会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汇报会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汇报会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汇报会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汇报会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汇报会材料.(1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汇报会材料教 务 处二一一年十二月目 录加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1 关于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10 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的若干思考华小洋 17 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实践和瞻望朱志勇 22 单片机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朱敏杰 27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吴大红 31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陈 瑛 37 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林慧莲 41 护理学基础 1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周 瑾 44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杨 霞 60 师德与教师礼仪自主学习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杜海平 63 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A1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邵晓蓉 67 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沈文英 71 教学实习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陈小萍 74 母婴护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孙一勤 77 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胡金杰 81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陶菲菲 8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章越松 86 环境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朱余玲 88 武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向武云 91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赵伟强 95 Flash 动画制作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王 涛 9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卢雪萍 104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吴福忠 106 网页制作及网站开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屠昂燕 109

3、 建筑力学 A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吴瑞潜 115 电工电子实习实践教学类课程质量标准谢建伟 118 高级语言含自主学习的课程质量标准范立新 121 高级办公自动化公共基础课程质量标准王秀庆 123 土木工程结构检测实验课课程质量标准白文辉 127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办学质量标准林春梅 129 “自动化”专业办学质量标准施丽莲 133 基于学教互动的分级分类学生团队导师制的实践陈文平 137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总结教务处 141加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绍学院发2009 188 号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我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自 2005 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来,开展

4、了大量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要求日益迫切,急需一大批具有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本科人才,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大学生就业岗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竞争不断加剧,国家高等教育体系正朝着多样化、多层次、多类型的方向演进,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必须审时度势,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格局中找准位置,进一步冲破传统“精英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经

5、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分层、分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方院校应对高等教育竞争的有效对策,是增强我校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保证,也是我校寻求办学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基本原则,确立学校在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阶段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全力推进我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提升我校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在国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应用型人才是相对学术型人才而言的,此类人才以擅长

6、知识应用,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二次创新能力为基本特征。地方本科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为了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本科人才的要求,必须从我校所处的地域资源、拥有的办学条件和面对的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应用型人才做出更加明确具体的目标定位,以彰显我校的人才培养特色。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心,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运用现有知识和技术创造性地解决本专业领域内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历史使命,在不远的将来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工作,增强他们

7、对祖国、人民、工作、家庭、他人的责任感,使之成为能肩负责任、不辱使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应用型人才必须掌握较为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离开相关专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应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学科知识教学必须以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导向,以产业、行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要求为基准,实现从培养“学术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的转变,做到掌握学科知识与培养专业技能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面向实践的创新能力,是提高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着力点。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与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原始创新人才不同,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二

8、次开发和科技知识的转化方面,是学生善于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结果。因此,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协调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校实现错位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我校寻求特色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把认识统一到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上来,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原则(一)以地方经济与社会需求为导向地方院校办学的成功经验,就是将自己置于买方市场,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把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断调整人才培

9、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以保证人才培养规格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我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打破计划经济时代办学的封闭状态,主动走向市场, 把满足市场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的宗旨,以市场来检验办学的质量,以社会需求作为专业设置、课程改造和教材建设的基本依据,通过校企合作等平台,在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确保“出口”通畅。(二)以学生成人成才为本位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服务。把学生培养成为情操高尚、心理健康的人,使他们学有专长,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自觉履行的基本职责。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必须将学生的成人成才摆在首位,努

10、力实现成人教育和成才教育的有机统一。要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应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位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就业需要和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活动组织和管理中,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为他们实现自我、发展个性创造更多的机会。(三)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导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把一般人力资源转化为应用型人力资源的过程,而学生是否具备了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决定这一转化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采用以能力为主导,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模式。要着重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符合我校学生

11、实际的自主学习模式,搭建各种平台,开发多种载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验、实训、见习、实习活动贯穿本科教学全部过程。积极开发和整合第二课堂教育教学资源,搭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以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四)以国际化为视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绍兴地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程度日益提高。我们应当利用区域优势,培养能适应国际化运作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的需求。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内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必须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审视我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要让学生

12、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际规则与标准,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引进成熟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采用“移植”、“嫁接”等方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三、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任务与措施(一)积极发展应用型专业,加大专业调整和改造力度,优化专业布局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相当规模的与地方产业相对接的应用型专业群。我们必须抛弃按学科完整性或系统性设置专业的传统做法,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先发展与地方支柱、特色产业相对接的应用型专业的思路,积极稳妥地开展专业调整和改造工作,在“十二五”期间使

13、我校的专业布局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应用特色。第一,建立科学合理实效的专业评估和淘汰机制。通过大类招生和校内专业评估等方式,在专业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对个别招生、就业前景黯淡,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地方行业和产业支撑的专业,坚决实行限招、缓招或停招,为学校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腾出空间。第二,把好新专业设置关。今后原则上不再增设基础类专业。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需求,优先设置地方特色鲜明的应用性专业(方向),落实错位发展战略。第三,我校管理、工科及部分理科类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地方支柱产业对接紧密,必须继续做大做强。此类专业要进一步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需求的符合度,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14、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第四,师范类专业应本着“做精、做强”的原则,适度压缩招生规模,积极推进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育实习工作,强化师范生的职业教育。第五,其他文理类专业要以增加地方性和应用性元素为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增加技能性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积极推进专业改造。(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内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培养并举的二元培养体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校内培养是主阵地,产学研合作是必由之路。我校所在区域经济发达,企业众多,学校的专业与地方产业之间有较强的耦合性,这为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合作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各学院和专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采用“两段式”

15、或“多段式”产学交替模式、“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校内产学研基地模式、“官产学研合作”的产学研合作共享平台模式、“企业搭台,学生唱戏”的学生科研立项模式、“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论文)运行模式,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建立起较为稳定的产学合作教育基地。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充分发挥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走出去”不仅是指学生,也包括教师。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去经受锻炼,增长实践经验和才干。“请进来”不仅是指面向企事业单位聘用师资,也指将企事业单位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工艺流程和管理理念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三)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构建与专业人才培养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