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外科感染病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4940331 上传时间:2017-12-09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外科感染病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第6章外科感染病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6章外科感染病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6章外科感染病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6章外科感染病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外科感染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外科感染病(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第六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主讲人:陈雁群,,LOGO,概念,感染:指病原体浸入机体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细菌 、真菌 、 病毒)外科感染:指感染的产生与创伤、手术以及介入性操作有关而且任其自然转归往往需要外科手术处理的感染。,,LOGO,特点,,LOGO,分类,按病原体分类,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气性坏疽),非特异性感染(疖、痈、丹毒、化脓性关节炎),,LOGO,分类,按病程分类,慢性感染:病程超过2个月,急性感染:病程在3周内,亚急性感染:病程介于3周至2月,,LOGO,分类,按病原体来源分为: 内源性感染:寄居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生长繁殖, 形成感染. 外源性感染:

2、来自机体外的病原菌所引起的感染.如:伤口感染.,,LOGO,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化脓性感染的五个典型症状。开放性感染伤口,可见脓性渗液、坏死组织及肉芽组织增生;浅部脓肿形成时,局部可触及波动感;深部脓肿穿刺可抽出脓液。慢性感染可表现肿胀或硬结,红、热较轻。这些症状的病理基础就是充血、渗出和坏死三个基本变化。,身体状况,,LOGO,全身表现:全身症状轻重不一。感染轻者可无全身症状。重者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一般均有白细胞计数增加和核左移。病程较长时,因代谢的紊乱,包括水和电解质代谢失调,血浆蛋白减少和肝糖的大量消耗,可出现营养不良、贫血、水肿等。严重者可以发

3、生脓毒症、感染性休克。,身体状况,,LOGO,护理措施,,LOGO,合理休息与运动,饮食与营养,一般护理,,LOGO,观察局部病灶改善情况,病人精神状况、生命体征及脱水等情况,警惕有无并发症,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配合处理。,病情观察,,LOGO,1.局部病灶护理:病灶位于肢体者,应抬高制动;颜面口鼻感染者应少讲话,进食流质或半流质,减少咀嚼运动。药物外敷与理疗,配合医生换药,浅部可以外敷10%-20%鱼石脂软膏、金黄散或25%-50%硫酸镁溶液,促进炎症的消散或局限化;指导或协助病人热敷或红外线微波治疗,促进炎症消散或脓肿形成。,治疗配合,,LOGO,脓肿形成,协助医生切开引流,观察和保持

4、引流通畅。2.全身支持3.抗生素用药:预防二重感染。4.对症护理:发热病人、退热病人、脱水过多病人。,治疗配合,,LOGO,关心、体贴病人向病人介绍疾病的转归过程鼓励病人说出焦虑的主要原因解释其疑惑,心理护理,,LOGO,加强个人卫生防护,改善环境卫生,减少各类 感染机会 平衡膳食,增强抵抗力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院内感染。,健康指导,,LOGO,第二节 常见软组织急性化脓感染病人的护理,护理案例,,LOGO,概念,何为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指人体浅表皮肤、皮下组织、肌间隙及其周围疏松结缔组织等外科感染的总称。常见: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管和淋巴结炎、脓肿等。,,L

5、OGO,【病因及发病机制】,指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散至周围组织。 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好发部位:头面部、颈背部、腋窝等毛囊和皮 腺丰富部位。 常见人群:营养不良儿童和抵抗力低下老年人,疖,,LOGO,指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好发部位:颈项部和背部等皮下组织厚韧部位 常见人群:抵抗力低下成年人如:糖尿病病人,痈,,LOGO,急性蜂窝织炎,指发生在皮下、筋膜下及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常见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以是厌氧菌。 好发部位:皮下、粘膜损伤后或

6、局部化脓性感染致病菌蔓延致疏松结缔组织所致。,,LOGO,指皮内网状淋巴管的急性感染。 常见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好发部位:下肢及面部皮肤,常伴有足癣、皮肤损伤、口腔溃疡等。,丹毒,,LOGO,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指细菌自皮肤损伤或其他原发感染灶,侵入皮下结缔组织层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淋巴管感染蔓延至所属区域淋巴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可以起急性淋巴结炎。 常见致病菌好发部位:前者下肢,后者常继发于皮肤损伤或皮肤、皮下组织化脓性感染。,,LOGO,指化脓性感染发生后,病变组织发生液化坏死形成脓液,并积聚在机体内,有完整的腔壁。 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好发部

7、位:常发生在急性化脓性感染后期,在感染原发部位形成脓肿。少数情况下,致病菌可通过血液播散身体其他部位,形成转移性脓肿。,脓肿,,LOGO,身体状况,局部表现:感染共性: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炎性肿块,中央部分逐渐坏死、化脓,最后脓肿破溃。不同感染各具特点,,LOGO,1.早期局部红肿热痛,锥形隆起的小脓肿破溃后见白色小脓栓。 2.危险三角区疖挤压后可致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寒战、高热、头痛、眼周红肿,甚至昏迷。,疖,,LOGO,疖,下腰及臀部多个散在疖肿,中央有白色脓头。,无头疖,,LOGO,治疗要点,1.早期局部热敷、理疗或涂碘酊、碘伏、鱼石脂软膏等;2.危险三角区的疖严禁挤压,脓

8、肿者引流脓液;3.感染严重者用抗生素。,疖,,LOGO,1.早期大片暗红色炎症区,感染中央区逐渐形成多个粟粒状脓栓,破溃后脓血样分泌似“火山口”;2.上唇痈过多运动或挤压可致颅内感染。,痈,,LOGO,治疗要点,1.局部治疗同疖,全身应用抗生素;2.脓肿者予“+”或“+”字切口,目的在于充分引流。3.皮肤缺损大者植皮。4.唇痈禁忌切开。,痈,,LOGO,1.局部红、肿、痛,与正常皮肤无明显边界,中央部见张力水泡、坏死、化脓;2.厌氧菌引起的常发生在下腹及会阴伤口,皮下可触及捻发音;3.口底、颌下和颈部的急性蜂窝织炎可致窒息。,急性蜂窝织炎,,LOGO,治疗要点,1.局部抬高、制动、理疗、50%

9、硫酸镁湿敷,全身应用抗生素。2.形成脓肿时切开引流。3.口底、颌下及颈部的应及早切开,以免发生呼吸困难和窒息。,急性蜂窝织炎,,LOGO,1.以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起病,渐出现皮肤片状充血区,中央区稍淡,边隆,分界清,指压退色,松手后很快恢复红色,伴烧灼痛。2.一般无坏死、化脓。3.慢性堵塞淋巴回流,肢体肿胀可形成“象皮肿”,丹毒,,LOGO,治疗要点,1.制动并抬高患肢,局部硫酸镁湿敷,全身使用抗生素。2.丹毒有接触传染性,应床旁隔离。,丹毒,,LOGO,1.浅层淋巴结炎见表皮下方一条或多条“红线”2.深层淋巴结炎无红线,有患肢肿痛和深压痛3.肿大淋巴结炎可肿大、疼痛、形成脓肿。,急性淋巴管

10、(结)炎,,LOGO,,LOGO,治疗要点,1.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制动并抬高患肢,局部热敷或硫酸镁湿敷。2.淋巴结脓肿行切开引流,全身应用抗生素。,急性淋巴管(结)炎,,LOGO,1.浅表脓肿见红、肿、热、痛,波动实验阳性。2.深层脓肿局部有明显疼痛和压痛,在压痛明显部抽针穿刺可有脓液。3.深部脓肿及较大的浅脓肿出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4.结核性脓肿局部无红、热表现,成为“冷脓肿”,脓肿,,LOGO,治疗要点,1.一旦确诊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脓肿-切开引流。2.全身症状重-应用抗生素。,脓肿,,LOGO,护理措施,基本同第一节1.丹毒有传染性,应床边接触隔离。换药用具先浸泡后清洗消毒。敷料焚烧。2.上

11、唇部感染者,少说话,进食流质或半流质,禁止挤压;“危险三角区”的疖和上唇的痈注意观察颅内感染现象。;口底、颈部蜂窝织炎严密监察有无呼吸困难。,,LOGO,护理措施,3.一般脓肿切开引流,但口底、颈部蜂窝织炎病人过度肿胀应及早切开减压,及时换药,保持引流通畅。4.健康指导 (卫生、预防损伤、加强锻炼、严禁挤压、尽早治疗),,LOGO,第三节全身性感染病人的护理,,LOGO,概念,全身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在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的表现。脓毒症:病人体温、循环和呼吸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指由感染及其致病菌的毒素或由严重创伤、休

12、克等非感染因素所产生的变性坏死组织及其产物激活体内炎症细胞,促使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导致机体产生瀑布样的全身炎症反应。,,LOGO,身体状况,局部表现:评估原发感染病灶,可有一般感染表现。全身表现:骤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面色苍白或潮红、呼吸急促、精神烦躁或抑制,甚至昏迷;肝脾肿大严重者可伴有黄疸和皮下淤血;皮肤粘膜干燥等组织脱水症、尿量减少,甚至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LOGO,治疗要点与护理,治疗原则:全身及早联合使用有效抗生素、积极寻找并处理原发感染病灶、加强全身支持及对症治疗。静脉导管-拔出导管真菌脓毒症-应用抗真菌药物,,LOGO,【护理措施】,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时收集有关液体、分泌物,进行细菌或真菌培养;注意防止感染性休克、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病情观察,,LOGO,寻找原发感染病灶,配合医生处理,脓肿者切开,观察有无新的转移性脓肿出现,根据药敏实验,及时调整。注意用后的疗效及反应,长期使用者应注意有无慢性腹泻、口腔黏膜感染,警惕二重感染。,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糖、高维生素类食物 ;鼻饲或肠外营养或输血,提高抵抗力,发热、烦躁 、疼痛的对症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