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谈读书》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4940199 上传时间:2017-12-0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两篇·谈读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短文两篇·谈读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短文两篇·谈读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短文两篇·谈读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短文两篇·谈读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谈读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两篇·谈读书》(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读书【英】 培根,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后者收入58篇随笔,从各个角度论述广泛的人生问题,精妙、有哲理,拥有很多读者。,作者简介,读准给下列字音:怡( )情 统筹( ) 藻( )饰狡黠( ) 诘( )难 要诀( )蒸馏( ) 劝诫( ) 滞( )碍吹毛求疵( ) 豁( )然贯通,嚼,咀嚼( ),味同嚼蜡(

2、 ),好,好读书( ),读好书( ),y,chu,zo,xi,ji,ju,li,ji,zh,c,hu,ju,jio,ho,ho,怡情:文采藻饰:诘难:寻章摘句:味同嚼蜡:滞碍:吹毛求疵:要诀:,解释下列词语,使心情愉快。,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诘问,为难。,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不通畅。,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重要的诀窍。,本文的论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论题,谈了些什么内容?,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足以怡情全凭观察得之),读书的方法;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使能无知而显有知),读书的作用 (读史使人明智皆有特 药可医),

3、结构图示,论读书,A 读书的目的,B 读书的方法,C 读书的作用,三种目的,三种偏向,读书与经验、观察的关系,塑造性格,弥补缺陷,品味语句,体会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4、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5.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3.读书补天然之不

4、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明确:,排比论证(归纳论证):语言简练,富有气势,从各个方面论证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及感染力。,比喻论证:将比作,生动形象的论证了观点,通俗易懂,说理透彻。,正反对比论证:全面有力的论证了的观点,质疑解难:

5、,对于作者的读书观,你有疑问或收获吗?结合自我读书经历谈谈你的感受。,分享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不求甚解,马南邨,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 、笔名马南邨。福建福州人。1929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政法系

6、。1931年转入上海法政学院经济系,从事中共地下活动。1934年插班到河南大学历史系,开始研究中国经济史。1937年出版中国救荒史,引起史学界注意。1961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又与吴晗、廖沫沙以“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而产生很大影响。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融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整体感知,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第八段:第九段:,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

7、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肯定的,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引语录,说明不求甚解也是不因小失大,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总结一下:,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2、虚心的不求甚解,3、读活,1、好读书,4、勤读,谈读书,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排比论证

8、,不求甚解,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事实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立论,驳论,精练华美,严谨质朴,比较阅读,拓展延伸:,用“别人都说而我觉得因为”的句式,写一段驳论的话。,名人读书的趣事: 韦编三绝 头悬梁锥刺股 囊莹映雪 凿壁偷光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

9、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刘勰佛殿借读: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的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欧阳修荻草代笔: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

10、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

11、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这是求学的第一步,是说必须站得高,看得远,选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我”登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瑟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浮云过世 。,一个人在认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之后,就必须刻苦读书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拼搏,即使衣带宽了,人渐瘦了,也始终不后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原意: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在千百次地寻求知识之后,回过头来一看,忽然发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在眼前了,成功正在向你微笑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原意:夜深了,我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