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的不同塑造方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4939182 上传时间:2017-12-0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的不同塑造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的不同塑造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的不同塑造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的不同塑造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的不同塑造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的不同塑造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的不同塑造方法(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牡丹亭杜丽娘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不同塑造方法戴新安,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杜丽娘与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空箱中杜十娘形象各自不同塑造方法。,汤显祖的牡丹亭教材170页,汤显祖(1550-1616),号若士。临川(今属江西)人。出身书香门第,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在南京、浙江、广东等地做官。48岁时,弃官归里。 代表作是“玉茗堂四梦”,即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和紫钗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世界名剧,与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 明朝是中国古典戏剧发展的黄金时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汤显祖提出“贵生”论,主张“天地之性人为贵”,以“情”反“理”;提出“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

2、,“万物之情,各有其志”世界是有情的世界,人生是有情的人生。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内容简介 教材170页,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描写的是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自小生活于深闺之中。一天,她在丫环春香的带领下,私自游览花园,想到自己颜色如玉,却不能早成佳配,不由感慨万千。回来后因感成梦,梦中与一名年轻书生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来到此。其后柳梦梅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杜丽娘鬼魂来与柳梦梅相聚,两人过了一段幸福生活。杜丽娘告诉柳梦梅,她可还魂。柳梦梅挖开杜丽娘的坟墓,杜丽娘死而复生,杜丽娘和柳梦梅历经艰

3、难曲折终成眷属。,惊梦中美妙的梦境描写把在封建卫道者认为“伤风败俗”之事描写得庄严幽致,令人难以忘怀。烘托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至情:真实的思想感情;真情。,牡丹亭的创作主题是要写情与理的矛盾。作者将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敏锐的社会观察上升到理念的高度,以高超的艺术手段,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把它表现了出来。,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的生离死合、死而复生的爱情故事描写,愤怒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窒息人性、束缚男女青年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他们为追求理想爱情所迸行的不屈不挠、能生能死的斗争精神,从而谱写了一曲以“至情”战胜礼教的凯歌。,提炼汤显祖牡丹亭的主题思想 (作业题),牡丹亭中表现的是一种“生者可

4、以死,死者可以生”的真情,并以这种真情来对抗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 惊梦正是通过少女杜丽娘渴望自由爱情的内心世界进行淋漓尽致的刻画,来展示以情抗理的矛盾冲突。,牡丹亭故事强烈的社会警示意义:,(1)以“情”反“理”,揭示朱熹理学窒息人性的本质。(2)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 (3)对当时社会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家传户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梦龙(明),二、冯梦龙与“三言” 1、冯梦龙(15741646) :长洲(江苏吴县)人,书香门第出身,少有才气,狂放不羁,一生功名不顺,61岁任福建寿宁知县,4年期满归乡。曾参与抗清宣传,后忧愤而死。,冯梦龙长在商业经济活跃

5、的苏州,非常熟悉市民生活,是明朝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代表,一代通俗文学大家。他搜集、整理、编撰的通俗文学作品涉及白话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民歌、散曲、传奇等各个方面,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 “三言”。,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 ( 古今小说 ),天启元年(1621)前后刊刻 警世通言,天启四年(1624)刊刻 醒世恒言,天启七年(1627)刊刻,每集40篇,共计120篇,150万言,冯梦龙,故事情节,名妓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她深知沉迷烟花的公子哥们,由于倾家荡产,很难归见父母,便日积月累地积攒了一个百宝箱,收藏在院中的姐妹那里,希望将来润色郎装,成就自己的姻缘。经过长期考验和寻觅,她选择了李

6、甲,并且欲望终身托付于他,因而让李甲四处借贷,又拿出自己私蓄的银两,完成自己从良的心愿。投奔他人从良是杜十娘重新做人的必由之路,因此姐妹们听说她顾从李甲离开妓院,大家都是纷纷相送,并以资相助为盘缠将百宝箱还给于杜十娘。李甲担心归家不为严父所容。杜十娘与李甲泛舟吴越,在途中,一富家公子偶然相遇,目睹杜十娘美貌,心生贪慕,就乘与李甲饮酒之机,巧言离开,诱惑并使李甲以千金银两之价把杜十娘卖给了他,杜十娘明知自己被卖弄,万念俱灰。她假装同意他们的交易,然后却在交易之际当众打开百宝箱,怒斥奸人和负心汉,抱箱投江而死。,她不堪忍受这痛苦的岁月、非人的生活,暗暗准备跳出苦海,做一个良家妇女。,两情相悦,十娘

7、知道他有难处,也不怪他怨他,对他还是十分亲热。两人海誓山盟,像夫妻一样终日相守。,过了几日,船到瓜洲,李甲另雇了只小船,安顿好行李,准备明日一早渡江。那时正是十一月中旬,月光皎洁,江天一色,两人同坐船头观赏。,双双还家,孙富有意挑拨:“兄带丽人回乡,固然痛快。但尊大人不相容,又如何安置?让她一个人独住江南,难免有轻薄弟子前来纠缠。假如风言风语传播开去,对你的名声”,进退两难,杜十娘上前拉出抽屉,猛地投入江中。李甲、孙富和船上的人,无不惊奇诧异。,杜十娘推开李甲,痛斥孙富道:“我尝尽艰苦,好不容易到得此地。不想你这邪恶的小人,用花言巧语破坏我婚姻,断送我恩爱。我死后有知,定要报此深仇。”,李甲悔

8、恨交加,顿足大哭,正要祈求杜十娘恕罪。却见她抱起宝匣,纵身跳进江心。,杜丽娘与杜十娘形象各自不同塑造方法,杜丽娘与形象的塑造方法,牡丹亭中杜丽娘渴望爱情幸福,直至因情而死,死后,她的幽魂与柳生相爱是那样的主动、大胆、热情、一往情深,最终,在这种至情的感召下,杜丽娘又因情复生。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生死之恋和浪漫婚姻的理想情怀。牡丹亭中杜丽娘是一个“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真情形象,并以这种至情来对抗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牡丹亭是按照人们心中理想来反映现实、塑造形象,是浪漫主义塑造方法。,杜十娘形象的塑造方法,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是一个美丽聪慧、性格刚烈、对爱情有着执着追求的风尘女子。虽然误落烟花,但她并不屈从于被侮辱、被践踏的地位,而是渴望平等、美满、真诚的爱情人物形象。 作者为反映杜十娘的悲剧是当时社会对她的欺骗挤压所造成的。以现实主义塑造方法,用细腻的笔触塑造一个执著追求自己心中美好愿望而又破灭的倔强女性形象。,现实主义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子来反映生活,塑造形象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是按照生活的理想的样子来反映现实、塑造形象的创作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