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原理第一章1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4939166 上传时间:2017-12-09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9.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原理第一章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建筑原理第一章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建筑原理第一章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建筑原理第一章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建筑原理第一章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原理第一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原理第一章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公共建筑总体环境布局,一 环境的概念,1. 环境:人类生产生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2. 环境因素:,2.1 自然环境:自然界为我们所提供的最重要的生存条件。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体”的整体环境观,使得中国传统建筑设计都处在谋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渗透。(例如:四合院、皖南民居、中国园林等),国外的建筑自然观:赖特草原式建筑,重视自然,尊重自然,将建筑设计为从大自然中生长出来的一样。(如:流水别墅、威利茨住宅),自然因素:气候条件:日照,风速,降雨,降雪,气温等条件对于建筑的影响。环境条件:“不动方,不破相”,具体指以自然环境景观要

2、素为依据,进行模仿提炼和重整,将建筑的空间与形态融入自然环境中,或通过对比协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2.2 人工环境:指人类为了满足一定的社会生活目的而人为的建造,构筑的空间环境。2.3 人文要素:包括历史与文化特征,居民心理行为特征。要从地域、文化、民族等方面分析。,3 建筑空间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从而与自然保持和谐两种倾向 建筑是人工产品,不应当模仿自然,而应当与自然构成对比关系 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不否定建筑应当与环境共存,并互相联系。不同的是一个通过调和达到统一,一个通过对比达到统一。,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如果将其平面化可以看作一种图底关系,没有可以用来衬托

3、的底,就没有建筑的形。他们共同形成一种不可分离的实体。,二 公共建筑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1 一栋好的公共建筑,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关系,使之构成一个整体统一而又和谐完整的空间体系。2 公共建筑室内外环境间的关联:室内环境受室外环境影响,如采光、通风、朝向、流线等,如果不考虑室外环境的影响,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会提高成本或流线混乱。而室外环境也受室内环境的影响。好的室内环境可能对周边室外环境产生影响,要有机的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地形,绿化与小品之前的关系,使室内外环境相协调。,3 室内环境 内在因素:公共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和美观问题 室外环境

4、 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4 解决这些因素所引起的矛盾的方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制宜,三 公共建筑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1 公共建筑室外环境的构成因素: 建筑 建筑群体组合 道路、广场、绿化、雕塑、小品、灯光造型,2 建筑:位于明显又主要的位置,常常形成空间构图中心,对其他因素加以综合性的布局,构成完整的室外空间环境。,3 建筑群体组合概念:主要是指如何把若干栋单体建筑组织成为完整统一的建筑群。有机联系通过两个方面因素制约: 正确反映各建筑物之间的功能关系 必须和特定的地形条件相结合,群体组合应做到:1 各建筑物形体之间彼此呼应,相互制约2 各外部空间既完整统一又相互联系

5、,从而构成体系3 内部与外部空间相互交织穿拆、和谐共处于一处,总的看来,古代建筑群体组合受功能的制约较少,对形式的考虑较多;而近现代建筑的群体组合受功能的制约较多,建筑形式往往随着功能的要求而变化。不同类型的建筑群,由于功能性质不同,反映在群体组合的形式上也必然会各有特点。,课后思考,绪论:1.公共建筑的类型有哪些?2.如何理解“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并说明建筑空间与实体之间的关系。3.简答经济、适用、美观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章1:1.公共建筑对待环境的两种态度,其不同的表现效果是怎样的?2.公共建筑群体的室外空间环境组合时,应考虑几方面问题?3.试分析比较天安门广场和圣马克广场在设计意图和艺术构思方面的不同特点?4.如何理解“图底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