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4939132 上传时间:2017-12-0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的理论探索》(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文革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年2月7日

2、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必要性),错误根源:,个人崇拜,教条主义 (违背实事求是),实质:,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影响:,“文革”的错误得不到彻底纠正,出现“文革”后的“两年徘徊”,背景,问题探究,“两个凡是”错在哪里?其实质是什么?,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可能性),影响,(3)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2)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3、路线。,“两个凡是” 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酝酿:,开端:,提出:,基本形成:,成熟并形成体系:,写入党章:,形成发展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转折,“两个凡是” 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酝酿:,开端:,提出:,基本形成:,成熟并形成体系:,写入党章:,十二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

4、和关于党章的决议,形成发展过程,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包括两层涵义: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

5、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两个凡是” 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南方谈话”,1992中共十四大,1997中共十五大,酝酿:,开端:,提出:,基本形成:,成熟并形成体系:,写入党章:,形成发展过程,内容,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道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

6、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三个有利于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7、精髓,历史地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国际: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国内: A.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B.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1.背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形成过程,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成为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讲话,阐述“三个代表”2002年,中共十六大,被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写进党章,3.内 涵,4.精 髓,解 放 思 想 实 事 求 是 与 时 俱 进,5.历史地位,

8、(1)精神实质: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本质在执政为民。(2)历史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知识延伸,科学发展观,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9、,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提出,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堂小结,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国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实 事 求 是独 立 自 主群 众 路 线,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 放 思 想实 事 求 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解 放 思 想实 事 求 是与 时 俱 进,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4、科学地回答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是 ;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是 ; 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E、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D,E,课堂训练,邓小平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