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4939095 上传时间:2017-12-0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8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建筑简史,复习提纲,中国建筑简史,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一、城市 二、宫殿 三、坛庙 四、陵墓 五、宗教建筑 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 中国佛塔的主要类型 六、住宅 七、园林 八、构造、部件及装修,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一、木构架体系,“墙倒屋不塌”二、院落式布局三、规划城市四、山水园林,一、木构架体系,“墙倒屋不塌”新石器时代的二个遗址西安半坡、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各自的特点。 木构架的主要类型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井干三种。了解各自优缺点。由此体系派生出以下特点:(一)重视台基 为防止木柱根部受潮,抬高基座。逐渐台基的高低与形式成为显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如王府的台基高度有规定,太和殿

2、用三层须弥座汉白玉台基等。(二)汉以后屋顶呈曲线或曲面(四)重要建筑使用斗拱 斗拱原为起承重作用的构件,随着结构功能的变化,斗拱成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至明清装饰性加强,用材变小。(五)装饰 小木作、砖石雕,二、院落式布局 中国的宫殿、庙宇、衙署、住宅等都属院落式。三、有规划的城市 历史上不少朝代的都城都比附于周礼考工记的王城之制,大多数都是外形方正、街道平直、按一定规划建造的。一些县城则不然,外形为圆形,“应天时,就地利”。四、山水式园林 中国园林园景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因借自然,模仿自然,与中国的山水画、山水诗文有共同的意境。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与欧洲古典园林惯用的几何图形,林木

3、修剪,人力造作的气氛,大异情趣。,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一、城市都城的制度: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中国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中国的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是与周礼考工记之王城之制最接近的。中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有: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北京古都的风貌改变较大,尚未列入)里坊制:唐长安城为里坊制,为封闭型。宋汴梁、临安转变为开放型,沿街设肆,沿街设住房。,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二、宫殿:东西堂制: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汉代开东西堂制之先河,晋、南北朝(北周除外)均行东西堂制。隋及以后均

4、行三朝纵列之周制。隋唐的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唐代宫殿雄伟,尺度大。麟德殿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约为清太和殿的三倍。宋朝宫殿的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型殿。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的影响,用多种色彩的琉璃,金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三、坛庙:坛 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庙 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大祭:皇帝亲自祭祀;中祭:皇帝派大臣代祭; 望祭、不设庙,只朝所祭方向遥祭。圜丘 祭天的坛。特征建筑物:天坛、孔庙应作全面了解。,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四

5、、陵墓:四出羡道。商、周帝王陵墓的形制,由东西南北四方,以斜坡道及踏步由地面通向墓室。封土:帝王陵墓地表以上陵体。方上:累土为堆,呈截顶方锥体形的封土。中国已知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的一块铜板错金银的“兆域图” (战国时期)。黄肠题凑:汉代帝王陵制,用栢木断类成的墓室,栢木心为黄色,木断头皆朝内,故称。陵邑:汉陵各设陵邑,即小城市。迁各地富豪及前朝官吏来居住,名为守陵,实是强干弱枝,便于统治管理。唐代陵墓:“因山为穴”(以乾陵为例,了解其布局特点)。五音姓利:阴阳堪舆术先按姓分属五音(宫、商、角、徵、羽)而择地不同。宋代国姓为赵,属角音,墓地要“东南地穹、西北地垂”,

6、故宋陵由高向低而建。明十三陵:选址、布局、单体建筑均具很高水平(应对其作评述)。方城明楼:南京中山陵及其设计者:,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五、宗教建筑:佛寺布局的演变:以塔为主,前塔后殿,堂塔并列,塔另置别院或山门前。明、清佛寺建筑典型布局。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配殿,藏经楼,另附各种院。佛教四大名山:1.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2.四川峨眉山(普贤);3.安徽九华山(地藏);4.浙江普陀山(观音)。道教名山:江西龙虎山、江苏矛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山东崂山、陕西华山。道教建筑的特点:1.以“宫”、“观”、“院”等命名,不以寺称; 2.所奉神像蓄发长髯,穿中试衣袍;3.不以塔为

7、膜拜对象;4.常有洞天福地等园林布置。伊斯兰教礼拜寺建筑特点:1.不供偶像;2.设朝圣地麦加朝拜的龛;3.不用动物图像作装饰,用可兰经文、植物及几何图案作装饰;4.设有邦克楼,浴室等。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寺:1.广州杯圣寺(俗名狮子寺);2.泉州清净寺(俗名麒麟寺);3.杭州真教寺(俗名凤凰寺);4.扬州仙鹤寺。舍宅为寺。南北朝盛行的社会风尚。致仕之士舍出住宅作佛寺,以前厅为殿,后堂为讲堂。,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南禅寺山西五台山;创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A.D.782年)中国现存早的木构建筑 。佛光寺东大殿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现存最大质量最好的木构建筑 。隆

8、兴寺摩尼殿河北正定;建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25年;四出抱厦,山面朝前。独乐寺的山门和观音阁天津蓟县;建于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木塔,结构合理。应县木塔现存最大的木构楼阁的精品。晋祠圣母殿山西太原;建于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建) 。殿前有鱼沼飞梁 。道观寺永乐宫山西芮城;元初建筑,建于元中统三年公元1264年。内中壁画著称;永乐宫原址山西永济,因修三门峡而移建芮城,是我国文物保护迁建古建筑较成功的一例 。清净寺(俗名麒麟寺)福建泉州;元至正年间重修,公元13411370年,保持外来影响。布达拉宫西藏拉萨,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重建,最大的喇嘛教寺院。,中国古建筑常识提

9、要中国佛塔的主要类型(要举例、绘示意图),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公元1056年),俗名应县木塔。现存年代最早且是独一无二的楼阁式木塔。 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公元523年),是一座15层的密檐式塔,是我国地面之上真正的建筑遗存中最早的一座。单层塔山东济南柳埠的神通寺四门塔。建于隋朝(公元611年)。平面为方形的单层石塔。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式塔北京大真觉寺塔。建于明朝(公元611年)。五座密檐塔建于高台基上。,其他名塔: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宋塔,现存最高的砖塔,高84米。河南开封祐国寺塔宋塔,俗称铁塔,第一座琉璃面砖塔。福建开元寺双石塔宋塔,现存最高石塔。南

10、京报恩寺琉璃塔明建,毁于太平天国。列为当时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山西大同的九龙壁和山西洪洞广胜寺上寺飞虹塔也是明代的琉璃建筑 。石窟寺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洞窟形佛寺。著名的石窟寺:甘肃敦煌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太原云龙山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六、住宅:传统住宅的主要类型有:(一)院落式是中国传统住宅的主要形式,包括多种形态。如:四合院、厅井式(四水归堂)、一颗印、土楼等。四水归堂建于明代中叶,此堂是供族中80岁以上的老人娱乐和议事的场所。宅高雅古朴,二进三开间,正面为三开间柱式门厅,厅的两侧多有门房,前后进间设有天井。明代徽州

11、民居家家如此,谓之“五岳朝天,四水归堂”。古时徽州人聚水如聚财,选设天井,不仅是通风采光的需要,还图“肥水不外流”之吉利。 一颗印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但多风,故住房墙厚瓦重,地盘方整,外观也方整,形如印章,当地称为“一颗印”。“一颗印”外围均为高墙,用夯土或土坯筑成;也有用内土外砖形式筑成者,称为“金包银”。“一颗印”通常形式为“三间四耳”,即正房三间,耳房(厢房)东西各两间,均做成两层楼房。 土楼在福建永定县,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圆楼 。客家的土楼有好几种样式,较为常见的有圆的、方的。 “五凤楼”为方形土楼的组合。典型的客家圆楼中每间房间大约为10-13平方米大小,较大的有15平方。围

12、屋的所有朝外的窗口都是非常的小,而朝里的窗则是尽可能的大,在底层一般都不会有朝外的窗口。,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二)窑洞式分布于河南、山西、陕西等黄土层厚的地域,有靠崖窑、地坑院及锢窑。(三)帐房、蒙古包分布于内蒙、青海等地,是牧民移动式房屋。(四)碉房藏族的住房。最初,羌族人民建造碉房是为了防御的目的,后来碉房逐渐形成了羌族住房的普遍形式。 (五)干栏分布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说话层架空,以利防潮、防虫蛇野兽的木构房屋。如广西壮族的麻栏,云南傣族的竹楼等。 现存明代住宅:在山西、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均有遗存。,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七、园林中国园林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1.汉以前以帝王贵族

13、狩猎苑囿为主体;2.魏、晋、南北朝山水园林奠基(园林成为真正的艺术);3.唐代风景画全面发展;4.明清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三山五园:清代皇家在北京西郊所建的园林。 瓮山(万寿山)清颐园(又名清漪园)(颐和园) 玉泉山静明园 香山静宜园 畅春园、圆明园,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江南名园,中国四大名园: 苏州留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四大古典名园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江南名园:寄畅园(明、无锡);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以上苏州); 个园(个园最负盛名者,乃四季假山之说。 )、小盘谷(叠石胜)(以上扬州); 瞻园(南京)。,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14、构造、部件及装修,八、构造、部件及装修:(一)屋顶的五种主要形式:1.庑殿顶四阿顶;2.歇山顶九脊顶,厦两头;3.悬山顶不厦两头;4.硬山顶;5.攒尖顶。(二)柱梭柱上下端或仅上端做卷杀的柱。生起檐柱有当心间向两端逐渐升高,使檐口呈一缓和的曲线。侧脚宋营造法式规定:檐柱向内倾柱高的10/1000,两山檐柱向内倾柱高的8/1000,角柱两个方向都倾,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三)宋营造法式的四种地盘图:金厢斗底槽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厢斗底槽”。代表作是最大的唐代木建筑-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单槽四周围廊,即宋营造法式记载“副阶周匝”(

15、即在主体建筑之外,再加一圈回廊)做法。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崇宁元年(1102)重修。殿依山而筑,恰在晋水源头之上,坐西朝东,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双槽故宫太和殿分心槽常用于山门,如蓟县独乐寺山门,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构造、部件及装修,(四)构件1.普拍枋之变化唐代尚未见,宋开始有,宽于阑额。宽度减小渐与阑额趋于一致。阑额明清时阑额宽,普拍枋窄于阑额,改称平板枋。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中用在柱列上的联系构件,承托斗拱和横向的梁架,用以增强柱网的稳定。 额在汉至唐时期称楣。隋以前的楣多压在柱顶上,承托斗拱和梁。隋唐时,楣开始用在柱头之间,插入柱身,并分上下2层,称为重楣。宋营造法式称上层楣为阑额,下层楣为由额,阑额以上又平放一厚木板,称普拍枋;而称隋以前压在柱头上的旧做法为檐额。阑额、檐额用于内柱上的称屋内额。清式称阑额、由额、普拍枋为大额枋、小额枋和平板枋,有时在大额枋或小额枋下加垫托的雀替,以加强柱和枋之间的联系(见大木作)。2.举架与举折定屋架坡度的方法。清式为举架,由檐部逐步架加大坡度。宋式先定脊的高度,逐步架减小坡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