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题四:认识论转向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4939038 上传时间:2017-12-09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8题四:认识论转向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B8题四:认识论转向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B8题四:认识论转向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B8题四:认识论转向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B8题四:认识论转向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8题四:认识论转向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8题四:认识论转向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论转向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哲学基本问题之澄明,真正的哲学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 马克思,专题四:,本专题纲要,中世纪(4-14世纪):基督教哲学文艺复兴(15-16世纪):希腊人本主义复归 唯理论:我思故我在认识论转向 德国古典哲学 启蒙运动 康德(先验哲学) (17-18世纪)经验论:知识就是力量 黑格尔(辩证法)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 德法精神的联盟核心问题:哲学基本问题之澄明,“穿着七里靴飞过中世纪”,在早期基督教向希腊化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融基督教思想与希腊哲学于一体的神学-哲学理论基督教哲学。希伯来和希腊是两种文化传统,哲学和宗教是两种文化形态,它们从冲突到融合,经历了

2、几百年时间,其间充满了宗教冲突、政治斗文化、碰撞和哲学争论,最终的结果是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理性用来论证上帝的存在。由古代本体论引导出来的西方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致命缺陷,在于人从真理与现实这两个世界中的被放逐。真理与人心无关,现实尘世之状况也与人的努力无关。人的尘世生活,无非是通向天国之旅程。尘世的一切现实状况都是上帝意志的体现,人在尘世中只应该承受一切而不是试图改变什么。人的安身立命之所在乃是那彼岸的天国,尘世生活的目的在于在历尽磨难之后迎接末日审判。,“没有认识论的本体论承诺无效”,灵魂之理性部分的真正使命(即认识真理),其实就是努力去认识上帝。以巩固对上帝的信仰,而不是借助对尘世的认识去

3、改善尘世。这个尘世只有一个意义、一种价值,即让我们的灵魂在其中经受考验,以便最终达到灵魂在天国中的不朽的幸福。西方世界在基督教的文化精神中丧失了文化创造之最基本的原动力,其后果是中世纪末期普遍的文化衰落与社会腐败。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了对古希腊世俗的人本主义精神的怀恋和复归。作为反抗教会与贵族统治的强有力的社会基础的资产阶级,终于直接诉诸理性自身的权威,一场以理性为最高原则的启蒙运动不可避免:西方近代哲学即是这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理论表达。,在西方古代哲学中,真理是指与意见(来自感性经验)有别的知识,而知识则来自灵魂的神性部分(灵魂在理念世界中呆过)对超越的理念的直接把握。在古希腊大多数哲学家看来

4、,知识的前提在于有一个超越尘世的、彼岸的真理世界的存在。作为爱智慧的哲学,是对彼岸的、绝对真理的趋近,爱是努力趋近,而不是完全达到。真理的本性是他对感性尘世之物的超越性,而获得真理的途径直接就是人的灵魂对神的智慧的爱。至于认识真理的目的,则在于这种认识本身,所谓认识乃出自于纯粹的理论兴趣,因为它是灵魂所能有的最高福祉。因此,在西方古代哲学总背景中,真理之本质及真理之认识都在超越本体论的框架内得到确认,近代意义上的认识论问题无从发生。,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精神,17、18世纪是理性的时代,科学的时代。古希腊的理性是与宇宙的心灵相通的思辨,中世纪的理性是神学和信仰的助手,近代的理性则是时代的精神,

5、也就是自然科学的精神。近代科学家没有传统包袱和现存答案,只相信通过自己的探索而建立的知识,他们重视观察和试验的求实精神,把经验当作发现和检验真理的方法。实验的方法按照科学理论设计并限定感觉经验,具有目的性、选择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等特点,从而使经验观察结果能够起到发现和证实真理的作用。近代科学家对经验进行科学设计的方法是认识的进步,它填补了感性和理性的差距,用实践的结果回答了感觉经验如何能够产生抽象概念的问题,科学经验并不排除理性。,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哲学适应科学的发展,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变,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是认识论的问题,与古代和中世纪的哲学相比,近代哲学发生了认识论的转向,他的首要目

6、的是建立新型的科学观。近代哲学家关心知识的起源、性质、对象、基础和范围等,为知识寻找确定性的基础。近代认识论中有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阵营。,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关于入类思维的性质,亦即关于精神的认识的最后根源,关于观念的发生和来源,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见解。唯理论主张:我们的观念是人们生来就有的,人类的精神是种种观念的本源,而外界、经验和进行媒介的感官只不过是我们认识到在我们精神里早巳存在的东西,它们只不过唤起睡在那里的种种解释(笛卡尔天赋观念)经验论主张:观念只能从外界得到,我们的精神只是一个空的容器,感官吸收进来的种种直观在其中消化的为观念。如果使用一个易懂的比喻:把人们的精神看成一块干净的板,

7、以后经验每天按照一定的书写规律把某些新鲜的事物写在上面(洛克的白板说)。对于把观念说成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先于经验的学说,即唯心主义。对于通过经验,通过感官才产生精神认识,观念后于经验的学说即是唯物主义。,近代哲学认识论的核心是真理问题。真理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获得真理?是认识论的两大基本问题。近代哲学家们诉诸理性自身的权威,意味着重新看待理性作为人心的能力与真理之间的关系。假如真理超越于理性之外,而理性本身又只是被超越的真理预先规定其范围和可能性的东西,那么理性就没有真正的权威。权威在人心之外,以真理的面貌出现,要求人简单地服从。近代哲学家要求从根本上打破外部权威对人心的支配,需要在哲学本体论上

8、进行革命。笛卡尔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划时代的意义,正是开启了这场革命。,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指出了“我思”是一切真理之具有确实性的唯一出发点。在“我思”中,“我”因“思”而立,故“思”即“我”,“我”即“思”。由此,思不再是超越个体之外的“客观思维”。这样,笛卡尔实际上驱除了超越的客观思维之真理,而赋予纯粹思维以主体的内在性,即要求把超越的、外部的真理拉回人心。于是,现实世界的真理要从主体思维中产生,真理是人心的产物。这是近代理性主义的开端。,从笛卡尔开始,我们踏进了一种独立的哲学。这种哲学明白:它自已是独立地从理性而来的,自我意识是真理的主要环节。哲学在它自己的土地上与哲理神学分

9、了家按照它自己的原则,把神学撇到完全另外的一边。在这个新的时期,哲学的原则是从自身出发的思维,是内在性,这种内在性一般地表现在基督教里,是新教的原则。现在的一般原别是坚持内在性本身,抛弃僵死的外在性和权威,认为站不住脚。勒内笛卡尔事实上是近代哲学真正的创始人,因为近代哲学是以思维为原则的。思维是一个新的基础。这个人对他的时代以及对近代的影响,我们决不能以为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是一个彻底从头做起、带头重建哲学的基础的英雄人物,哲学在奔波了一千年之后,现在才回到这个基础上。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黑格尔在这里所说的作为哲学自身家园的新基础,正是作为内在理性的人心(我思、自我意识、怀疑、思考

10、)。真理既然由人心而出,那么,人心对于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心对人类生存的基础负有责任,因为真理不是现成地在尘世之彼岸,仿佛我们只应该等着真理像一块块陨石从相对于尘世而言的理念异域里按照神意而掉到我们上。其本体论上的根本意义,即是赋予西方人以这样一条信念:真理是人类思维自身的事业,而努力去认识真理的人心,其进步,将导致尘世的完善;尘世应当被改造,将之改造得符合于人心的愿望。 从此,认识真理与尘世进步,成了同一件事情。,主体在理智方面拥有天赋观念,天赋观念是由比人更高的存在即上帝印人人的心灵中去的。但这是借助神学本体论而作的断言,而不是在认识论的范围内回答问题,于是有经验

11、论者起来对唯理论。,“知识就是力量”,近代哲学史上经验论的第一个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他批判了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并为经院哲学所继承的传统科学观和逻辑体系。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区分科学与逻辑,科学都是自明性的,是按照演绎逻辑进行的公理体系。培根认为,传统的知识和科学只适用于闲谈,以思辨和伦理价值为取向的古代知识而没有实用性,应该被排除在科学知识的范围。而衡量知识的标准是实用性,即满足于人类物质生活需要的用途,不包括精神生活的需要和满足,这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培根认为知识的真正起源是经验。他主张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与实验,在此基础上所作的归纳,才形成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推理所由

12、之出发的大前提。光凭感性能力本身,人不能发现感性中的确实性,理智在知识构成中的地位,只是为寻得在感性中的确实性所使用的工具。理智由确实性之源泉下降为发现确实性之工具,这种观点显然与唯理论对立。但经验论自身还得回答理智工具的起源及其可靠性之根据问题。,培根以归纳法作为唯一的研究自然的方法,只有从归纳法入手,才能获得普遍知识,通过普遍知识去解释自然间个别的现象,他进一步主张,了解自然本身并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致用。人类知识的目的,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支配和征服自然,使自然服从人心,“达到人生的福利和效用”。故知识就是力量,当时种种科学发明应用,使不可见者可见,使不可能者可能,科学成了人类智慧的指南针

13、。那么应该如何获得改造自然的力量呢?培根指出,人类知识是对自然因果规律的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就能够改变自然、趋利避害,从而使自然规律为人类的利益服务。“规律及其不可分的部分”是事物的形式,即事物的简单性质,比如重量、黄色、硬度等等,为了获得支配自然的力量,科学需要“发现一种性质的形式”,并“在一个物体上产生和加上一种或几种新的性质”。实验是发现和支配事物形式的唯一途径,只有试验能够使得那些有利于人类的性质重新出现,把不利于人类的性质与事物分离,并利用简单形式产生出人们所需要的新物体。,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直到18世纪的时候,德国还像中世纪时期那样,被分割为大大小小的封建城邦。

14、18世纪中叶之后,伴随着普鲁士王国统一德国的扩张事业的成功,德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与此同时,德国哲学家也开始在精神领域用自己的哲学体系来综合统一欧洲各国的哲学。费希特的告德意志人民书标志着德国民族主义精神的兴起,他的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其他体系都追求大一统,追求世界万事万物的统摄原则。这本是古希腊哲学的传统,但是德国哲学家在这方面比他们的前辈走得更远,做得更彻底。,康德追求的尚且只是人类思维的先验综合原则;后来的哲学家追求的原则越来越纯粹,越来越绝对,综合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举凡人类思维、艺术、道德、宗教都受纯粹精神的、唯一原则的统摄,先验唯心论发展到绝对唯心论的巅峰。黑格尔说:“康德哲学是在

15、理论方面对启蒙运动的系统陈述。”这正是对一般德国古典哲学的评价。法国大革命震撼了世界,但是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在哲学上反映他的精神,这场革命就失败了。法国大革命失败之后,法国人和英国人对此是痛心疾首的批判和揭露,反思它的负面影响和教训,哲学界被一股保守、复辟的思潮所笼罩。但是政治上保守的德国,却出现了积极总结法国大革命精神的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家是从精神上肯定法国大革命的,正如他们正确地指出的那样,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就是启蒙的精神,他们总结的启蒙精神是理性主义、批判精神、自由的理想和历史进步观。这四点是一致的:理性的正确运用时批判,它的目标是自由,它是在历史进步中实现的。在此意义上康德说:“我们的时

16、代是一个特别意义上的批判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要服从批判。”黑格尔说:“我们的时代的伟大在于承认自由和精神的财富,精神本身是自由的。理性和自由永远是我们的口号,无形的教会是把我们联结在一起的共同目标”。德国古典哲学的成就,一方面与德国民族追求综合统一的精神气质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哲学史研究积累的结果。,理性的审判者康德,康德的生活史是难于叙述的。因为他绝没有生活,又没有历史。他住在德国东北边境一个古老城市哥尼斯堡一条僻静的小巷里,过着一种机械般有秩序的,几乎是抽象的独身生活。我相信,就连城教堂的大时钟也不能象它的同乡伊曼努尔康德那样无动于衷地、按部就班地完成它每日的表面工作。起床,喝咖啡,写作,讲

17、学,吃饭散步,一切都有规定的时间,邻居们清楚地知道,当伊曼努尔康德穿着灰色外衣,拿着藤手杖,从家门口出来,漫步走向菩提树小林荫道的时候就是下午三点半钟,由于这种关系人们现在还把这条路叫做哲学家路。一年四季他每天总要在这条路上往返八次,每逢天气阴晦或乌云预示着一场暮雨的时候,他的仆人,老兰培,便挟着一把长柄雨伞作为天意的象征忧心仲仲地跟在后面侍候他。康德这人的表面生活和他那种破坏性的、震撼世界的思想是多么惊人的对比!如果哥尼斯堡的市民预感到这种思想的全部意义,那末,他们面对这人时所感到惊恐当真会远远超过面临一个刽子手,面对一个只能杀人的创子手然而这些善良的人们却不过把他看作一个哲学教授,当他按既定时刻漫步走过来的时候,他们友好地地向他招呼、并用他来对他们的怀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