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时期《大众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4934284 上传时间:2017-12-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3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抗战时期《大众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抗战时期《大众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抗战时期《大众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抗战时期《大众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抗战时期《大众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抗战时期《大众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抗战时期《大众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党史文苑201 7年第3期下半月 论抗战时期大众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 孙树芳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山东东营 257000) 摘 要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创立大众日报,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型范倒,适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 化的需要。作为党的机关报,大众日报始终秉持群众观点,依靠群众办报,不断创新办报方式。从内容上看,大众日报与时代同步, 突出实践特色,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从形式上看,大众日报以通俗浅显的语言、生动鲜明的实例和独具匠心的结构体例安 排,诠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入研究大众日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对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

2、然具有 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大众日报 抗日战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党的政 治路线,更加重视党的建设。在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 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鉴于山东战场的战略地位和作 用,毛泽东指示山东党组织,除了要极力争取国民党抗 战外,主要是迅速动员组织人民,建立统一战线,积极准 备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山东党组织根据中 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先后在各地建立和发展了“中华民 族解放先锋队”“游击战训练班”等抗日团体,在各阶层中 间广泛进行救亡活动。为抗日武装起义作了思想上和组 织上的准备。而在所有准

3、备工作中,山东分局创办的大 众日报成了建立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环节。 大众日报担负起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党的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历史重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大众化的重要舆论阵地,从思想上武装了山东广大 军民,为发展和壮大抗日革命武装,建立山东抗日根据 地。最后夺取抗战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历经抗日战争 的血与火的洗礼,大众日报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典型范例。 一、大众日报创刊的时代背景及其原因 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也是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 大众日报就创刊于这样一个时代。1937年卢沟桥事变 爆发后。山东成了华北抗日的最前线。日本帝国主义在 沦陷区加紧推行“奴化”教育政策

4、企图泯灭中国人民抗 日的斗志和民族精神。在国内,国民党政府从抗战进入 相持阶段后,逐渐由积极抗战转向消极抗日、积极。 在思想文化上,1938年7月,国民党政府公布战时图书 杂志原稿审查办法及抗战时期图书杂志审查标准等 法令,禁止进步书刊的出版和发行,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和“共产主义不适 合中国”等陈词滥调。作为肩负抗战主要责任的中国共 产党,必须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指出:“离开中 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 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 亟待了解并亟须解

5、决的问题。”1k,658-659他大声疾呼:洋八 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 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 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实际上就是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索和开辟自己的革命道路,也 作者简介孙树芳(1962一),男,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 13 论抗战时期大众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 就是毛泽东后来经常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 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毛泽东还具体阐述了推进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原则、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为全党 指明了方向。而报纸就是一个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193

6、8 年12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成立后,急需一个阵地来宣 传党中央和分局的大政方针,作为山东分局机关报的 大众日报就应运而生了。1939年1月1日,为了响应 中共中央的号召,适应抗战的需要,满足读者的需求,大 众日报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驻 地沂水县城西40余里的王庄创刊。它的创刊,开创了山 东报业史的新纪元,并在中国现代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 大众日报创刊号报头为武中奇书写,放报头中间。 右报耳刊登“坚持抗战,克服困难,准备进攻”的口号;左 报耳为本报订阅办法及本报广告价目。创刊号4个版共 发表文章、通讯、消息、广告、启事74篇。一版头条文章是 应该警惕的二十八年的

7、第一天。一版正中间是发刊词, 并附有两则启事:一则说明由于印刷机还没有完全整理 及补充起来,所以暂出三日刊。争取不久成为二Et刊以 至Et刊。二则说明青年报社同人全体参加大众t3报社工 作。Ck众日报从创刊伊始,就用通俗化的语言,向广大 抗日军民宣传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 舆论阵地。大众日报忠实记录了山东人民在党的领导 下,与凶恶的日本帝国主义浴血奋战的战斗历程,起到了 动员鼓舞齐鲁儿女前赴后继投身抗战的作用。 大众日报的创刊适应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 要。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历经艰难困苦,向西方国家 寻找真理。许多仁人志士,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 都看,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

8、了一种信念。认为这些很可以 救中国。面对西方各种社会思潮,有所谓的改良主义、无 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新村主义、乡村建设理 论、平民革命理论等等,不少的人良莠不分,都把它们当 成了真的马克思主义,只是在经过反复的实验、失败后, 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中国早期的先进分子才集合在马 克思主义旗帜之下,这就是毛泽东所讲过的,什么办法都 试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的结论是只有把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才能救中国,别的办法都行不通。 大众日报的创刊恰恰切合近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的需要 大众日报的创刊符合抗日战争的实际。日本帝国 主义是近代中华民族遇到的一个最残暴的敌人,它不仅 14 要

9、灭亡我们的国家,而且要灭我种族,中日民族矛盾成了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特别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各种 矛盾空前复杂尖锐,中国的抗战进入了最为艰苦和困难 的时期。一方面抗战的任务空前繁重,另一方面全党的 思想状况还远远不能适应抗战的需要。这也是山东抗战 面临的问题。早在1931年11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党代表 大会通过的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中就指出:“党内教育 工作与思想斗争也是很缺乏,一般党员对党的基本主张 与重要策略的了解是很浅薄的。还有许多党员不认识党 的阶级性,把党看成是工农或穷人党,相信党的个人甚过 于相信党的组织。马克思列宁主义最基本常识的系统教 育工作尚未能引起党的严重的注意。”并提出要

10、“注意马 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工作”21v467。抗战爆发后,中国 共产党的队伍空前扩大,农民出身的党员又占多数,一些 非无产阶级思想被带到党内来这种状况也说明了加强 党的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这些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尤为必要,大众日报这样的读物正是抗战实际的急需 之物。 大众日报的诞生也是与各种反动学说进行斗争的 需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从来不是一帆风 顺,而是与各种反动学说不断斗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 传到中国后,曾被称为“过激主义”“异端邪说”而受到打 压。1927年国民党新军阀上台后,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 义被严加禁止,说成是十恶不赦的大罪,要遭到逮捕、屠 杀。抗战开始后,国

11、民党政府企图借抗战之机削弱共产 党的力量。它为了巩固统治,维护其法西斯独裁统治,大 肆攻击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蒋介石更是亲自赤膊上阵, 鼓吹“力行哲学”的反动学说,抛出了中国之命运一文。 一些反动文人也紧密配合国民党的反动宣传。比如李石 岑、张君劢、张东荪等人的“唯意志论”,叶青的唯心主义, 陈立夫的“唯生论”等,都是代表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利益的学说,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其目的 就是蛊惑人心、扰乱视听。1943年共产国际宣告解散,蒋 介石认为是进行的大好时机鼓吹“共产主义不适合 中国国情”,要求解散共产党准备派遣胡宗南进攻陕甘 宁边区,发动第三次高潮。中共中央对此进行了有 力的批

12、驳。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最优 秀的子孙”,他们“必将继续根据自己的国情,灵活地运用 和发挥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 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深相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一切文化、思想、 论抗战时期大众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 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优秀传统看成和自 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3k4 。在此 之前,毛泽东在1938年9月至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上,向全党发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号召。 大众日报正是适应这一斗争需要,担当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大众化的历史重任。

13、二、大众日报的传播途径和表现形式 大众日报创刊后,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一直坚持 出版,因特殊情况不能铅印时,就出石印、油印报或书页 式小报。创刊伊始,大众日报的定位就十分明确,即:第 一条,这是个党的报纸,代表山东分局的机关报;第二条, 是一个统一战线的报纸,一切消息、言论等等都要考虑到 有利于统一战线;第三条,是群众性的报纸,要广泛发动 群众。叫什么报纸好呢?报纸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叫 群众报吧,也可以,大众吧,也可以,最后确定叫大 众日报。办报的方针有三条:第一要广泛开展统一战线; 第二要大力开展群众运动;第三要坚持宣传党的抗日战 争的方针政策。宣传抗战,坚持抗战,解释抗战中存在的 一些问

14、题。增强抗战的信心。首先回答人民群众最为关 心的普遍的问题。抗战能不能胜利?能不能坚持下去?历 史已经证明,大众日报践行了党的宗旨,完成了自己的 历史任务。那么,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大众El报是通过 什么途径进入人民群众视野之中的呢? (一)通过报刊本身直接传播 在传播媒介非常匮乏的年代,报纸本身就是最为通 行的传播媒体。大众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其重要职 责就是及时传播党的政策,成为广大军民“万事不畏难, 万事抢先一步”的精神支柱:“及时综合情况,进行时事分 析让军民在对敌斗争中头脑清醒、及早应对。同时,对 实际斗争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批评,引导军民吸取 教训。这对于强化大众日报的指导性,提升

15、在读者中的 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4k16-17(大众Et报中的重要内 容,主要是通过社论的形式发表。社论常态化,是大众 日报的一大特色。大众日报创刊后的第一篇社论是 加紧肃清亲日派汉奸托匪的工作,刊发于1939年1月 4日,也就是报纸第二期,时为三日刊。在残酷而紧张的 战争年代,大众日报几乎每隔一两期就有一篇社论。 社论是宣传党的政策、指导实际工作、反映群众意愿的 重要方式。同时由于形势紧张、复杂多变、时机紧迫,干部 群众迫切需要听到党的声音,社论能够为干部群众提供 政策解读、形势分析、局势判断的服务。为了体现出权威 性,重要社论都由大众日报社社长和大众日报总编辑 亲自完成。1939年2

16、月11日发表社论关于抗日游击根 据地,指出:必须纠正“等待主义的太平观念”和“游击主 义的观念”,“把建立、巩固与扩大根据地问题,提高到第 一位”。文章最后强调,“必须着重指出:根据地内绝对不 是太平的和平景象,而是充满了活跃的、紧张的、战时的 抗敌情绪与活动”,“如果在那里有着太平和平的现象。那 就等于消灭了它的灵魂。它将不是策动抗日力量的根据 地,而是消磨抗日力量的赘疣了”。 抗战爆发后1938年1月,山东党组织发动了徂徕 山起义,建立了山东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但由于日寇的 进攻,徂徕山根据地于1942年失守,使在此坚持近五年 的党政军民失去了立足之地。1942年9月25日,大众 日报在一版以半个多版的篇幅发表社论接受徂徕山血 的教训,及时对这一“莫大的损失”和“惨痛的血的教训” 进行了总结。社论认为。根据地的领导机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