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万吨级中碱玻璃纤维拉丝池窑项目可行性论证预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912219 上传时间:2017-12-08 格式:PDF 页数:53 大小:49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5万吨级中碱玻璃纤维拉丝池窑项目可行性论证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1.65万吨级中碱玻璃纤维拉丝池窑项目可行性论证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1.65万吨级中碱玻璃纤维拉丝池窑项目可行性论证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1.65万吨级中碱玻璃纤维拉丝池窑项目可行性论证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1.65万吨级中碱玻璃纤维拉丝池窑项目可行性论证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5万吨级中碱玻璃纤维拉丝池窑项目可行性论证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5万吨级中碱玻璃纤维拉丝池窑项目可行性论证预报告(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X X X X X X X1.65万吨级中碱玻璃纤维拉丝池窑项目可行性论证预报告2015年12月18日2目 录一、前 言二、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三、项目承办单位四、项目拟建地点五、项目建设方案六、环境保护七、主项目内容及估算八、资金来源和建设周期九、经济效益分析十、风险分析附件31.65万吨级中碱玻璃纤维拉丝池窑项目预可行性论证报告一、前 言池窑拉丝法生产玻璃纤维是当今世界上生产玻璃纤维中,科技含量最高、生产效率最佳、能耗最低的工艺生产方法。是目前我国极力推广,努力做到逐步淘汰坩埚二次成形法落后生产工艺的必由之路。也是对国家明文规定禁令的陶土坩埚生产劣质玻璃纤维,以假作乱、扰乱市场的最有效

2、措施。早日将现一大批陶土坩埚生产玻璃纤维生产线改建为现代的池窑拉丝法生产线不但具有它深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更对我地区建材工业的产品结构和产业政策的战略调整具有不可低估意义。玻璃纤维是国家基本建设中,三大基础材料之一,也是我国发展复合增强材料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建筑装饰及结构件、航天、电子电器等工业的无机复合材料中,其玻璃纤维制品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池窑拉丝法生产玻璃纤维中,具有两大类产品,即分别为中碱和无碱玻璃纤维。特别是中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法七十年代起源于我国上海耀华玻璃厂。经过二代人和二十几年的不断总结和发展。从小规模池窑到万吨级池窑;从单一产品到多品种的组合生产

3、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发展。从我国玻璃纤维生产的早期发展史1、1946年8月,“中国玻璃纤维工业社”在上海挂牌,1946年12月1日,程伟民采用电熔法在1h内拉制出1kg高碱玻璃纤维2、1948年出,上海斯美玻璃纤维厂成立3、1955年,赴原苏联学习,1956年制定我国玻璃纤维发展规划4、1956年,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26孔铂坩埚,生产出2.6-6.1微米的无碱玻璃纤维5、1956年斯美玻璃纤维厂用30-104孔漏板,生产6微米玻璃纤维46、1957年底,北京建材研究院铂坩埚4.5-7微米无碱玻璃纤维7、1958年上海耀华玻璃厂年产500t玻璃纤维车间建成投产8、1963年12月上海召开第一届

4、玻璃纤维会议9、1964年2月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成立10、1966-1967年杭州玻璃厂与南玻院合作8块漏板电熔小池窑拉丝组合试验11、1970年杭玻12块漏板日产1.2t电熔无碱池窑12、1971年耀华38块漏板全火焰池窑,200孔到800孔13、1972年玻璃纤维创刊14、1986年重庆玻纤从日东纺织株式会社引进年产1800t玻纤短切原丝毡及无碱无捻粗纱生产线15、1990年,珠海从美国原丝公司引进年产4000t池窑生产线16、1994-1995年初,珠海4000t冷修为7500t17、1996、4、20浙江桐乡市巨石集团5000t组合炉投产18、1996年4月上海耀华首条10000t

5、中碱池窑投产.19、1996年5月重庆3000t无碱池窑20、1997年3月28日山东泰山玻纤首条10000t无碱池窑21、1999年1月重庆8000t无碱池窑22、2001年3月9日,泰山二期1.5万吨池窑点火23、2001年12月19日,泰山三期2万吨池窑第一条生产线点火24、2002年7月29日,泰山四期2万吨池窑第二条生产线点火25、2004年12月26日,第五条年产2万吨池窑生产线点火26、2005年3月16日,邹泰二期年产2万吨池窑生产线点火27、2005年第五条年产2万吨池窑生产线点火28、2004年8月19日复材年产1.4万吨生产线点火在此基础上,国内近几年来新建的几条中碱玻璃

6、纤维池窑拉丝法生产线不但从产品质量上和经济效益上确保了该生产线的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目前单条中碱玻璃纤维池窑最大规模已发展到6万吨年产量生产线,无碱已发展到13万单条年生产量生产线.得到了飞越的发展.因此按现我地区的发展条件和原有玻璃纤维下游产5品的加工综合配套能力,加快和建设该生产线势在必行。二 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2.1市场需求现状2.1.1世界玻璃纤维行业现状2008年全球玻纤生产总量约310万吨左右。1995年至2001年的平均增长率为4.8%,计2008年至2010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5%。根据最新统计资料,玻璃纤维增强基材(含屋面材料基材)和纺织用基材的地域市场分布如下:欧洲 北

7、美 亚洲 南美 其他地区(中东)31% 32% 31% 3% 3%2010年全球玻纤市场的平均增长率约12%,其中发展最快的地区是亚洲的中国和印度,增长率在35%以上,中东地区发展也较快,增长率在6%以上;而美国和欧洲增长速度较慢,仅1.5%和0.5%。世界上主要的三大玻纤公司美国欧文斯康宁(OC)、法国圣哥本集团Vertrotex公司、美国PPG公司,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目前已不再扩大生产规模,将某些利润低的生产环节外包,而把精力和财力专注于玻璃纤维高端产品,发展后道产品和产品的深加工。另一方面这些国际性的公司也正在向南美洲、东欧国家和亚洲国家(包括中国)转移生产力,以降低生产成

8、本。可以说,玻璃纤维的生产重心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交通、建筑和电子电气行业是玻璃纤维的主要应用市场,占50%以上。2010年,玻璃纤维市场分布情况如下表:按应用领域划分交通工具 建筑工程 电子电气 基础设施 工业用品 消费品 造船 其他624% 18% 14% 7% 12% 8% 6% 11%按玻纤的使用工艺过程划分纺织用 增强热塑性 敞模成型 SMC+BMC等 拉挤缠绕 RTM 板材 其他23% 26% 19% 11% 11% 2% 4% 4%玻璃纤维的纺织应用量中,电子工业用细纱约占65%,用于织造电子布,作为印刷电路板的增强基材;工业织物用纱类用途约占纺织类总用量的35%,其应用领域很

9、广,产品品种繁多,其中建筑用的纺织玻纤纱约占工业织物用纱的44%,其它特种用途(窗纱、光缆加强芯、绷带等)约占56%。从2008年起纺织用纱市场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由于IT行业的不景气,欧美等国玻纤纺织细纱产量持续下降,而亚洲地区2008年后电子工业用纱尽管亦受到冲击,但产量下降不大。从2008年下半年起,随着亚太IT行业的复苏,玻纤细纱需求量开始大幅度增加,价格也随之上扬。第二个变化是工业用和建筑用玻纤网布市场有了很大发展,这给我国中小玻纤纺织企业带来很大机遇,我国已成为建筑捻线墙体用玻纤网布的主要出口国。2.1.2国内玻璃纤维产销现状当前我国玻纤行业,呈现供需两旺状况。2008年全国玻纤生

10、产总量125万吨,其中池窑玻璃纤维产量95余万吨,占总量的80%。玻纤产品的大体分类如下:增强基材:总量约60.5万吨,其中(单位:万吨):无捻粗纱 短切毡 短切纤维 无捻粗纱布 喷射纱 湿法毡等20 10 5.5 5 15 5纺织产品:总量约34.5万吨,其中(单位:万吨):网布 绝缘布 鱼杆布 过滤布 绝热布 导风筒布 其它10 15 4.5 1.5 0.5 0.5 2.57另外在统计数据以外,我国还存在约68万吨左右的国家明令禁止的劣质的高碱玻璃纤维,严重干扰了玻纤、玻璃钢市场。2010年,国内共有49座玻纤池窑生产,拟建和在建的玻纤池窑15座。生产能力11万吨,预计2011年全行业利用

11、池窑法生产的玻纤占总产量的80%。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玻璃纤维已成为我国玻纤工业的主旋律。2.2市场需求预测“十一五”期间,按GDP年均增长17%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建材产品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近年来,国内市场需求的旺盛,带动了玻纤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2.2.1玻璃钢工业用玻纤材料玻璃钢工业是玻璃纤维的最大市场,其玻纤用量约占玻纤制品总量的65%左右(美国约70%、日本和欧洲达到80%以上、我国比例约60%)。生产1吨玻璃钢制品,平均需要0.30.4吨玻纤制品。我国玻璃钢行业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以高于GDP的增长率高速发展。FRSP(热固性玻璃钢)2010年中国FRSP产量1

12、90万吨,较上年增长11。出口量也较上年增长45.8FRSP市场比例为:建筑40%;管、罐、化工防腐24%、陆上车辆与地面辅助设施6%、船艇4%、工业器材12%、其他14%。另外,2010年我国玻纤基覆铜板的产量约22.4万吨,较上年增长30。FRTP(热塑性玻璃钢)2010年产量42万吨,较上年增长29。产品以其基体种类分,产量自大至小依次为:PA、PP、PBT、ABS、POM、PC。多以挤出与注射法生产制品。热塑性塑料数量大,它占整个塑料的70%以上。热塑性塑料品种多,用玻纤增强改性效果明显,而且相对价格较低、环保性能好。近二十年左右,GFRTP的发展速度已超过GFRP。19972005年

13、年均增长率为23.3%(FRP增长率为16.6%),2010年产量已达到152万吨,预计今后几年的增长速度仍大于10%。广东省在电器上大8量使用FRTP,年产值已近80亿元,浙江省也发展很猛。预测今后十年热塑性塑料的增长速度将是热固性塑料的三倍。2010年上半年,玻璃钢行业的产销总量达到190万吨,产量与产值增率均超过30%.目前我国玻璃钢行业进行重点开发的五大市场如下:建筑与环保、化工防腐、渔船、陆地车辆、能源。而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如美国每辆轿车玻纤增强塑料的使用量30-40公斤,我国仅几公斤;日本、台湾90%以上的渔船为玻璃钢船,我国90多万艘渔船中,玻璃钢只有100多艘

14、。从总体上看,我国玻璃钢的产量已列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量很少。美国为3.6公斤,日本为2.2公斤,我国仅为0.57公斤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玻璃钢工业的发展潜力巨大,玻璃纤维的市场前景广阔。2.2.2纺织型玻纤材料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玻璃布基覆铜板亦快速增长,前三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7.9%。2010年玻璃布基覆铜板产量为5720万平方米(用电子布3.43亿米),比2009年增长44.44%。2008年继续以40%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上半年产量约4000万平方米,进出口逆差还有100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国内玻璃布基覆铜板的市场需求量为1亿平方米,需要电子布6.2亿平方米,折玻纤电子纱18

15、.6万吨。而我国2007年玻纤电子纱产量约8万吨、电子布3亿米,产需矛盾较大。为满足需求,各玻纤厂家积极扩大玻纤电子纱和布的生产能力,甚至用坩埚法生产的低质7628布规模也已达5000万平方米,但仍满足不了需求。因为缺口较大,7628布的售价由2005年底的0.55美元/米升至0.85美元/米。G75纱的售价也从0.95万元/吨升到目前的1.4万元/吨。另外,除电子织物外的其他各种工业织物在我国也是方兴未艾。近年来,由于环保、消防要求的提高,玻璃纤维织物以其强度高、不燃性、耐高温、防水透气性以及无有害物质的优势,建筑墙体增强织物(网布、不干胶带)、过滤织物(高温烟尘过滤和综合利用)、增强塑料织

16、物(包括砂轮基布、鱼杆基布等)、耐高温织物(热防护、焊接防护、防火毯,代石棉)、装饰织物(防虫窗纱、吸热窗纱、百叶窗布、墙布等)的应用发展迅速,国内外的需求量增长迅速,成为我国玻纤行业发展的一大9动力。2.2.3屋面防水用玻纤材料美国八十年代开始使用玻纤胎代替纤维素纸胎制造沥青卷毡和板材,推动了玻纤工业的大发展,至今80%以上屋面防水材料均采用了玻纤胎(欧洲约50%)。全世界用于屋面防水用材料的玻璃纤维约为40万吨,主要是各种玻纤毡产品。在我国,玻纤胎仅占防水毡材料的5%以下。国内新型防水材料的应用量已由1999年占总量的30上升到2002年占总量的38。以玻璃纤维为基胎的防水卷材在各类防水工程中总体应用比例日趋扩大,如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玻纤胎)在防水工程总体应用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7和1.71。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屋面和地下工程中的应用量在各类防水材料中所占比例也大幅提高。另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发展新型防水材料,如重点发展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