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化学1-2-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4911997 上传时间:2017-12-08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化学1-2-1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化学1-2-1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化学1-2-1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化学1-2-1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化学1-2-1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化学1-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化学1-2-1(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必考部分,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本节重点知识为物质的分类方法,胶棒的性质及应用。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所属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胶体的性质、制备及应用,2013年高考对胶体的考查可能在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试题中,对物质分类的考查会分散在其他试题中,单独考查的可能性很小。,1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应属于()酸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难挥发性酸强氧化性酸一元酸化合物混合物A BC D答案:B,2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分类排列,正确的是()A硫酸,纯碱,石膏,臭氧B氢硫酸,烧碱,绿矾,干冰C石炭酸,乙醇,醋酸钠,水D磷酸,熟石灰,苛性钾,过氧化钠,解析:

2、解题时必须抓住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的概念。同时熟悉常见物质的俗名:纯碱(Na2CO3)、石膏(CaSO42H2O)、烧碱(NaOH)、绿矾(FeSO47H2O)、石炭酸(苯酚)、苛性钾(KOH)、熟石灰Ca(OH)2等。注意:水是氧化物,臭氧是单质不是氧化物。答案:B,3(2011济南3月模拟)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

3、二元酸等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 BC D答案:B,4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组合是(),答案:D,解析: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和部分共价化合物,其范围大于离子化合物,B项错误。答案:B,6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 BC D,解析:粗盐中含

4、有氯化镁等杂质,是混合物,酸雨是雨水中溶解了二氧化硫等气体,也是混合物,正确;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但水煤气由炽热的煤和水蒸气反应制得,而煤为不可再生能源,所以水煤气为不可再生能源,错误;冰为固态水,干冰为固态CO2,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正确;不锈钢、硬币都是合金,正确;盐酸和食醋为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错误;纯碱为Na2CO3,是盐不是碱,错误;豆浆和雾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均属于胶体,正确。答案:D,解析: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呈电中性,B错误;光线通过时,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胶体有像胶水、果冻类的液溶胶。也有像水晶、玛瑙类的固溶胶,还有像烟、雾类的气溶胶,故D错误。答

5、案:A,物质的分类和常见无机物的转化关系,【例1】,(1)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上表中的后面。(2)写出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实验室由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_。(4)实验室制备常用_和_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5)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反应。(6)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现象为_。,点拨熟记常见的酸、碱、盐的组成、含义及化学性质;熟悉常见气体如CO2、O2的实验室制法和检验方法。,答案:C,2下表中对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一组是(),解析:明矾、胆矾、生石膏等结晶水合物都是纯净物,玻璃是混合物

6、;冰是水的固态,是纯净物;蔗糖有固定的组成,是纯净物;天然橡胶是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H2SiO3、H2CO3是弱电解质;NaHCO3是强电解质;SO2、CO2、CH3CH2 OH、CH4是非电解质;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答案:D,解析:Al2O3NaAlO2SO2Na2SO3CO2 Na2CO3SO3Na2SO4Cl2NaCl、NaClON2O5 NaNO3SiO2Na2SiO3CaO、CO不能和NaOH反应生成盐,综上所述,答案选B。答案:B,4有木炭、二氧化碳、氧化铁、石灰水、稀硫酸和小苏打溶液6种物质。除硫酸外,试分别将它们的化学式填入相应

7、的5个圆圈内,使每个圆圈内的物质都能与其相邻的物质反应;并用化学方程式将它们与相邻物质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常见分散系的比较,解析A项,胶粒带电,而胶体是电中性的。B项,溶液中溶质若是非电解质,通电时不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带电时,不向某一极移动。C项,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也无规律。D项,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故选D。答案D评析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特殊性质是丁达尔效应。,解析:胶体是指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分散系;部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能在外加电场下发生定向移动,即电泳,而有的胶体因为不带电,所以不发生电泳;丁达尔效

8、应是胶体的重要特征,可用来区别溶液和胶体;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答案:C,6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B一枝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D清晨,人们经常看到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解析:选项A为典型的胶体聚沉,为凝胶的实例;选项B中墨水亦属于胶体,不同型号的墨水所带电荷往往不同,故易聚沉为沉淀而堵塞钢笔;选项C为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非胶体性质;选项D中胶体发生的是丁达尔效应。答案:C,7500 mL 2 mol/L FeCl

9、3溶液和500 mL 2 mol/L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分散系甲、乙,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在1 nm100 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在109m107 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现象,乙没有丁达尔现象,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后溶解”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氢碘酸溶液,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D蒸干、灼烧FeCl3和明矾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解析:依题意,甲、乙都是胶体,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铁不溶;铁盐能氧化I生成I2,I2溶于水呈深

10、褐色,蒸干氯化铁溶液得到氧化铁,蒸干明矾溶液得到硫酸钾和硫酸铝。答案:C,82009年11月16日浙江日报报道:位于长兴县的天能集团研发的新型胶体铅酸蓄电池,不仅抢占了国内太阳能、风能储能电池市场,还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B1L2 molL1FeCl3溶液完全转化成Fe(OH)3胶体,所含胶粒数为2NAC在Fe(OH)3胶体中滴入少量H2SO4溶液将无沉淀产生D“血液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原理类似,解析:氯化钠溶液和水都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但水不是分散系,A错;Fe(OH)3胶体粒子是分子的集合体,胶体粒子的数目远小于

11、2NA,B错;在Fe(OH)3胶体中加少量H2SO4溶液满足了胶体聚沉的条件,使Fe(OH)3形成沉淀,加过量会溶解;“血液透析”的原理同胶体的渗析原理类似,D正确。答案:D,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4)请你仍用石灰石做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另一种实验方案,依照(3)所示,将你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解析本题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从物质的类别出发来研究各类物质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1)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碳酸钙属于盐,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2)摩擦剂的作用是去除牙齿上残留的食物,联系日常生活中用砂纸来摩擦金属以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迹,可知

12、摩擦剂应为难溶的物质。,(3)“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硝酸的是_。AAgBCuCAlDFe(4)烧碱、纯碱均可吸收CO2,当含0.1 mol NaOH的溶液吸收一定量CO2后,将溶液低温蒸干得到固体的组成可能有四种情况,分别是:_,Na2CO3,_,NaHCO3。(5)将得到的固体重新溶解于水,在溶液中加盐酸,使溶液的pH7,再将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是_g。,A其组成元素不属于金属(或非金属)B其组成元素不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族C其组成元素不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D其组成元素不属于主族元素,(2)组中一种单质的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

13、于强碱,写出该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两组物质反应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 molL1的其中一种化合物的水溶液,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如何用较简单的方法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功?_。向该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a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b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解析:从挑选依据看,是根据金属、非金属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类。很直观地可以看出组中S不是双原子分子,不属于卤素。组中Si是非金属,还可根据位置再分类,(2)、(3)小题在(1)基础上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