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4906882 上传时间:2017-12-0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0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 限额)第 1 页共 14 页劳动人事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13年招生目录专业 方向 科目一 科目二 科目三 科目四 复试笔试科目 备注020207-人力资源管理 00-无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3-劳动科学综合 人力资源管理,外语 科目四含劳动经济、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任选其二。0202J3-劳动关系学 00-无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36-劳动关系基础 803-劳动科学综合 劳动关系学,外语 科目三含劳动法、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科目四含劳动经济、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任选其二。1202Z1

2、-人力资源管理 00-无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3-劳动科学综合 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外语 科目四含劳动经济、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任选其二。120404-社会保障 00-无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0-学科基础 804-社会保障学 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外语 科目三含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任选其二。劳动人事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14年招生目录专业 方向 科目一 科目二 科目三 科目四 复试笔试科目 备注020207- 人力资源管理 00-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 数学三 803- 劳动科学综合 人力资

3、源管理,外语 科目四含劳动经济、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任选其二。0202J3- 劳动关系学 00-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6- 劳动关系基础 803- 劳动科学综合 劳动关系学,外语 科目三含劳动法、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科目四含劳动经济、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任选其二。1202Z1- 人力资源管理 00-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 数学三 803- 劳动科学综合 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外语 科目四含劳动经济、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任选其二。120404- 社00-101- 思201 620- 学804- 社社会保障理科目三含经济学、管理学、

4、社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 限额)第 2 页共 14 页会保障 无 想政治理论 英语一 科基础 会保障学 论与政策,外语 会学,任选其二。劳动人事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国内最早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教学基地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具有重要影响,以下从十大方面详细介绍如下:(1)本专业包括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长期以来成为各高校开设和管理本专业的标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是国内最早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教学基地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和管理实践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5、自1983年建院以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直是劳动人事学院重点发展的学科。1986年,学院开始招收人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干部专修生,1993年,学院在全国率先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1996年,又率先在全国招收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在职研究生。本学科2003年获准独立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生源优秀,迄今为止,已有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3个博士点和3个硕士点;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方向)三个本科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有关学科分享一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培养

6、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大批专业人才。(2)专业概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概况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已被正式列入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实现了从劳动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这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历史性飞跃,而且也是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对提高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二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已然成为高校专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截止到2010年,全国共开设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已从1999年的37所增加到300多所;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1年8月3日批准实施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它是国内自1995年实行职业

7、资格证书制度以来第一个管理类的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员、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四个等级,该证书旨在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将成为企业录用人力资源管理专员时证明其能力的重要凭证。 获取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三个等级的职业资格的前提是取得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以上的学历。资格准入也是就业准入,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文凭将有很高的“含金量”,这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前景看好;三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企事业单位、党

8、政机关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近年来迅速增长,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3)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人才学、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其中,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着眼于微观人力资源管理,从工作分析和评价、招聘和甄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 限额)第 3 页共 14 页选、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和技能开发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提高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组织绩效。人才学着眼于个人,通过研究人成长、发展的规律,探讨成才的规律性和生产力发展的源动力,在我国,这一学科正处于方兴未艾的趋势。相比之下,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在全球化背

9、景下的人力资源活动、员工类型和国家类型三个维度之中的互动组合。而组织行为学区别于以上三个研究方向,它更多地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本专业的教师近五年来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绩斐然。本专业的开设的专业主干课如:招聘与人员配置、培训与员工技能开发、人员素质测评、分析和工作评价、薪酬福利和激励制度、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等成为其他院校的范本,其中职业生涯管理系成立在即,在全校最早开始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估,在这一教学体系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已向全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培养输出了数千名专业人才。(4)研究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见表1。表1人

10、力资源管理内容表职能模块 具体内容人力资源规划 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的调整与分析、人员供给需求分析、人力资源制度的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工作分析 工作设计的基本原则、流程、工作分析的方法、工作分析的应用招聘与配置 招聘需求分析、工作分析和胜任能力分析、招聘程序和策略、招聘渠道分析与选择、招聘实施、特殊政策与应变方案、离职面谈、降低员工流失的措施培训和开发 理论学习、项目评估、调查与评估、培训与发展、需求评估与培训、培训建议的构成、培训、发展与员工教育、培训的设计、系统方法、开发管理与企业领导、开发自己和他人、项目开发与管理惯例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考评阶段、

11、总结阶段、应用开发阶段、绩效管理的面谈、绩效改进的方法、行为导向型考评方法、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薪酬福利管理 构建全面的薪酬体系(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薪酬调查、薪酬计划、薪酬结构、薪酬制度的制定、薪酬制度的调整、人工成本核算)、福利和其它薪酬问题(福利保险管理、企业福利项目的设计、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的设计)、评估薪酬手段和提供反馈员工关系管理 从企业管理者的视角研究员工关系管理的制度内容、政策、实践与技能,包括员工沟通、满意度调查、申诉处理、裁员等技术方法。并通过员工关系案例研究,提高协调企业员工关系的能力。职业生涯管理 借助教育测量学、现代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职业规划与职业

12、发展理论等相关科学经典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实践和个人性格特征,形成了比较成熟、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为员工建立职业生涯通道(5)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基本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创新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并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言的人才。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 限额)第 4 页共 14 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生的具体培养目标是造就在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具有较宽知识面,了解国际、国内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与

13、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专门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生的具体培养目标是造就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管理领域全面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6)本专业师资力量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大,主要包括:程延园教授、孙健敏教授、彭剑锋教授、张丽华教授、周文霞教授、林新奇教授、文跃然副教授、付亚和副教授、石伟教授、许玉林副教授、王丽娟副教授、徐世勇副教授、刘松博副教授、李育辉副教授、苏中兴副教授、王青副教授、王桢博士和管延军博士等。这些专家、教授不仅在本专业的学术研究领域有很高的

14、建树,在企业界和社会上也享有盛名。本专业的教师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专著几十部,并曾先后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还组织老师编写了大量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著作、教材和论文。2003年,由本专业老师集体编写,代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最新研究水平,集国际最新理论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于一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精品系列教材(共18本)开始由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各个领域被广泛的使用。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本系自建立之初就非常关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批老师曾多次为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等社会机构提供了专业服务,其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本系在2004

15、年获得了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与教学二等奖。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是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了专业特色。第一,职业化特色。即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同时加强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在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层面全力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第二,实践性特色。即依托地处北京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的机遇,本着服务政治、经济的原则,把教学内容、科研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本专业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构、人力资源规划、组织行为和领导学、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员工技能开发、人员素质测评、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薪酬福利和激励制度、

16、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博士(或硕士)的培养目标是要求掌握企业管理学和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企业管理各项职能的实际操作,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理论和技术,精通并能独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不同职能的方案设计、操作和实施,具备基本的管理技能和领导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和公共部门、各类非赢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策划、组织和实施工作以及一般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7)对外学术交流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本专业与国际劳工组织(ILO)、美国康乃尔大学劳动关系学院、密歇根大学劳动关系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动关系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德国部莱梅大学劳动科学研究所等国际组织和国际学术机构,以及台湾政治大学劳工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香港浸会大学管理学系等港台大学相关院系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近期开展了多项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8)开设的主要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