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四个自信”实现民族复兴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4903882 上传时间:2017-12-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定“四个自信”实现民族复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坚定“四个自信”实现民族复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坚定“四个自信”实现民族复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坚定“四个自信”实现民族复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坚定“四个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定“四个自信”实现民族复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时事报告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文化的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探索史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一脉相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 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第一,“四个自信”是长时段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结

2、果。中国文化是一种内聚式发展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内部整合机制、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国内聚式的发展道路及其相应的文化,能够在吸纳外来事物的过程中保存自己并不断增强活力,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5000 多年沉淀下来的内聚式文化的传承,使得中华文明在近代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反复冲击下并没有消亡,而是在吸收外来事物的过程中反复试验,最终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制度

3、体系。第二,“四个自信”是对中时段中国近代以来现代化发展历程深刻总结的结果。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走上了一条艰难曲折的现代化道路。洋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 90 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

4、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追根溯源,中国 5000 多年来的文化积淀,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色和道路、理论、制度的基础。可以说,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可见,“四个自信”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归结起来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一、何以自信:历史之源与现实之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观察,自信一定有其历史条件和客观基础。

5、我们的“四个自信”,是对于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近现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成就以及中国在全球体系中实现文明复兴的明确意识与坚定信念。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今天坚定“四个自信” 实现民族复兴孙代尧ChaoXing232016年第6期派的现代化,未能吸收西方制度和文化为中华文明所用,谈不上内聚式发展;国民政府的现代化,得西方制度文化之形却未得工业化之实,广大人民群众更被排斥在现代化之外,无法取得内聚式发展的成功;新中国前 30 年的现代化,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时没有能够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相结合,没有完成对内聚式文明的传承。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

6、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又吸收借鉴了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最终升华了内聚式发展的中华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文明融合的产物,又对世界文明多样性作出了独特贡献。第三,“四个自信”是对短时段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共产党解决旧问题、处理新问题能力等心理认同积累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中国近现代以来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经验的基础上,带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总结和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层面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制度架构。中

7、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又吸收借鉴了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最终升华了内聚式发展的中华文明。30 多年间,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年均 GDP 增长率超过 9,综合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国快速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在成绩面前,中国共产党也没有回避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改革意识,不断推进改革和发展模式的调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成就、新思想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有效性,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以改革解决前进中出现的

8、问题的决心和能力。而中国的发展模式和理论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肯定,我们理应充满自信。二、为什么需要自信:实现文明复兴与应对结构性压力中华民族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四个自信”。首先,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复兴必须建立在“自决能力”以及相应自信的基础之上。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历史上诸文明的研究得出结论,文明的衰落在于“自决能力的丧失”,并归纳了若干“自决的失败”的表现。与此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发展道路、文化、制度等多个方面受到西方国家的结构性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自决能力”的考验。实际上,汤因比所谓的“自决”,本质上是在强调人、制度、

9、社会机体等因素所具有的创造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始于创新,并将改革精神一以贯之。解放思想、尊重实践、鼓励创造、尊重基层与群众的首创,构成了中国改革独特而鲜明的品格。改革没有完成时,创新也就不能止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经过6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制度功效。图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ChaoXing24时事报告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理论体系和制度设计,已为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进一步大胆探索,不断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留出了巨大的创新空间;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0、,需要这种足够大的空间。只有牢固地树立“四个自信”,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决能力”,从而推进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其次,中华文明不得不与其他文明碰撞的现实,使得对作为文明融合产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成为必要。不同文明之间的竞争与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文明的多样性,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近代以前中华文明辉煌于世,正在于她能以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吸收借鉴其他文明成果,博采众长、择善而从、为我所用,形成内聚式发展的文化。改革开放后兴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也是一种内聚式发展的文明,既吸纳了人类文明中优秀的制度文明和发展模式,又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创新。例如,现代市场经济是20 世纪

11、人类社会在经济制度方面创造的最大文明成果之一,中国大胆吸取和借鉴这一制度文明成果,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坚决地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文明融合的产物,也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即中华文明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四个自信”的必要性在于,在世界各种文明相互竞争的背景下,只有建立对实现文明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本国文化的自信,既不走盲目排外、因循守旧、保守落后,使文明“去共性化”的弯路,也不走照抄照搬他国经验和模式,使文明“去个性化”的歪路,才能保留中华文明内聚式发展的优秀基因,才能在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中保存、发展和振兴中华文明

12、。没有“四个自信”,就没有通过文明融合来复兴中华文明的可能。最后,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压力造成的国内外挑战,也使得坚持“四个自信”成为必要。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度不断提高,同时国内的改革事业进入攻坚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前所未有。从国际上看,虽然全球合作向着多层次、宽领域和全方位的方向拓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互惠互利进一步加深,但不利于中国发展的因素始终存在。西方国家的经济科技优势所带来的经济竞争压力以及由此外化出来的发展道路压力、文化压力和制度压力长期存在,唱衰和遏制中国的声音仍有较大市场,增加了中国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

13、素。从国内来看,30 多年来中国积极应对全球化、实现改革发展的努力,推动着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大转型。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渐突出,社会利益分化持续加剧,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应对转型时期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更高要求。面对国内外挑战以及与之相应的困惑和质疑,更需要树立对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心,继续推进中国的发展进步。三、如何保持自信:“三个解放”、文化自觉和中国梦坚持“四个自信”,既是现实的,也是必要的。怎样坚持“四个自信”,则需要进一步作出回答。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中国文化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与喜爱。图为第15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

14、赛中,参赛选手演唱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ChaoXing252016年第6期本栏责编 : 颜牛E-mail: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三个解放”,既是中国现阶段深入推进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也是未来我们保持“四个自信”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旗帜,成为凝聚中国人民建设幸福美好生活的动力,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仍需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需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需不断完善。面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自信而不自满,继续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5、、解放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开放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第二,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认识和处理好与世界的关系。当今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仍对中国的文化和制度形成巨大压力。随着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体系,西方理论和思潮也会更加汹涌地进入中国。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全球化条件下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能否坚持“四个自信”特别是能否增强“文化自信”的大问题。这就需要我

16、们激发起“文化自觉”。文化自觉首先要求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其他多种文化,这样才能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地适应,和其他文化之间建立取长补短、和平共处、联手发展的关系。文明多元并存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全球化不可能消除文明的多样性。中国应坚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积极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为构建国际文明新秩序作出自己的贡献。现代化的本质是现代与传统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在传统基础上适应现代发展趋势的文化转换和创新过程。要增强文化自信,就要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之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课题。进一步看,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锻造强大的文化自信,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以文化自信图文化自强,在全球体系中占领文化制高点或“文化高地”,进而创造立足本土与放眼世界、体现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共同规律的新中国文化,为人类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