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以上海市A区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4903371 上传时间:2017-12-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城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以上海市A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心城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以上海市A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心城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以上海市A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心城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以上海市A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城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以上海市A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营者58提供各类法律服务,切实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二)注重规划引领,健全发展机制要通过制定规划,把握需求、结合实际,前瞻性地优化区域养老机构布局,有力、有序地推动养老机构的优质、均衡发展。一要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将养老机构的设置纳入区域发展的控详规划,锁定相关用地性质,对新建的规模小区明确作为工建配套设施,优先考虑养老服务设施使。二要盘活资源,提升功能。注重从存量中挖掘资源,实施对存量养老机构的改建,通过原址改扩建、“拔点”改造等方式,对部分规模较小、建筑设施陈旧、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养老机构进行改造和提升。(三)强化规范管理,健全监管考核一是理顺养老机构的价格机制。要切实改变“双轨制”的定

2、价机制,转交市场,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实行自主定价,根据内、外环境的多重因素,形成一套科学的收费标准,逐步实现养老机构的多元价格机制,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收入群体老人的多元化需求。二是探索第三方的评估机制。强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行业管理”的社会化运作模式,形成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的评价机制,加强对养老机构的日常监管和考核。以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为导向,建立老人入住评估制度,注重提升老人的感受度。三是健全护理员队伍的规范化建设。重视护理员队伍的建设,合理地提高工资福利标准、逐步推广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健全心理关爱机制,建设一支稳定、专业的护理员队伍。四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从有一定规

3、模的养老机构做起,推进内设医疗机构建设,配备必要的医护力量,探索建立养老机构与区域内医疗机构间的“绿色通道”;推进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中心服务共建,组建医疗专家小组,定期为入住机构的老人提供巡诊、慢性病防治、健康干预等服务,不断提高老人的生活品质、生命质量,增强他们的幸福感。注释: 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属于民办养老机构范畴,按照民政部及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相关规定,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在民政部门审批、登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享受政府的补贴政策、税收减免,但盈利部分不得分红,只能用于机构持续发展。( 作 者 单 位 为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国 际 与公共事务学院)作者简介:王慧颖(1978)

4、,女,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4级MPA 研究生3班。 参考文献1 全 国 老 龄 工 作 委 员 会 .2011年 度 中 国 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2 上 海 市 老 龄 科 学 研 究 中 心 .2012上 海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书Z.3 上 海 市 城 市 居 住 地 区 和 居 住 区 公 共 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S.2006.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让老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医养结合”概念的提出将医疗与养老功能相结合,是应对我国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新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给予了高度重视,是当前人类不断追

5、求生活品质、提高生命质量的客观需求。上海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中心城区在对这方面关于“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研究仍然比较少,理论研究和实现路径上仍需要探索和完善。一、上海市 A区老年人养老环境现状截至 2012年底, A 区 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量为 24.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 27.45%。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 A区常住人口中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13.6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达 20.1%。按照国际惯例, 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 10%以上即开始进入老龄时代。因此,无论是户籍人口还是常住人口的数据都表明, A区正处于老龄社会阶段,且老年人口赡养负担

6、日益加重。根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沪上老人总体患病率为77.3%, 6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占 3.7%,其中 8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占 13.1%。对这些老人来说,养老和就医,“吃饭”和“吃药”是不可分割的两桩事。1与全市及中心城区对比来看, A 区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出全市平均值 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出全市 1.6个百分点,位居中心城区第三。虽然近年来 A 区通过床位、座位、餐位“三位一体”养老设施建设和服务投入,为区域内各类老年人群提供系统性、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但从区域内老年人口数看,仍需要进一步增加。养老机构总数30家,养老床位数 4484张 ,以 60岁及

7、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量为基准,每千人床位数18张;老年日托所 34家,座位数 1134张 ,每千名老人座位数 4张;老年配餐中心 2个,可为 4800位老人提供送餐服务;老年助餐点 67个,餐位数 2853张。卫生系统设护理和康复床位 844张。 2012年为老服务区级财政投入中,机构养老各类补贴约占23.7%,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约占 15.3%,占当年社会保障和就业经费的 4%。二、上海市 A 区推行“医养结合”遇到的问题(一)医疗与养老资源仍相对匮乏养老资源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公共产品,由于具有极高的非排他性,因而个人组织这种交换的费用过高,造成养老资源的供给不足。2而这也是必须由政府来担任养老

8、资源主要供给方最主要的原因。医疗和养老分别隶属于卫生和民政部门,其公共资源也由相应的行政单位进行分配。政府如何突破两者之间存在深厚的“资源壁垒”,如何增加“医”、“养”的资源是急需解决的问题。A 区作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养老资源的供给,主要体现在老年事业机制的落实、养老保障体系的运作和老年服务社会体系的建立三个方面。从宏观上来说,政府在这一民生问题上已经付出了巨大努力,但 A区养老床位每千人床位数仅 18张;老年日托所每千名老人座位数仅 4张,从人均资源来说“医”、“养”还是比较紧缺。(二)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工作忙”和“收入低”是医务人员、养老护理员经常会流露出的情绪,

9、反映出这一行业巨大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据国内某知名医学网站调查,中国医生平均年收摘要上 海 市 A 区 具 有 先 进 医 疗 机 构 多、 人 口 倒 梯 形 分 布、 社 区 密 度 高、人 均 医 疗 资 源 紧 张、 医 疗 养 老 分 离 等 中 心 城 区 的 典 型 特 征。 本 文 通 过 分 析A 区 老 年 人 在 养 老 和 医 疗 两 方 面 的 现 实 状 况, 从 群 众 需 求 和 实 际 困 难 入 手,对 制 约“ 医 养 结 合 ” 发 展 的 主 要 原 因 进 行 了 初 探。 旨 在 促 进 医 疗 和 养 老 资源 优 化 配 置, 探 索 城 市 中

10、 心 城 区“ 医 养 结 合 ” 工 作 更 好 实 现 的 路 径, 有 利 于未来有计划、 有步骤地构建上海中心城区 “有病治病、 无病疗养、 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关键词中心城区 “医养结合” 养老 现状中心城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以上海市 A 区为例沈 慎管理科学59入为6.7万余元,其中全科医生(49284元)垫底,而养老护理员的薪酬则更低。3由于受到当前医患关系、药品贿赂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医生在提供薪酬数据时比较谨慎,统计结果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我们的被访者均表示调查结果反映了自己的薪酬现状。付出与回报的失衡让上述从事“医养结合”工作的人员觉得自己的个人

11、价值在现有岗位上难以实现,因此也就导致“医养结合”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紧缺局面。(三)现行的“医养结合”模式与居民的养老期望存在较大差距应该说“医养结合”模式的出现和推行,就是为了实现老百姓能负担的养老和医疗。首先就是老人支付得起;其次老人生活方便,就是老人够得着;第三是老人得到尊重,提供家庭式的服务。但养老毕竟是夕阳事业,和孩子们的朝阳产业有所差别。调查中,不少老年人赞同“医养结合”养老是因为可以居家节约成本,宁愿把花在自己身上的钱花在晚辈身上。因此,就目前来看,要做到合理收费、合理服务、合理医疗的“医养结合”不仅是政府要推广的事情,也是需要老百姓能够理解的事情。三、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政

12、府管理需要进一步科学和规范第一,管理上有缺位。政府提供的养老资源必然是有限的,如何将最恰当的资源配置给最需要的老年人,应该也是政府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的情况往往是根据已有规则给所有老年人发放几乎一样多的养老金、提供同样的服务,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需求不足双重矛盾。访谈中有社区居民提到了失独老人,由于失能无力支付养老金而连最基本的服务都无法获得。第二,管理上有越位。部分市场化的养老机构从建立到运营都举步维艰,仅前置审批就需要跑卫生、民政、公安、消防、环保等多个部门,运用还需要参照医院、餐饮业、旅店业、人员密集场所的地方标准来管理。这看似越位的多重管理,说到底还是政府

13、部门间利益分割的问题,如何尽快让政府部门简政放权将是行政体制改革深化的方向。(二)社会组织没有得到应有的健康市场目前,确实有不少投融资公司把养老产业看成一片热土而敢于斥巨资打造所谓的高端养老公寓,但庞大的老年人基数并不代表有效需求就一定庞大。其次,老年人一般都省吃俭用,不会选择将高额的费用交给养老机构,这就势必造成养老机构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继而建立起良性循环。因此,沉淀资本庞大、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将是对社会养老机构后续资金来源的严峻考验。不少民办养老机构得益于政策倾斜与扶持,靠着政府每年大量“输血”而勉强维持下去,一旦政府收紧政策倾斜的力度或是减少财政补贴的额度,这些社会组织将失去其赖以生存的

14、土壤。较之国外高校有老年照护的本科甚至博士专业,而我国高校在这一领域几乎是空白的。4缺乏专业人才,不仅服务水平无法提高机构的运营管理水平同样也会处在一个较低的领域,不利于组织长远、可持续的发展。(三)“医养”从业人员缺乏就业认同第一,缺乏社会认可。这是当下养老机构普遍面临的难题,不仅医疗护理跟不上,甚至连老人的日常照护人员都相当稀缺,护理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取得资格证书,不少仅仅是在医院做过护工。养老机构人员工资偏低,而且工作量又大、工作环境也欠佳,因此即使是有经验的医院护工,都不愿意来养老护理机构工作。第二,缺乏工作成就感。每个医生都会觉得,治疗好病人获得的工作成就感是鼓励他们不断学习

15、和奋斗的源泉。而养老机构的医生特殊在于:他们面对的是几乎不可能治愈的衰老,疾病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越发严重。因此,经年累月地面对衰老,让医生对工作成就感变得陌生,而这恰是需要依靠机制去规避的。第三,执业环境缺乏保障。超负荷的工作量,加上某些有害生物制剂、药品、放射线的长期接触,让医生默默承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医患矛盾尖锐的当下,医生的执业安全缺少专业的机构去评估和判断,发生医患纠纷之后医疗结构直接用钱息事宁人的行为,对于营造专业、安全、可信的医师执业环境具有致命的打击。(四)社会尚未正确认识“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虽然还是新生事物,但其事实上是在原有的传统居家、机构、社会等

16、养老形式上更加紧密结合医疗的养老模式。中国老龄化问题和老龄化事业都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而大部分的普通百姓群众对于机构养老、社会养老依然保持观望。这就是由于我国现代养老模式的发展时间还非常短,养老服务还没有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民众的养老知识和意识依然停留在攒钱、攒房、攒子女养老的水平上。( 作 者 单 位 为 上 海 理 工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作者简介:沈慎(1980),男,就读于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14级 MPA 研究生1班。参考文献1 上 海 : “ 医 养 结 合 ” 牵 引 新 一 轮 养 老 改 革 DB/OL .http : / 龙 潇 . 中 国 城 市 养 老 资 源 需 求 与 供 给 分 析D. 杭州 : 浙江大学,2012.3 严 晓 玲 , 饶 克 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