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4902465 上传时间:2017-12-0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4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教学 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答 : 1.备课 :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即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还要写好三种计划,即 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 。 2.上课 :上课时教学工作的 中心 环节,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作业 的布置与批改:通过作业的检查与批改,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或技能缺陷,加以纠正,并作出 评价,对学生的进一步学建议。 4.课外 辅导 。 5.学业成绩的 检查 与评定。 口诀:备上作业,辅导检查。 2.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答: 1.目标 明确; 2.重点 突出; 3.内容 正确; 4.方法 得当; 5.表达

2、 清晰; 6.组织 严密; 7.气氛 热烈。 3.为什么说教学过程说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答 : 1.认识的 间接 性 ; 2.认识的 交往 性; 3.认识的 教育 性; 4.认识的 简洁 性; 5.有指导 的认识。 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 :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 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 相结合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4.教师 主导作用 于学生 主动性 相结合。 5.教学过程的结构是什么? 答 : 1.心理 准备 ; 2.领会 知识; 3.巩固 知识; 4.运用 知识; 5.检查 效果。 6.请简要说明常用的教学

3、原则。 答 : 1.直 观性原则; 2.启 发性原则; 3.巩 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又称 系 统性原则); 5.因 材施教原则; 6.理 论联系实际原则; 7.量 力性原则; 8.思 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口诀 : 直启系巩 , 理因思量 。 7.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有哪些? 答 : 1.老师应讲的 “少而精”,给学生 留出思考的空间 ; 2.调动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 ; 3.设置问题情境 , 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 4.培养学生良好的 思维方法 ,使学生学会思考。 8.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有哪些? 答 : 1.按教材的 系统性 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

4、体到抽象; 2.注意 主要矛盾 ,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 认识规律 , 由以及到未知 , 由具体到抽象 。 9.谈话法的实施要求有哪些? 答 : 1.要准备好 问题和谈话计划 ; 2.要善 问 ; 3.要善于 启发诱导 ; 4.要做好 归纳、小结 。 10.请简要评述班级授课制。 答 : 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 年龄与知识程度 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 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 ,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 1)有利于经济 有效的、大面积的 培养人才; ( 2)有利于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 ; ( 3)有利

5、于发挥 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 3.不足之处: ( 1)不利于因材施教; ( 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 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2 中学德育 1.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 :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 自律性 ; 2.品德发展由 动荡向成熟 过渡 ; (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 动荡性 ; (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 成熟 。 2.如何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 答 : 1.有效地 说服 ; 2.树立良好的 榜样 ; 3.利用群体 约定 ; 4.角色 扮演; 5.价值 辨析; 6.给予恰当的 奖励与惩罚 。 3.简述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答 : 1.爱国 主义与 国际 主义

6、教育; 2.理想和传统 教育; 3.集体 主义教育; 4.劳动 教育; 5.民主、纪律和法制 教育; 6.人道 主义和 社会公德 教育; 7.正确的 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 教育。 4.简述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 答 : 1.安全 教育与 生命 教育; 2.生存 教育与 生活 教育; 3.升学就业 指导教育。 口诀 : 一安四生 5.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 :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 知情意行 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 思想内部矛盾 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 活动与交往 、 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 4.德育过程是一个 长期的、反复

7、的、不断前进 的过程。 口诀 : 知思活长 (知识和思想可以帮助人活得长久) 6.简述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答 : 1.方向性 原则; 2.疏导性 原则; 3.知行统一 原则(也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4.尊重信任 学生与 严格要求 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5.教育的 一致性和连贯性 原则; 6.从学生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的原则; 7.长善救失 的原则; 8.集体 教育 与个别 教育相结合(平行主义德育原则) 口诀:书方知信,极致因善。 7.简述疏导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 :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

8、基本要求 : 1.讲明道理, 疏导思想 ; 2.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 ; 3.以 表扬 激励为主 ,坚持正面教育。 8.简述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 :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 、 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阻止 、 调节 , 使其相互配合 , 协调一致 ,前后连贯地机芯 , 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习内部的多种教学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 优化群体 ; 2.正确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 主动协调好与家庭 、 社会教育的关系 , 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 三位

9、一体 ”的德育网络。 3.德育要有 计划和系统 。 9.简述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 :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 ,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 个性差异 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 , 因材施教 , 引导学生 , 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以发展的眼光 , 客观 、 全面 、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 当代学生的思想特点 。 2.根据不同 年龄阶段 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主义学生的 个别差异 , 因材施教 。 10.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答 : 1.说服 教育法; 2.榜样 法;

10、 3.指导实践 法; 4.情感 陶冶 法; 5.品德 评价 法; 6.品德 修养指导 法。 3 11.简述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答 : 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 , 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 , 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 , 使其明辨是非 , 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 运用说服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明确 目的 性; 2.富有知识性 、 趣味 性 ; 3.注意 时机 ; 4.以诚待人 。 12.简述榜样法的基本要求。 答 :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 、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运用榜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 1.选好学习的 榜样 ;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 敬慕之情

11、;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 调节行为 ,提高修养。 13.简述实际锻炼德育方法的基本要求。 答 : 实际锻炼法也称指导实践法 , 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 , 在行为实践中 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 , 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 运用指导实践法要注意: 1.运用实践锻炼的 两种方式 ,对学生进行锻炼; 2.在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 行为习惯 的同时 ,与提高他们的 认识 、 增强他们的 情感体验 相结合 ; 3.要有明确的 目的 和有序有恒的 要求 ,进行持之以恒的 锻炼 。 4.要不断地 督促 检查 ,使之坚持; 5.调动学生实践锻炼的 主动性 。 14.简述情感陶冶德育方法的基本要求。

12、答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床上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运用情感陶冶法的具体要求: 1.是创设良好的教育 情境 ;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 情境创设 ; 3.与 启发说服 相互结合。 中学生学习心理 5.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答 : 1.明确记忆 目的 ,增强学习的 主动性 ; 2.理解学习材料的 意义 ; 3.对材料进行 精细加工 ,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 学习策略 ,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 信息编码 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 复习方法 ,防止知识遗忘。 1.无意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哪些?

13、答 :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 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方面要 消除 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另一方面则应充分 利用 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使学生集中注意听讲。 2.无意注意也可以由 人本身 的状态引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 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 ,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实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2.简述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 答 : 1.明确学习 目的和任务 ; 2.激发和培养 间接兴趣 ; 3.正确组织 课堂教学 ; 4.采取正确方法, 制止注意分散 。 3.怎样在教学中应用有意

14、注意和无意注意 ? 答 : 有意注意 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无意注意 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经常 转化和交替 的。这两种注意的相互转化, 使注意能长时间的保持集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转换。 4.简述记忆过程。 答 : 记忆过程包括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三个环节。 1.识记 :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即信息的时机具有选择性; 2.保持与遗忘 :

15、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的第二个环节。 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指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3.回忆或再认 :回忆是指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她重现出来的过程。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口诀 :鸡在吃米 4 6.思维的形式有哪些 ? 答 : 思维有三种形式: 概念、判断和推理 。 1.概念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的成分。 2.判断 。判断是指认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它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3.推理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的结论的思维活动。 7.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 理论的内容。 答 :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观点 ( 1) 知识观 :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 2) 学习观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 ( 3) 学生观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 4)教学观:情景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 2.对教育的意义 ( 1)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 要 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