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湘奇2006届永康市明珠高中高三中国古代史9月考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90031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涂湘奇2006届永康市明珠高中高三中国古代史9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涂湘奇2006届永康市明珠高中高三中国古代史9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涂湘奇2006届永康市明珠高中高三中国古代史9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涂湘奇2006届永康市明珠高中高三中国古代史9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涂湘奇2006届永康市明珠高中高三中国古代史9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涂湘奇2006届永康市明珠高中高三中国古代史9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涂湘奇2006届永康市明珠高中高三中国古代史9月考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涂湘奇 2006 届永康市明珠高中高三中国古代史 9 月考试卷命题人 浙江省横店高级中学涂湘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王国,许多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有很强的历史价值,据此回答 1-10 题1.诗经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种现象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秦朝2“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部署了全国统一的战略和策略C.秦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潮流D.

2、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3.“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中提到的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A.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是文盲4 “一去紫台连朔漠(北方大漠) ,独留青冢(墓)向黄昏” 。杜甫这句诗的典故出自于( )A张骞通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C文成公主入藏 D昭君出塞5 一位古诗人在题昭君出塞图中写道:“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 。从诗中可看出作者肯定王昭君出塞是因为A. 昭君出塞是为了个幸福B. 昭君出塞是为了国家利益C. 昭君出塞加强了汉与匈奴的关系D. 昭

3、君不畏艰难6.“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A.鲜卑族民歌 B.北方汉族民歌C.匈奴族民歌 D.羯族民歌7、以下诗句能反映出外来文化对我国古代建筑有重要影响的是A、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B、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C、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8下列古诗中,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B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C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D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9唐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4、。 ”是说唐太宗A善于用人B虚心纳谏C科举取士 D勤政贵民10“胡音、胡骑与胡汝,五十年来竟汾泊” 。对此,准确的认识是A. 唐朝统治者起源于北部少数民族地区B. 频繁的民族交往使唐朝社会的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C. 五胡民族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D. 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的重大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据此回答 11-16 题。1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思想理论基础是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12.周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则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其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恰当的评价应该是A.都是片面的 B.都是相对进步的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

5、都有利于封建统治13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A封建制代替了奴隶制 B儒法之争激烈 C仁政代替了法治 D封建统治思想成熟14 下列关于公元前 210 年某家四兄弟情况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老大应征筑长城,多年未归 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说他阵亡了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D、老四收入粮食 1000 斤,全家人还经常挨饿15两汉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A刺史制度 B郡国并行制 C察举制度 D三公九卿制16唐初统治者重视水利建设,根据唐朝制度,一道治理黄河的诏令从草拟到执行必须经过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6、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户部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一直是影响和制约中国古代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 17-19 题。17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地向金属工具过渡的时间是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东周时期 D秦汉时期18下列赋税制度体现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的是A初税亩 B编户齐民 C租庸调制 D方田均税法19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 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戒奢从简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A、 B、 C、 D、中国古代文明博大精深,在物质文明和

7、精神文明方面均成就斐然, 特别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辉煌,回答题 2025 题20汉语中,有一个成语叫“问鼎中原” , “鼎”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21有人画了幅孔子编书图 ,图中反映以下内容,其中没有错误的是A孔子把一张纸铺在桌子上B持着一幅用楷书写的“仁者爱人”的条幅C墙上挂着一柄铜剑D房间里烧着煤炭取暖22、按照下列三项事物所反映史实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的是A、 B、 C、 D、23.汉献帝时修一条农用灌溉水渠,计算土方可采用下列哪本书介绍的方法( )A.九章算术 B.黄帝内经C.太平经 D.墨经24.右图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仪器,其

8、功能是( )A.测定航行方向B.测定地震方位C.演示天象D.预测地震25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箭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2006 届高三中国古代史 9 月考试卷答题卷命题人 横店高级中学涂湘奇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二、材料分析题(26 题 11 分 27 题 12 分)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律田律

9、)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 (壅)堤水,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麑、卵、骰,毋毒鱼鳖、置宑(阱)罔( 网) ,到七月而纵之。惟不幸死而伐绾( 棺) 享 (木享)者,是不用时。 杨宽战国史材料二 公元前 129 年,黄河再一次在瓠子口(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堤,汹涌的黄河水一下子吞没了黄淮之间大片土地,使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汪洋汉武帝元封 2 年(109 年)朝廷调集了十几万人投入大规模的治黄工作总算堵住了决口。随后,汉武帝又派人加固了几百里的堤防,使大片黄泛区恢复了生产。 史仲文等世界全史第 6 卷材料三 唐时所谓封水,主要是在河滩、湖滨浅水之处筑堤,用堤圈围出土地。这样圈围起来的田叫做围

10、田,有的地方叫做 圩田 。围田或圩田都是化湖为田 这样造出的围田或圩田原来都不是田,现在是凭空增加了土地资源,这对促进唐代农业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史仲文等世界全史第 7 卷材料四 (原则 15) 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应按照本国的能力,广泛采取预防措施。遇有严重或不可逆转损害的威胁时,不得以缺乏科学充分确实证据为理由,延迟采取符合成本效益的措施防止环境恶化。 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1992 年 6 月 14日)回答:根据材料,分析 秦 、 汉 唐 农业发展的原因,并简要评述。结合今天我国的建设事业,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11 分)27阅读下列评论隋朝大运河的材料材料 1: 材料

11、2:唐朝诗人胡曾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材料 3:皮日休在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回答:(1)图中 A、B 两段运河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 分(2)诗中“锦帆未落干戈起”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2 分(3)诗中的长河沟通了哪五大水系?2 分(4)你对材料 3(诗人的评价)如何看待?2 分(5)有人认为运河的开凿曾经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但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却指出:“隋炀帝开凿运河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当时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一条沟通南北的新河道。 ”结合秦汉到隋唐时期的历史,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4 分三、问

12、答题(28 题 13 分 29 题 14 分)28、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战国、汉代、魏晋、隋唐时期我国的选官制度有何变化?结合史实评述其利弊。 (13 分)29 “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句话是近代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的,它概括了长期以来英国的外交思想。中国前外长唐家璇在阐明关于伊拉克问题的立场时又引用中国的一句古话“万事和为贵,万物人至上”阐明了处理国家关系的不同做法。这也是我国处理国家关系和国内民族关系的一贯做法。请你用汉、唐对外关系史上和有关国内民族关系处理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这是否意味着在国际交往中中国不要国家利益?1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