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婚姻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90015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的婚姻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儒家的婚姻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儒家的婚姻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儒家的婚姻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的婚姻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儒家的婚姻观水镜 2010.2.6时人皆以基督教婚礼有女子的白色婚纱、有在上帝面前的许誓,以为西方婚姻具有神圣性,诚然,不过,人们大多忽略了儒家的婚姻观乃是在现世之中的神圣,即即凡而圣,不仅如此,它还是普通民众通达不朽的途径。听我一一道来。对婚姻的传统理解,以礼记婚义为正,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就是说,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而且是两个具有不同家庭甚至文化氛围的家庭的融合,更是两个家庭血脉相传的枢要。这一点往往被忽视,虽然人们早已注意到两个人的性格和爱好是否匹配对婚姻质量影响极大,而性格爱好等很大程度上受到原有家庭的塑造。事实上,儒家看待婚姻不

2、仅是从世俗和生活的角度,更是从天地本原的意义上, 易传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 易传又云,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这就把男女两性放在了一个宇宙论的图式里面,使男女两性具有了本原和神圣的意义,同时也使男女两性的结合具有了神圣性。为什么呢?后苍云, “匹妃之际,生民之始,万物之源” 。就是说人类生命及其繁衍是神圣的,同时,夫妇之间的关系是其它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即万物之源。这体现了儒家一向尊奉的重视现实生活、重视生命

3、、重视“生生之德”的一贯立场。谈到婚姻,还必须谈到孝。孝是儒家根本性的德性,它与儒家的婚姻观也有密切的联系。 礼记哀公问引孔子云, “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昏,万世之嗣也,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明” ,就是说,只有通过婚姻才能使个体生命得到延续,才能实现上事宗庙、下继后世。我们应该知道,对于古人,宗庙祭祀是非常重要的,孝不仅是对于父母兄弟,更是对祖先,可以说,祭祀是对个体生命来源的追溯,在这样的追溯中可朽的个体生命获得了永恒的意义和价值, “足以配天地之神明” 。个体生命虽然短暂有终期,但是,人却可以通过仪式把自己的生命与祖先相沟通。即使对于现代人,清明祭祖、在家置祖宗牌位等祭祀习惯仍

4、然被保存下来(我在广州我的一个学生家庭里见过) 。如果说,西方以上帝为最终的关怀和生活意义的来源,那么,东方则以对祖先的追溯来实现,这是儒家解决生死问题的最主要方式。那么儒家提倡怎样一种夫妇秩序呢?首先,在择偶方面,儒家认为选择配偶应该极其慎重,不能随便和轻易。 大戴礼记保傅云“谨为子孙婚妻嫁女,必择孝悌世世有行义者,如是则其子孙慈孝,不敢淫暴,党无不善,三族辅之” 。就是说要选择贤淑有德的人相匹配。其次,在男女交往方面,儒家提倡男女有别。 礼记婚义云“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这是说

5、,只有男女有别,夫妇之间才能有深厚的情谊,才能互相珍惜和尊重,才能父子之间相互亲爱,才能有家庭之和乐,在这个意义上,婚礼是其它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本。 礼记经解云“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2矣” 。就是说,男女失礼无别,则必然影响两性的结合,使得男暴女怨、淫辟而情淡。因此,礼记效特牲云“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 ;又大戴礼记盛德云“凡淫乱生于男女无别、夫妇无义;昏礼享聘者,所

6、以别男女、明夫妇之义也” 。再次,在婚礼方面,儒家注重婚礼的仪节程序。按仪礼士昏礼的规定,昏礼程序如下:1,纳采;2 ,问名;3,醴使者;4,纳言;5,纳征;6,请期;7 ,将亲迎豫陈馔;8,亲迎;9 ,妇至成礼;10 ,妇见舅姑;11,赞者醴妇;12 ,妇馈舅姑;13 ,舅姑飨妇;14 ,飨送者;15,舅姑及妇庙见及飨妇飨送者之礼。不过,按照礼记昏义所述,昏礼的节目有六,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 。应以仪礼为是,因为礼记为仪礼之传。 婚礼是一种嘉礼,很繁杂,按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言, “以嘉礼亲万民” ,就是说,嘉礼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礼节仪式使人们相亲相爱、和谐友善。最后,在婚姻生活中

7、,儒家提倡和睦相亲的关系、以及孝道和家庭的稳固。 诗云,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事实上,这种重家庭的观念是继承上古的, 尚书记述尧帝说,他能“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西汉董仲舒认为,要使夫妇有义,需要提倡一种阳主阴辅的主从关系,他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妇为阴” 。这种思想也被东汉白虎通所继承, “一阴一阳谓之道。阳得阴而成,阴得阳而序,刚柔相配” ,又云“夫妇者,何谓也?夫者,扶也,以道扶接也;妇者,服也,以礼屈服。 昏礼

8、曰夫亲脱妇之缨 , 传曰夫妇判合也 ”。任何和谐关系,必然有某种宽容妥协、或说主从关系,在夫妇之道方面,儒家提倡的正是一种以礼为标准的主从关系,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古代思想传统中对女子及其地位和作用的尊重。事实上,如果把这种主从关系理解为一种相互关系,并且以共同的家庭利益为标准,那么这种夫妇秩序想必不会在当代引起非议。概括起来,儒家提倡一种男女有别、有情有义、各得其位的夫妇秩序。人们知道古时候举行婚礼时要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从上面的叙述,读者或许可以理解其中的秘密。拜天地赋予婚姻某种神圣的秩序;拜高堂表达二人在未来的婚姻中将孝顺父母公婆,并通过孝把自己的个体生命与祖先沟通;夫妻对拜表示在未

9、来的生活中夫妻之间不仅亲密无间、互相扶助,而且会相敬如宾。按照周礼,举行婚礼要三夜不息烛、三日不作乐;娶妇的第二天清晨,舅姑退到大堂的西阶上,新妇登上大堂的东阶,表示新妇取代了舅姑,获得了治理家室的权利。 韩诗外传解此云, “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是故婚礼不贺,人之序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厥明见舅姑,舅姑降于西阶,妇升自阼阶,授之室也;忧思三日,不杀三月,孝子之情也” 。所谓“礼” , 礼记礼运引孔子云“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者也” , 礼记坊记云“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 ,可见,男女之间的深厚情义就汇融在这婚礼的仪式之中。美国学者赫

10、伯特芬格莱特对中国古代经典论语为何成为经典感到十分诧异,因为该书所讲述的几乎都是日常生活中一些及其平实的教导,甚至并不比古罗马作家西塞罗讲得更深刻,但是他经过反复的朗读论语忽然体会到,孔子在书里面讲述的那些道理都是和礼有关的,正是通过礼的仪式,使得行为获得了某种永恒的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在平实日常生活中成为圣贤”即凡而圣。 “礼”的思想使得儒家无需彼岸的概念,就能在此岸的现世建立起终极关怀和信仰。可见,礼在中国社会是多么重要。最后,顺便澄清两点,也是儒家被攻击得很多的地方。3第一点,所谓男女平等问题。传统儒家既不赞成男女平等,也不赞成男女之间的压迫和不敬重,而是提倡一种主从秩序,这与西方压迫

11、、歧视女性的现象是完全不同的。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女性比西方的女性所获得的权益要多得多,这不能不感谢儒家的倡导。此外,抽象的平等既不正义又无益,意思是说,目前男性拥有的某些权利本来就不合理,女子强行争取只能加剧不合理,变得更加不正义,这对生活不仅无益而且有害,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提倡一种正义的秩序,并且以夫妇的生活美满为最终标准。第二点,所谓禁欲主义的问题。禁欲主义实际上在中国从未出现,禁欲主义本来就是指基督教对于婚内男女两性关系的干涉和限制。 齐诗传解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云“言能致其贞淑,不贰其操,情欲之感,无介乎容仪,宴私之意,不形乎动静,夫然后可以配至尊,而为宗庙主。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 。宋明理学对于理欲问题的完整看法是,“夫性必有欲,非人也,天也,既曰天矣,其可去乎?欲之有节无节,非天也,人也,既曰人矣,其可纵乎” 。事实上,上面的看法都不能做狭隘的理解。以理节欲本来就是儒家的一贯主张,它表现在孟子“舍生取义”的正气、包拯公正断案的执法态度等等气节之中,此即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所谓“存天理,灭人欲” ,不过是二程和朱熹对理欲关系加以特别强调而已, “人欲”即私欲,专指不正当之欲望。事实上,正是因为当代中国失去了这种理欲观,才造成了我们的社会腐败堕落、贪污横行而无忌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